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50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5
减速器(30)具有太阳轮(31)、多个行星齿轮(32)、行星架(33)、第一齿圈(34)以及第二齿圈(35)。行星架(33)将行星齿轮(32)能够旋转地支承,能够相对于太阳轮(31)相对旋转。行星架(33)具有环状的行星架主体(330)以及销(331)。行星架主体(330)相对于行星齿轮(32)设于与离合器(70)相反的一侧。销(331)被设为一方的端部侧连接于行星架主体(330),且在另一方的端部侧将行星齿轮(32)能够旋转地支承。部侧将行星齿轮(32)能够旋转地支承。部侧将行星齿轮(32)能够旋转地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离合器装置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2月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0-201318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已知一种离合器装置,通过将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非卡合状态而允许或切断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在这种离合器装置中,一般具备将原动机的扭矩减速并输出的减速器。
[0005]作为将原动机的扭矩减速并输出的减速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速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1003463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文献1的减速器具备被输入原动机的扭矩的太阳轮、与太阳轮啮合的左方行星齿轮、与左方行星齿轮啮合且固定于壳体的左方齿圈、被设为能够与左方行星齿轮一体地旋转的右方行星齿轮、与右方行星齿轮啮合的右方齿圈,减速后的原动机的扭矩被从右方齿圈输出。
[0010]在专利文献1的减速器中,左方行星齿轮与右方行星齿轮在轴向上排列地连接,构成了双行星齿轮。这里,双行星齿轮的轴向的两端被左方行星齿轮架与右方行星齿轮架能够旋转地支承。如此,双行星齿轮在轴向上被双臂支承,因此有双行星齿轮的轴向上的减速器的体积变大的隐患。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的减速器应用于离合器装置的情况下,有离合器装置的体积变大的隐患。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型的离合器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离合器装置具备壳体、原动机、减速器、旋转平移部、离合器及状态变更部。原动机设于壳体,能够输出扭矩。减速器能够将原动机的扭矩减速并输出。旋转平移部具有旋转部以及平移部,该旋转部在被输入从减速器输出的扭矩时相对于壳体对相对旋转,该平移部在旋转部相对于壳体相对旋转时相对于壳体沿轴向相对移动。
[0013]离合器设于被设为能够相对于壳体相对旋转的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在卡合状态时允许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在非卡合状态时切断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状态变更部从平移部受到轴向的力,能够根据平移部相对于壳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将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
[0014]减速器具有太阳轮、多个行星齿轮、行星架、第一齿圈以及第二齿圈。太阳轮被输入来自原动机的扭矩。行星齿轮能够一边与太阳轮啮合并自转一边沿太阳轮的周向公转。行星架将行星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能够相对于太阳轮相对旋转。第一齿圈能够与行星齿轮啮合。
[0015]第二齿圈能够与行星齿轮啮合,并且形成为齿部的齿数与第一齿圈的齿部的齿数不同,向旋转部输出扭矩。行星架具有环状的行星架主体以及销。行星架主体相对于行星齿轮设于与离合器相反的一侧。销被设为一方的端部侧连接于行星架主体,在另一方的端部侧将行星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减速器构成了3k型奇异行星齿轮减速器。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行星架主体与销之间的弯曲力矩。由此,能够成为不损害响应性以及耐久性地利用行星架主体以及销从轴向的一侧支承行星齿轮的构成、即悬臂支承。其结果,能够省略在双臂支承中所需的行星齿轮的轴向两侧的行星架主体中的一方,减小包含行星架的减速器的轴向的体积。因而,能够使离合器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7]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详细的叙述会变得更明确。该附图如下。
[0018]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剖面图。
[0019]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0020]图3是2kh型奇异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示意图以及表示输入输出模式与惯性力矩及减速比的关系的表。
[0021]图4是3k型奇异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示意图以及表示输入输出模式与惯性力矩及减速比的关系的表。
[0022]图5是表示平移部的行程与作用于离合器的载荷的关系的图。
[0023]图6是从箭头VI方向观察图1的一部分的图。
[0024]图7是从箭头VII方向观察图6的一部分的图。
[0025]图8是表示3k型奇异行星齿轮减速器中的齿圈与行星齿轮的齿数比、和啮合效率的关系的图。
[0026]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剖面图。
[0027]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另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实质相同的构成部位赋予相同的标记而省略说明。
[0029](第一实施方式)
[0030]在图1、图2中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1例如设在车辆的内燃机与变速器之间,用于允许或切断内燃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
[0031]离合器装置1具备壳体12、作为“原动机”的马达20、减速器30、作为“旋转平移部”或者“滚动体凸轮”的滚珠凸轮2、离合器70、及状态变更部80。
[0032]另外,离合器装置1具备作为“控制部”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作“ECU”)10、作为“第一传递部”的输入轴61、作为“第二传递部”的输出轴62。
[0033]ECU10是具有作为运算机构的CPU、作为存储机构的ROM、RAM等、作为输入输出机构的I/O等的小型计算机。ECU10基于来自对车辆各部设置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等信息,按照保存在ROM等中的程序执行运算,控制车辆的各种装置及设备的工作。这样,ECU10执行保存在非移动性实体记录介质中的程序。通过执行该程序,执行与程序对应的方法。
[0034]ECU10能够基于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等信息来控制内燃机等的工作。此外,ECU10能够控制后述的马达20的工作。
[0035]输入轴61例如与未图示的内燃机的驱动轴连接,能够与驱动轴一起旋转。即,从驱动轴对输入轴61输入扭矩。
[0036]在搭载内燃机的车辆设置固定体11(参照图2)。固定体11例如形成为筒状,固定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在固定体11的内周壁与输入轴61的外周壁之间设置滚珠轴承141。由此,输入轴61经由滚珠轴承141而被固定体11轴支承。
[0037]壳体12设于固定体11的内周壁与输入轴61的外周壁之间。壳体12具有壳体内筒部121、壳体板部122、壳体外筒部123、壳体小板部124、壳体台阶面125、壳体小内筒部126、壳体侧花键槽部127等。
[0038]壳体内筒部12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壳体小板部124以从壳体内筒部121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板状。壳体小内筒部126以从壳体小板部124的外缘部向与壳体内筒部121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壳体板部122以从壳体小内筒部126的与壳体小板部12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板状。壳体外筒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12);原动机(20),设置于所述壳体,能够输出扭矩;减速器(30),能够将所述原动机的扭矩减速并输出;旋转平移部(2),具有旋转部(40)以及平移部(50),该旋转部在被输入从所述减速器输出的扭矩时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该平移部在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轴向相对移动;离合器(70),设置于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的第一传递部(61)与第二传递部(62)之间,在卡合状态时允许所述第一传递部与所述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在非卡合状态时切断所述第一传递部与所述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以及状态变更部(80、90),从所述平移部受到轴向的力,能够根据所述平移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将所述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所述减速器具有:太阳轮(31),被输入来自所述原动机的扭矩;多个行星齿轮(32),能够一边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并自转一边在所述太阳轮的周向上公转;行星架(33),将所述行星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该行星架(33)能够相对于所述太阳轮相对旋转;第一齿圈(34),能够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以及第二齿圈(35),能够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并且形成为齿部的齿数与所述第一齿圈的齿部的齿数不同,向所述旋转部输出扭矩,所述行星架具有:环状的行星架主体(330),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设置于与所述离合器相反的一侧;以及销(331),以一方的端部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章杉浦巧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