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83425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强调节领域,公开了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判断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影响阈值;若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影响阈值,则降低从所述第一区域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瞳孔的光照强度。本方案能够自动调整由挡风玻璃透进驾驶舱内的光照强度,无需手动调节;且可以仅对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员视物的区域的光强进行调整,不影响驾驶员对整体路况的观察。察。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强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汽车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都会遇到和外部强光正面相对的情况。强烈的外部光源,如太阳光或远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在挡风玻璃上,经挡风玻璃折射入驾驶员眼中,会严重影响车内人员对外部路况的观察,给驾驶车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风险。
[0003]有些驾驶员会通过佩戴墨镜等穿戴设备来降低强光对其驾驶观察的影响,有些驾驶员会通过外部遮光帘或内部遮阳板等机械设备对光线进行遮挡。但是,使用机械装置遮挡时,遮挡位置完全不能透过光线,且需要手动调节位置;使用可穿戴装置遮挡光线,将导致整个可见区域变暗,若是在夜间面对远光灯时,会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能够在不影响司机观察整体路况的基础上达到仅对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员视物的区域的光强进行自动调整的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包括:
[0006]根据获取的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判断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影响阈值;若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影响阈值,则降低从所述第一区域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瞳孔的光照强度。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系统,包括:设置在挡风玻璃内侧面的感光薄膜和液晶薄膜、位于驾驶舱中的多个摄像头和微处理模块;
[0008]所述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摄像头拍摄的驾驶员面部图像所确定的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
[0009]所述微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感光薄膜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判断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影响阈值;若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影响阈值,则调整所述液晶薄膜以降低从所述第一区域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瞳孔的光照强度。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11]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12]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13]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
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获取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的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以此位置为基准点,确定可能影响驾驶员视线的第一区域。由于部分光线会由挡风玻璃的第一区域折射入人眼,因此,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挡风玻璃上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并判断该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影响阈值。若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大于影响阈值,则证明挡风玻璃上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会对驾驶员驾驶造成影响。因此,汽车根据该判断结果,降低从第一区域照射到驾驶员的瞳孔的光照强度,从而不影响驾驶员对整体路况的观察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1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18]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19]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20]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101:根据获取的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
[0024]其中,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都要依据面部图像获取,在根据驾驶员面部图像估计出瞳孔位置的空间坐标点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图像分辨率等问题,我们很难将瞳孔和虹膜分开。在具体估计过程中,可以假设瞳孔和虹膜是同心圆,而虹膜和巩膜是相对容易区分开的(对应眼睛黑色和白色的区域),因此只要估计出图像中虹膜区域(眼睛黑色区域)的中心点即可认为是瞳孔位置的空间坐标点。
[0025]具体地,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可能会直面强烈的外部光源,如太阳光、车辆远光灯等。其中,外部光源的部分光线经挡风玻璃折射汇入人眼,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与驾驶员视线方向平行或重合的光线,逆着视线方向射入驾驶员瞳孔中的光线才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因此需要根据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交叉位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具体根据驾驶员自身对外观察的情况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由于驾驶员的视线焦点位于此位置,因此,此位置
的挡风玻璃所折射的光线会更多、更大概率的进入人眼。
[0026]步骤102: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挡风玻璃上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
[0027]其中,光照强度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光照的强度越大,对人眼产生的相应刺激越强烈,包括视力、眩光感知、对比敏感度等视觉指标,及警觉性影响、褪黑激素抑制等效应。本实施例将光照强度作为影响驾驶员观察路况的衡量指标。
[0028]具体地,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是驾驶员视线焦点所在的位置,在挡风玻璃上以此位置为基准点,确定对驾驶员观察路况影响最大的范围并划定为第一区域。驾驶舱外部的光线照射在整个挡风玻璃上,经挡风玻璃折射入驾驶舱内,由于驾驶员的视线焦点落于挡风玻璃的第一区域中,因此,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的大小会更直接的影响到驾驶员观察路况。
[0029]步骤103:判断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影响阈值;
[0030]其中,影响阈值视为在不影响观察路况的情况下人眼所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大,对人眼产生的相应刺激越强烈,光照强度在300lx至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挡风玻璃透光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获取的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和视线方向,确定驾驶员视线与挡风玻璃的交叉位置;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判断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影响阈值;若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影响阈值,则降低从所述第一区域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瞳孔的光照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驾驶舱内驾驶员的瞳孔位置,包括:定位驾驶员的内眼角空间坐标;根据映射关系与所述内眼角空间坐标得到所述眼球中心点坐标;所述映射关系为所述内眼角空间坐标与所述眼球中心点坐标之间的固定映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驾驶舱内驾驶员的视线方向,包括:获取驾驶员的头部姿态;结合所述头部姿态,以及瞳孔相对于内眼角的偏移位置,得到驾驶员视线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交叉位置所在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包括:检测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各区域的光照强度;以所述交叉位置为圆心,第一预设范围为半径,确定所述第一区域;从所述各区域的光照强度中提取所述第一区域的光照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内侧面设置有感光薄膜;所述,包括:通过所述感光薄膜感测从驾驶舱外照射在所述挡风玻璃上各区域的光照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内侧面设置有液晶薄膜;所述降低从所述第一区域照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勤领速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