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71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其主要针对快速压力机在工作中受到较大压力冲击,使得轴承在使用上的强度不够,会造成滚珠轴承受损,压力机使用的安全性低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组合轴承、曲轴本体和连杆本体,所述组合轴承套设在曲轴本体的外圈,所述组合轴承包括轴承件二,所述轴承件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件一,所述轴承件一包括轴承外壳,一组所述轴承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新颖,功能多样,能够分散轴承组件受到的压力,将冲击压力分散,可以延长轴承组件的使用寿命,具备润滑进油功能,避免组件过分磨损,主要应用于快速压力机用的组合轴承。用的组合轴承。用的组合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速压力机曲轴与连杆连接处多采用滑动轴承,亦称轴套、轴瓦。为了保证曲轴良好的刚性,设计上的富裕量一般较普通压力机大,这样就使得曲轴直径尺寸比普通压力机的尺寸要大许多。如果仍采用滑动轴承,必然加大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滑动轴承的润滑不良,压力机在高速运转时,轴承频繁承受冲击载荷,材料的抗疲劳能力和抗咬合性、顺应性、嵌藏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使用寿命低。工艺上滑动轴承对曲轴支撑部位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如果同轴度差,同样会造成机床运转过程中的异常温升,出现轴承过度磨损以至“烧死”等现象。专利“CN102825823B”中提出的“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该方案中通过进油口、油沟和出油口的设置,通过进油口进油对轴承有效润滑,减少磨损降低发热量,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日前锻压机械上使用的快速压力机用轴承都是采用滚珠轴承,压力机工作时轴承受到冲击压力,因此滚珠轴承受到撞击会经常损坏,若在工作中出现卡死,很容易造成事故。鉴于此,我们提出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快速压力机在工作中受到较大压力冲击,使得轴承在使用上的强度不够,会造成滚珠轴承受损,压力机使用的安全性低的问题,提出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包括组合轴承、曲轴本体和连杆本体,所述组合轴承套设在曲轴本体的外圈,所述组合轴承包括轴承件二,所述轴承件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件一,所述轴承件一包括轴承外壳,一组所述轴承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一,一组所述轴承件一与轴承件二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圈,另一组所述轴承件一与轴承件二之间设置有润滑防护组件,所述润滑防护组件的内圈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润滑防护组件内圈的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上沿其周向阵列安装有多个滚珠;所述轴承件二包括轴承套、轴承内套和滚轴件,所述轴承内套的内圈还设置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与轴承内套之间设置有卡槽腔。
[0005]优选的,所述金属环上开设有多个缓冲槽,所述金属环为低硬度金属,所述金属环远离轴承件一的一侧与卡槽腔的内壁适配安装。
[0006]优选的,所述轴承内套上开设有沿其周向阵列分布的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轴承套与轴承内套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滚珠的直径大于卡槽腔的内径,所述金属环靠近轴承件一的一端外径要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0008]优选的,所述润滑防护组件包括与曲轴本体外圈活动套设的内环,所述内环的外圈固定套设有孔隙垫,所述孔隙垫的外圈套设有固定环。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贯穿设置的输油孔,所述输油孔的一端与输送润滑油的管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金属环贯穿内环的内圈,且所述金属环的内圈与曲轴本体的外圈套设滑动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圈的内圈直径大于曲轴本体的最大外径。
[0012]优选的,所述轴承外壳与连杆本体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轴承外壳和连杆本体的螺栓。
