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05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座、齿圈固定板、齿圈板、凸凹模、反压板、凹模、凹模箍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所述齿圈固定板、所述凹模箍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设置,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凹模箍内,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凹模的上方,所述凸凹模与所述凹模相互配合用于加工换挡锁拨叉,所述凹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匹配。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凹模在宽度方向的变形,提高换挡锁拨叉的加工精度,提高换挡锁拨叉的合格率,只要更换第二通孔中的限位柱,就可以保证挡锁拨叉的加工精度,维修保养方便。维修保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挡锁拨叉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换挡锁拨叉属于长条形工件,在精冲过程中,由于工件过长,容易导致冲压模具横向变形,导致加工进度差。
[0003]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0004]在专利公开号为CN203992033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倒挡拨叉零件的连续精冲模具,其包括上模板、上垫板、上固定板、缺口冲头、压弯成形凸模、落料凸凹模、齿圈压板、上传力杆、下模板、下垫板、凹模、反压板以及下传力杆;上垫板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的表面,下垫板设置于下模板与上模板相对的表面;缺口冲头、压弯成形凸模以及落料凸凹模安装于上垫板上;上传力杆设置于上模板上,下传力杆设置于下模板上;凹模曲面刃口及落料凸凹模曲面刃口均为Z形曲面。
[0005]在专利公开号为CN212760587U的技术专利中,厚板棘爪的精冲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包括下模板、凹模、反压板、冲头以及下传力杆,下模板和凹模从下往上依次堆叠,反压板贯穿凹模并设置于凹模中部,凹模环绕对应成型产品孔边距的刃口区域设有凸起,冲头设于反压板中心处,下传力杆贯穿下模板并用于顶推反压板以实现将产品推出。
[0006]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0007]现有技术中,并无法解决换挡锁拨叉在精冲过程中,冲压模具容易沿宽度方向横向变形的问题,导致换挡锁拨叉加工精度差,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并无法解决换挡锁拨叉在精冲过程中,冲压模具容易沿宽度方向横向变形的问题,导致换挡锁拨叉加工精度差,不良率高的技术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座、齿圈固定板、齿圈板、凸凹模、反压板、凹模、凹模箍以及下模座;
[0010]所述上模座、所述齿圈固定板、所述凹模箍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设置,所述齿圈板设置在所述齿圈固定板内,所述齿圈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齿圈板,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齿圈板内,所述凸凹模的形状与换挡锁拨叉的形状相匹配;
[0011]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凹模箍内,所述凹模上设置有用于加工换挡锁拨叉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换挡锁拨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反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换挡锁拨叉为长条形结构;
[0012]其中,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凹模的上方,所述凸凹模与所述凹模相互配合用于加工换挡锁拨叉,所述凹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通孔内
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匹配。
[0013]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凹模上设置有用于加工换挡锁拨叉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换挡锁拨叉的形状相匹配,换挡锁拨叉放到第一通孔内进行加工,凹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形状与第二通孔相匹配;如此,在加工过程中,冲压的力由竖直方向冲压在凹模上,凹模上的力沿宽度方向传递到第二通孔中,最终传递到限位柱上,将凹模沿宽度方向的变形传递到限位柱,减少凹模在宽度方向的变形,提高换挡锁拨叉的加工精度,提高换挡锁拨叉的合格率,长时间加工后,只要更换第二通孔中的限位柱,就可以保证挡锁拨叉的加工精度,维修保养方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通孔,三个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有一个限位柱,三个所述第二通孔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凹模两侧的第二通孔对称设置。
[0015]如此,通过凹模两侧均匀设置的六个通孔,可以将凹模沿宽度方向变形的力,传递到六个通孔内的六个限位柱内,可以有效分散凹模在宽度方向的挤压力,有效避免凹模在宽度方向的变形,从而提高换挡锁拨叉的加工精度,提高换挡锁拨叉加工的合格率。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六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段。
[0017]如此,凹模在宽度方向的挤压力主要集中在凹模的中段,也就是第一通孔的中段,六个第二通孔集中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中段附近,进一步减轻凹模的变形,提高换挡锁拨叉的加工精度。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限位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9]如此,第二通孔与限位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便对第二通孔与限位柱进行加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还包括上冲头垫板、上冲头固定板,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冲头垫板、所述上冲头固定板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设置,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上冲头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凸凹模通过所述上冲头固定板、所述上冲头垫板的配合与所述上模座相连接。
[0021]如此,通过上冲头固定板与上冲头垫板的配合,方便对凸凹模进行缓冲,提高凸凹模的使用寿命。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还包括下冲头固定板、下冲头垫板,所述下冲头固定板、所述下冲头垫板、所述下模座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设置,所述凹模箍设置在所述下冲头固定板上,所述凹模箍通过所述下冲头固定板与所述下冲头垫板的配合与所述下模座相连接。
[0023]如此,通过下冲头固定板与下冲头垫板的配合,方便对凹模进行缓冲,提高凹模的使用寿命。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还包括前挂料钩以及后挂料钩,所述前挂料钩与所述后挂料钩分别位于所述齿圈固定板的前后两端,所述齿圈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前挂料钩以及两个后挂料钩。
[0025]如此,通过前挂料钩与后挂料钩,方便对换挡锁拨叉送料的时候省力。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挂料钩与所述后挂料钩分别通过两个紧固件
固定在所述齿圈固定板的前后两端。
[0027]如此,通过两个紧固件方便对前挂料钩与后挂料钩拆卸。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模箍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小导柱孔。
[0029]如此,通过小导柱孔,使凹模箍能更精确到导入模具中,提高模具的冲压精度。
[0030]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31]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2]在说明书附图中:
[0033]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的立体图;
[0034]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齿圈固定板、齿圈板、凸凹模、反压板、凹模、凹模箍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所述齿圈固定板、所述凹模箍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设置,所述齿圈板设置在所述齿圈固定板内,所述齿圈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齿圈板,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齿圈板内,所述凸凹模的形状与换挡锁拨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凹模箍内,所述凹模上设置有用于加工换挡锁拨叉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换挡锁拨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反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换挡锁拨叉为长条形结构;其中,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凹模的上方,所述凸凹模与所述凹模相互配合用于加工换挡锁拨叉,所述凹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通孔,三个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有一个限位柱,三个所述第二通孔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凹模两侧的第二通孔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锁拨叉精冲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限位柱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振沿赵彦启刘金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精冲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