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清除血液中TNF-α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76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清除血液中TN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清除血液中TNF

α
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填料,具体涉及一种可清除血液中TNF

α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血液中透析不能清除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药物或代谢废物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也可与血液透析合用以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的大分子毒素。
[0003]目前灌流器内部填充的固态吸附剂均为聚苯乙烯树脂或活性炭,大多依赖于供应商的直接供应,使用者的自主研发较少,吸附剂所能吸附的物质类型有限,被吸附的物质分子量不能较为准确的控制,使得血液灌流器大多为非特异性吸附。血液灌流器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将某些致病物质有效吸附的同时,把分子量大小近似的其余体液成分也一并吸附的情况。这样会导致人体有益体液成分的丢失,引起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0004]目前有部分使用者对固态吸附剂作出了不同程度的修饰和再加工,但填料基材还是局限于树脂供应商的本身产品属性,在实际临床应用时难以灵活选择。现有的大多吸附剂供应商所提供的吸附剂填料基材批次间差异较大,生物相容性不稳定,填料与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接触不完全,吸附效率不高。且由于现有的修饰或改性方法对树脂进行化学键的修饰时都会引入多种化学试剂,部分试剂有毒有害或化学性能不稳定,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0005]α肿瘤坏死因子(TNF
>‑
α)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并参与正常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TNF

α在许多病理状态下产生增多,包括败血症、恶性肿瘤、心脏衰竭和慢性炎性疾病。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液及关节中都可发现肿瘤坏死因子增多。TNF

α不仅对机体组织有直接损伤作用,而且还具有启动和放大其他炎症因子的作用。在诸多与过度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清除TNF

α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常用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注射来拮抗TNF

α,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单抗类药物进入体内的过敏、输注反应、全身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样综合征等相关副作用难以避免,某些患者由于难以耐受而停药,且反复多次输注后体内会产生抗体,导致疗效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避免上述现有常规血液灌流器填料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清除血液中TNF

α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通过UV胶分层致孔固化的方法自行构建血液灌流器填料颗粒,在UV胶的固化过程中固定英夫利昔单抗,该颗粒所固定的英夫利昔单抗能与血液中的TNF

α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血液中的TNF

α含量,又能避免常规树脂颗粒的缺点。
[0007]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可清除血液中TNF

α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以水为反应溶剂,将氯化钠、聚乙烯醇、磷酸钙、UV胶、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混合,在紫外线照射下加热使UV胶部分固化,得到颗粒物;
[0010](2)在避光条件下,用乙醇浸泡步骤(1)所得到的颗粒物;
[0011](3)将经步骤(2)处理过的颗粒物与英夫利昔单抗溶液混合,用紫外线照射使UV胶完全固化,得到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填料。
[0012]磷酸钙作为核,氯化钠和聚乙烯醇共同起到防止颗粒过度聚集和防止UV胶过快固化的作用,三烯丙基异氰酸酯起到交联剂的作用,过氧化氢异丙苯起到引发剂的作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如下:
[0014]先使UV胶部分固化,然后利用UV胶不溶于乙醇,而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溶于乙醇的特点,用乙醇将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从部分固化的UV胶上溶解去除,从而颗粒表面形成能容纳英夫利昔单抗的孔隙结构,待吸附英夫利昔单抗后,再将UV胶层完全固化,从而使英夫利昔单抗牢固的固定在颗粒孔隙内。
[0015]优选地,UV胶、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的质量比为2~2.5:1:1.5~2。
[0016]优选地,氯化钠、聚乙烯醇、磷酸钙和UV胶的质量比为1.5~2:1:0.3~0.5:5~8。
[0017]优选地,反应体系中,UV胶的初始浓度为20~40g/L。
[0018]优选地,步骤(1)的加热温度为65~75℃,更优选地,采用梯度升温法加热。
[0019]优选地,梯度升温的具体过程为:升温至65℃反应1小时,70℃反应6小时,75℃反应3小时。采用梯度升温反应,可以更好地控制UV胶的固化速度,使其逐步固化。
[0020]在UV胶部分固化阶段可采用较小的紫外线功率,在UV胶完全固化阶段再提高紫外线功率以缩短固化时间。
[0021]优选地,步骤(1)中,紫外线的波长为365nm,功率为6mW。
[0022]优选地,步骤(3)中,紫外线的波长为365nm,功率为20mW。
[0023]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中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基质利用了UV胶的分层固化,将英夫利昔单抗牢固的固定在颗粒内,避免脱落。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影响英夫利昔单抗本身的化学键,得以保留最大的酶活;
[0025]2、在酶固定化的同时,表面的孔状结构为英夫利昔单抗与TNF

α结合形成复合物提供了充分的通道,同时使血液成分与英夫利昔单抗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时间更长,反应更完全,TNF

α清除率更高;
[0026]3、本专利技术中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基质为UV胶固化形成,生物相容性好,且基质无大孔结构,无需依赖于大孔树脂本身的吸附作用,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患者血栓风险;
[0027]4、与传统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填料相比,本专利技术填料单纯清除血液中的TNF

α,对血液中的其他物质成分没有影响,特异性更强;
[0028]5、本专利技术填料与血液中单一物质的反应更为高效,缩短整体血液灌流的治疗时间,减少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填料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如无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各原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0032]实施例1
[0033]取1L容积的装有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加入500ml去离子水,再依次加入3.6g氯化钠,2.0g聚乙烯醇,0.8g磷酸钙,升温至50℃,搅拌溶解。充分溶解后,将整个反应体系全部避光。在持续的搅拌作用下,加入UV胶14.0g、三烯丙基异氰酸酯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清除血液中TNF

α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水为反应溶剂,将氯化钠、聚乙烯醇、磷酸钙、UV胶、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混合,在紫外线照射下加热使UV胶部分固化,得到颗粒物;(2)在避光条件下,用乙醇浸泡步骤(1)所得到的颗粒物;(3)将经步骤(2)处理过的颗粒物与英夫利昔单抗溶液混合,用紫外线照射使UV胶完全固化,得到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UV胶、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的质量比为2~2.5:1:1.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钠、聚乙烯醇、磷酸钙和UV胶的质量比为1.5~2:1:0.3~0.5:5~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体系中,UV胶的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凌巍汤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