[0013]优选的,所述孔隙垫的厚度大于固定环和内环的厚度,所述孔隙垫为橡胶材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轴承件二和两组轴承件一的设置,通过两组轴承件一固定套设在曲轴本体的外圈,在曲轴本体受到压力的同时右侧一组的轴承件一得到冲击压力,同时轴承件一对推动组件挤压,使得推动组件向润滑防护组件挤压冲击,使得推动组件进入金属环和轴承内套中间面结合滚珠的挤压作用,使得金属环与曲轴本体的外圈挤压贴合,通过轴承件二加入曲轴本体外圈的冲击转动,同时左侧的轴承件一也得到冲击,同步转动,使得两组轴承件一和一组轴承件二同时转动,使得组合轴承单个轴承受到的压力被分散,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生产;2、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润滑防护组件、进油孔以及缓冲垫圈和通孔一的设置,使得从固定环内输油孔输送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孔、缓冲垫圈和通孔一传送至整个轴承组件,使得组合轴承整体得到润滑,减少组件的磨损;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新颖,功能多样,能够分散轴承组件受到的压力,将冲击压力分散,可以延长轴承组件的使用寿命,具备润滑进油功能,避免组件过分磨损。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组合轴承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6是轴承件二的剖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曲轴本体;2、连杆本体;3、轴承件一;31、轴承外壳;32、螺栓;33、通孔一;4、轴承件二;41、轴承套;42、轴承内套;43、滚轴件;44、金属环;45、进油孔;5、缓冲垫圈;6、润滑防护组件;61、固定环;62、孔隙垫;63、内环;64、输油孔;7、推动组件;71、金属环;72、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包括组合轴承、曲轴本体1和连杆本体2,组合轴承套设在曲轴本体1的外圈,组合轴承包括轴承件二4,轴承件二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件一3;如图2和图3所示,轴承件一3包括轴承外壳31,一组轴承外壳3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一33,轴承外壳31与连杆本体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轴承外壳31和连杆本体2的螺栓32。一组轴承件一3与轴承件二4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圈5,缓冲垫圈5的内圈直径大于曲轴本体1的最大外径,轴承外壳31与轴承件二4的一侧之间通过缓冲垫圈5缓冲;另一组轴承件一3与轴承件二4之间设置有润滑防护组件6,润滑防护组件6的内圈设置有推动组件7;如图4所示,推动组件7包括安装在润滑防护组件6内圈的金属环71,金属环71上沿其周向阵列安装有多个滚珠72;滚珠72的直径大于卡槽腔的内径,金属环71靠近轴承件一3的一端外径要大于另一端的外径,金属环71外径大的一端用于与轴承件一3抵触接触,金属环71外径小的一端安装在卡槽腔内。
[0019]如图5和图6所示,轴承件二4包括轴承套41、轴承内套42和滚轴件43,轴承内套42的内圈还设置有金属环44,金属环44与轴承内套42之间设置有卡槽腔。金属环44上开设有多个缓冲槽,金属环44为低硬度金属,金属环71远离轴承件一3的一侧与卡槽腔的内壁适配安装。
[0020]本实施例中在曲轴本体1受到冲击压力时,曲轴本体1对一侧的轴承件一3同步冲击移动,使得轴承件一3对金属环71的一端大的外径挤压,使得轴承外壳31将推动组件7整体推动,金属环71沿着润滑防护组件6的内圈移动推动,滚珠72穿过润滑防护组件6的内圈与卡槽腔的内壁抵触安装,由于滚珠72的外径大于卡槽腔,因此滚珠72会对金属环44挤压,使得金属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包括组合轴承、曲轴本体(1)和连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轴承套设在曲轴本体(1)的外圈,所述组合轴承包括轴承件二(4),所述轴承件二(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件一(3),所述轴承件一(3)包括轴承外壳(31),一组所述轴承外壳(3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一(33),一组所述轴承件一(3)与轴承件二(4)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圈(5),另一组所述轴承件一(3)与轴承件二(4)之间设置有润滑防护组件(6),所述润滑防护组件(6)的内圈设置有推动组件(7);所述推动组件(7)包括安装在润滑防护组件(6)内圈的金属环(71),所述金属环(71)上沿其周向阵列安装有多个滚珠(72);所述轴承件二(4)包括轴承套(41)、轴承内套(42)和滚轴件(43),所述轴承内套(42)的内圈还设置有金属环(44),所述金属环(44)与轴承内套(42)之间设置有卡槽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44)上开设有多个缓冲槽,所述金属环(44)为低硬度金属,所述金属环(71)远离轴承件一(3)的一侧与卡槽腔的内壁适配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压力机用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套(42)上开设有沿其周向阵列分布的进油孔(45),所述进油孔(45)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轴承套(41)与轴承内套(42)的内部。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迪江王守业方田姚泳良陈天宝赵志全郑秋峰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灿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