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07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包括选址及改造、消杀、肥水、投放鱼虾苗、投喂及管理、螺蛳放养和螺蛳起获,其中螺蛳放养方法为:1、将每个饲养笼中放置100~300颗规格约0.5g/颗的螺仔;2、通过浮球或其他浮力装置将螺蛳饲养笼悬浮于池塘中,叠2~5层笼子;3、由绳串联并牵引以方便管理,为避免影响增氧机工作,饲养笼必须用绳固定位置;4、期间不得使用伤害螺蛳的药物;5、全程无需投喂螺蛳饵料,螺蛳依靠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获取营养。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螺蛳捕捞受限,产量低,池底环境恶化,影响螺蛳生长等问题。影响螺蛳生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螺蛳,包括环棱螺和圆田螺养殖的方法,应用于池塘养螺。

技术介绍

[0002]螺蛳是环棱螺和圆田螺统称,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均广泛分布,因其喜食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碎屑,而在水域环境的能量转运与水质净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研究发现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且有清热止渴、明目等食疗功效,而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特别是南方人把它作为席上佳肴。近年来,随着广西螺蛳粉第三产业的兴起,其年产值超百亿元,每年消耗螺蛳超2万吨,极大推动了我国螺蛳一产养殖业的发展。
[0003]目前的池塘养螺技术,螺蛳往往跟鱼、虾等其他水产品种混养,即水中养鱼虾,水底养螺蛳,螺蛳以残饵和粪便为食,可谓立体养殖,变废为宝。但此方法却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
[0004](1)螺蛳沦为补充饵料和副产品。由于鱼、虾均会捕食螺蛳,把螺蛳作为补充饵料,养殖户往往重视经济价值更高的鱼虾而忽略螺蛳,使螺蛳产量无法保障,从而沦为副产品。
[0005](2)捕捞受限,产量打“折扣”。螺蛳生活在池塘底部,平时捕捞比较困难,只能等捕鱼(虾)清塘的时候,把池塘水排干才能捕捞。如果1年只捕1次鱼虾,则只能捕捞1次螺蛳。这使得螺蛳无法实现轮捕,其产量被打了“折扣”。
[0006](3)池底环境恶化,影响螺蛳生长。养殖中后期,随着残饵和粪便不断向池底堆积,底部日益缺氧,使螺蛳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螺蛳生长。
[0007]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螺蛳养殖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解决捕捞受限,产量低,池底环境恶化,影响螺蛳生长等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通过在池塘水面吊多层饲养笼的方法来实现,饲养笼由塑料制成,圆形或方形,高8~10cm,面积0.25m2,带盖子,六面皆具网孔,孔径3mm。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1](1)选址及改造:所选池塘宜为方形,塘基须是直边,这样吊笼串联后可成一条直线,方便管理;如果不直,须进行适当改造。池塘水深应超过1m,进排水方便。
[0012](2)消杀:按1m水深150kg/亩投入石灰进行消杀,杀灭池塘中的野杂鱼,螺及其他敌害生物。
[0013](3)肥水:消杀7天后,可投入水产专用肥水素培肥池水。
[0014](4)投放鱼虾苗:待肥水成功后,按计划投入鱼虾苗若干,不可投入鲢、鳙鱼苗。
[0015](5)投喂及管理:定期投喂鱼虾饵料,增氧及用药均按水产养殖要求操作执行。
[0016](6)螺蛳放养:待水色呈绿色的时候,即可开始进行螺蛳养殖,具体如下:
[0017]①
将每个饲养笼中放置100~300颗规格约0.5g/颗的螺仔;
[0018]②
通过浮球或其他浮力装置将螺蛳饲养笼悬浮于池塘中,叠2~5层笼子;
[0019]③
由绳串联并牵引以方便管理,为避免影响增氧机工作,饲养笼必须用绳固定位置;
[0020]④
期间不得使用伤害螺蛳的药物;
[0021]⑤
全程无需投喂螺蛳饵料,螺蛳依靠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获取营养。
[0022](7)螺蛳起获:起获螺蛳时,将笼子里的螺蛳倒入屯货框中即可。
[0023]有益效果
[0024]与现池塘养螺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5](1)在笼子的保护下,混养的鱼类无法捕食螺蛳,由此可以保障螺蛳安全生长;
[0026](2)可以随时查看螺蛳生长情况,随时收获螺蛳,从而实现螺蛳产量最大化;
[0027](3)螺蛳不再生活于环境恶劣的池底,而是氧气充足,饵料充足的水面,大大提高了螺蛳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的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给出实施例并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认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不具限制性。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具有同样意思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0029]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31](1)选址及改造:所选池塘为长方形,塘基已水泥硬化,牢固不长杂草。池塘面积1.2亩,水深1.5m。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排灌方便。
[0032](2)消杀:加水至1m,投入180kg石灰进行消杀。杀灭池塘中的野杂鱼,螺及其他敌害生物。
[0033](3)肥水:消杀7天后,投入适量氨基酸肥水膏培肥池水。
[0034](4)投放鱼苗:当水体呈褐绿色时,即肥水成功。投入3cm规格的罗非鱼苗0.8万尾,不再投入其他品种鱼苗。
[0035](5)投喂及管理:定期投喂鱼料,增氧及用药均按水产养殖要求操作执行。
[0036](6)螺蛳放养:投入鱼苗10天后,池塘水色呈绿色,开始投放螺蛳养殖笼。
[0037]①
将每个饲养笼中放置300颗规格约0.5g/颗的石螺仔;
[0038]②
共叠5层笼子,上、下层笼之间用绑带牵连,作为1个串联单元,在最上层的饲养
笼绑4个空矿泉水瓶,使其浮于池塘水面;
[0039]③
用麻绳串联各单元,5层饲养笼为一个单元,固定于池塘的一条边,4条边分别固定串联单元20个、30个、20个、30个,固定位置与增氧机保持安全距离;
[0040]④
养殖期间未使用任何药物;
[0041]⑤
全程未投喂任何螺蛳饵料,螺蛳依靠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获取营养。
[0042](7)螺蛳起获:3个月后,螺蛳达到商品规格,起获螺蛳,将吊笼提上塘基,拆开吊笼,将里面的螺蛳倒入屯货框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多层吊笼养殖螺蛳的方法,包括选址及改造、消杀、肥水、投放鱼虾苗、投喂及管理、螺蛳放养和螺蛳起获,其特征在于螺蛳放养方法如下:

将每个饲养笼中放置100~300颗规格约0.5g/颗的螺仔;

通过浮球或其他浮力装置将螺蛳饲养笼悬浮于池塘中,叠2~5层笼子;

由绳串联并牵引以方便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勇潘贤辉周康奇覃俊奇陈忠杜雪松黄姻罗勇胜杨雁赵明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