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芯子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33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芯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芯子上设有新芯座,新芯座上方设有带斜度的通孔,在下砂型上设计新芯头;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与下砂型上的新芯头配合定位;合箱前,新芯座上方的通孔里充填旧砂块。芯头上的芯座与型腔上的芯头相配合时,可清楚地观察芯座、芯头配合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定位准确可靠,容易实现;在芯座上方的通孔处可添加旧砂块,节约新芯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铸件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铸造工艺的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铸件内部的型腔都是通过芯子形成的,安放在铸型 内的芯子, 一般是靠芯子本身的芯头(称其为传统上的芯头)来支 持的,而芯子在铸型内的位置也是靠芯头定位的。在铸型型腔内安 放芯子的过程中,通过目视芯头四周与芯座(此芯座在型腔上,称 其为传统上的芯座)间隙的大小把芯头下到芯座里。可见芯头具有 支撑、定位和导向等作用。所以芯头对铸件内腔各部的尺寸精度以 及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果一种大型芯子上部较大而下部较小(以下简称大型芯子), 在铸型型腔内安放大型芯子过程中看不到芯头四周与芯座间隙的 大小,这就很难准确地把芯头下到芯座里,导致刮擦芯头、掉砂。 可见传统上的芯头与芯座相配合的定位工艺对大型芯子来说存在 严重不足。如果合箱前清理不千净,大型铸件会产生砂眼、凸瘤等 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了克服上述 大型芯子芯头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大型芯子上不设计芯头而是靠芯子 上设计的芯座定位新工艺,确保铸件内腔尺寸精度并大大提高铸件 成品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大型芯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芯子上设有新芯座,新芯座上方设有带斜度的通孔,在下 砂型上设计新芯头;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与下砂型上的新芯头配合 定位;其具体的定位方法如下在铸型内安放芯子时,首先通过新芯 座上方的通孔观察新芯座四周与新芯头间隙的大小,再把新芯座套 在新芯头上;合箱前,在新芯座上方的通孔里充填旧砂块。 大型芯子的工艺参数为 D-新芯座尺寸,D/D产0.4 0.6; h-新芯座高度,h=40 140rran; hr新芯头高度,h产h+20 60mm; 。-新芯座斜度,a=10° 15° ; a广通孔斜度,。产3。 20。; s-新芯座与新芯头间隙,s^l 4mm; R-集砂槽半径,R=10 30mm 。 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用于芯子上部尺寸D。大于芯子下部尺寸 D,的大型芯子,芯头上的芯座与型腔上的芯头相配合时,可清楚地 观察芯座、芯头配合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定位准确可靠,容易实 现;在芯座上方的通孔处可添加旧砂块,节约新芯砂,大大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铸件成品率。 附图说明图1为大型芯子新芯座与下砂型上的新芯头相配合定位示意图, 其中1为芯子,2为芯子通孔,3为上砂型,4为下砂型,5为新芯 座,6为新芯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铸型内安放的芯子1上设有高度为h=40 mm、 斜度为0=10°的新芯座5,新芯座5上方设有斜度为。产3°的通孔2,新芯座尺寸为D-0.4Dp在下砂型4上设计高度为h尸60mm 新芯头6;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5与下砂型4上的新芯头6配合定 位,安装时通过新芯座上方的通孔2观察新芯座5四周与新芯头6 间隙的大小,再把新芯座套在新芯头上;新芯座5与新芯头6的间 隙为s=lmm,并且新芯头6侧面的集砂槽R=10mm能起到集砂的 作用。在上砂型3与下砂型4合箱前,将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里 充填旧砂块。使用时,首先做出带有新芯座5的大型芯子以及带有新芯头 6的大型铸件下砂型4,然后在下砂型4内安放大型芯子1。在安 放芯子1的过程中,通过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可以观察到新芯 座5四周与新芯头6间隙的大小而把新芯座5套在新芯头6上, 上砂型3和下砂型4在合箱前,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里充填旧 砂块。实施例2:在铸型内安放的芯子1上设有高度为h440ram、斜度为。=15° 的新芯座5,新芯座5上方设有斜度为。产20°的通孔2,新芯座 尺寸为D 在下砂型4上设计高度为h产100 ,新芯头6;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5与下砂型4上的新芯头6配合定位,安装时 通过新芯座上方的通孔2观察新芯座5四周与新芯头6间隙的大小, 再把新芯座套在新芯头上;新芯座5与新芯头6的间隙为s-4mm, 并且新芯头6侧面的集砂槽R-30mm能起到集砂的作用。在上砂型 3与下砂型4合箱前,将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里充填旧砂块。5实施例3:在铸型内安放的芯子1上设有高度为h=80mm、斜度为a=13° 的新芯座5,新芯座5上方设有斜度为Ch二lO。的通孔2,新芯座 尺寸为D i.5Dp在下砂型4上设计高度为h^70腦新芯头6; 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5与下砂型4上的新芯头6配合定位,安装时 通过新芯座上方的通孔2观察新芯座5四周与新芯头6间隙的大小, 再把新芯座套在新芯头上;新芯座5与新芯头6的间隙为s=2.5mm, 并且新芯头6侧面的集砂槽R=20mm能起到集砂的作用。在上砂型 3与下砂型4合箱前,将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里充填旧砂块。权利要求1、大型芯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大型芯子(1)上设有新芯座(5),新芯座(5)上方设有带斜度的通孔(2),在下砂型(4)上设计新芯头(6);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5)与下砂型(4)上的新芯头(6)配合定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具体的定位方法如下在铸型内安放芯子(1)时,首先 通过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观察新芯座(5)四周与新芯头(6)间隙大小S,再把新芯座(5)套在新芯头(6)上;在上砂型 (3)和下砂型(4)合箱前,在新芯座(5)上方的通孔(2)里充 填旧砂块。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大型芯子的工艺参数为D-新芯座尺寸,D/D产0.4 0.6; h-新芯座高度,h=40 140mm; h广新芯头高度,h产h+20 60腿;a-新芯座斜度,。=10° 15° ;。广通孔斜度,Ch二3。 20° ; s-新芯座与新芯头间隙,s:l 4mm; R-集砂槽半S, R=l0 30mm 。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特征在于在芯子上设有新芯座,新芯座上方设有带斜度的通孔,在下砂型上设计新芯头;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与下砂型上的新芯头配合定位;合箱前,新芯座上方的通孔里充填旧砂块。芯头上的芯座与型腔上的芯头相配合时,可清楚地观察芯座、芯头配合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定位准确可靠,容易实现;在芯座上方的通孔处可添加旧砂块,节约新芯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铸件成品率。文档编号B22C9/10GK101559477SQ20091006695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坤 修, 胡玲海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型芯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大型芯子(1)上设有新芯座(5),新芯座(5)上方设有带斜度的通孔(2),在下砂型(4)上设计新芯头(6);大型芯子上的新芯座(5)与下砂型(4)上的新芯头(6)配合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坤胡玲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