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24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芯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转运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及取料机构,承载机构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隔板,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的空间,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具有未固定电芯时的初始状态及固定电芯时的伸出状态;取料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及触发组件,夹持组件输出端选择为机械手,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夹持电芯,触发组件连接夹持组件,触发组件输出端可动,用于接触或脱离固定组件以使固定组件在初始状态及伸出状态之间切换。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的空间,触发组件接触设置在隔板顶部的固定组件,使固定组件由初始状态变为伸出状态,扶正并固定电芯,以便于夹持组件夹持和转运。以便于夹持组件夹持和转运。以便于夹持组件夹持和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是动力电池的最小单位,也是电能存储单元,它必须要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尽可能多的存储电能,使电动汽车拥有更远的续航里程。除此之外,电芯的寿命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任何一颗电芯的损坏,都会导致整个电池包的损坏。
[0003]在电芯生产的工序中,需要将多个电芯放置在一起,会出现电芯发生倾斜,两个电芯的气囊袋接触的情形,当电芯需要转移时,机械手无法对单个电芯进行抓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机械手可能会导致倾斜的电芯的气囊袋发生变形,进而造成电芯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转运装置,能够有效扶正并固定电芯进行转运。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电芯转运装置,包括:
[0007]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的空间,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具有未固定所述电芯时的初始状态及固定所述电芯时的伸出状态;
[0008]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及触发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输出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夹持所述电芯,所述触发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输出端可动,用于接触或脱离所述固定组件以使所述固定组件在初始状态及伸出状态之间切换。
[0009]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的空间,触发组件接触设置在隔板顶部的固定组件,使固定组件由初始状态变为伸出状态,扶正并固定电芯,以便于夹持组件夹持和转运。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0011]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隔板顶部;及
[0012]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一端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另一端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有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另一端通过第三轴转动连接有第四构件,所述第四构件通过第四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第四轴与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所述触发组件接触并推动所述第四轴以推动所述第三轴及所述第一轴靠近并固定所述电芯。
[0013]设计伸缩件为四组构件转动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使得在伸出状态下能够同时接触伸缩件两端的电芯,节省了空间。
[00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0015]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隔板顶部;及
[0016]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支撑件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呈斜面,所述触发组件接触并推动所述斜面以推动所述弹性件另一端靠近并固定所述电芯。
[0017]设计弹性件扶正并固定电芯,可以节省额外设置的复位件,简化了结构。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及所述第四构件上均设置有缓冲层。
[0019]缓冲层能够防止伸缩件接触电芯时划坏电芯。
[002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位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四构件之间呈夹角。
[0021]可以保证第三轴及第一轴均朝电芯的方向延伸,而不是向内延伸。
[002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伸缩件,用于将所述固定组件由伸出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3]可以在触发组件脱离伸缩件后将固定组件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4]作为优选,所述取料机构还包括辅助夹,所述辅助夹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上。
[0025]辅助夹可以在电芯被夹持起来后辅助固定电芯,防止其脱落。
[0026]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上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两组,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两侧,分别对应接触两组所述固定组件。
[0027]能够更稳定地扶正并固定电芯。
[0028]作为优选,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压杆并能推动所述压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压杆的输出端接触所述固定组件。
[0029]压杆延长了触发组件的可工作距离。
[0030]作为优选,所述压杆包括两组,分别接触所述电芯两侧隔板上的两组所述固定组件。
[0031]两组压杆共同移动,以使电芯两侧固定组件一同伸出,避免仅一侧固定组件展开无法扶正。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转运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及取料机构,承载机构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隔板,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的空间,且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具有未固定所述电芯时的初始状态及固定所述电芯时的伸出状态;取料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及触发组件,夹持组件输出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来夹持和转运电芯,触发组件连接夹持组件,且能够接触固定组件以使固定组件切换至伸出状态,扶正并固定电芯,方便夹持组件进行夹持和转运。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转运装置的主视图;
[0036]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伸缩件的侧视图。
[0039]图中:1、承载机构;
[0040]2、取料机构;
[0041]3、隔板;
[0042]4、固定组件;41、支撑件;42、伸缩件;421、第一构件;422、第二构件;423、第三构件;424、第四构件;425、第一轴;426、第二轴;427、第三轴;428、第四轴;43、缓冲层;
[0043]5、夹持组件;
[0044]6、压杆;
[0045]7、辅助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1),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隔板(3),所述隔板(3)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的空间,所述隔板(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具有未固定所述电芯时的初始状态及固定所述电芯时的伸出状态;取料机构(2),所述取料机构(2)包括夹持组件(5)及触发组件,所述夹持组件(5)输出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夹持所述电芯,所述触发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5),所述触发组件输出端可动,用于接触或脱离所述固定组件(4)以使所述固定组件(4)在初始状态及伸出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支撑件(41),所述支撑件(41)设置在所述隔板(3)顶部;及伸缩件(42),所述伸缩件(42)包括第一构件(421),所述第一构件(421)一端通过第一轴(425)转动连接有第二构件(422),所述第二构件(422)另一端通过第二轴(426)转动连接有第三构件(423),所述第三构件(423)另一端通过第三轴(427)转动连接有第四构件(424),所述第四构件(424)通过第四轴(42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构件(421)远离所述第二构件(422)的一端,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第四轴(428)与所述支撑件(41)滑动连接,所述触发组件接触并推动所述第四轴(428)以推动所述第三轴(427)及所述第一轴(425)靠近并固定所述电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支撑件(41),所述支撑件(41)设置在所述隔板(3)顶部;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青波邓雁鸿郭昆李清晖李峥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