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介孔氧化铝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99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孔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采用一种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以偏铝酸钠为铝源,以盐酸调节pH,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氧化铝的前体,经过热处理即得到介孔氧化铝。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制备的介孔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为268-310m↑[2]/g,孔容0.45-0.51cm↑[3]/g,孔径分布窄,在吸附和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介孔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更确切地说是关于使用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制备介孔氧化 铝的方法。
技术介绍
1992年,美国Mobil公司首次运用纳米合成技术自组装合成了新型的介孔分子筛MCM-41 ,标志着对 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近年来介孔材料的合成研究在国际上备受关注。介孔氧化铝是一种 比表面积大、孔径在2-50nm之间,孔径分布窄并且孔道大小、形状一定有序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介孔 氧化铝作为一种重要的介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表面酸性及热稳定性,可作为吸附剂、催化剂及 载体应用在许多化工过程中,其制备、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己成为国际上的热点。目前合成氧化铝介孔材料常用的方法是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利用溶胶-凝胶、沉淀、乳化或微乳 化等物理化学过程,通过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自组装生成有序介孔材料,所使用的模板剂有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aul Cabrera等人采用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合成介孔氧化铝,通过改变Al/水/三乙醇胺的摩尔比 来调节孔径,合成的样品具有可调孔径3.3-6.1nm及BET表面积大约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介孔氧化铝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为模板剂,以无机铝盐为铝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氧化铝的前体,经热处理之后即得到介孔氧化铝。 介孔氧化铝的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化学计量关 系称取适量摩尔比为1∶1的表面活性剂和无机铝盐,在35℃温度下将称取的表面活性剂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胶束,缓慢加入无机铝盐,搅拌半小时。逐滴滴加分析纯盐酸调节溶液至pH为7,老化5小时,在100℃温度下晶化16小时,过滤洗涤,在120℃温度下烘干5小时,600℃焙烧3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修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