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744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主要是针对过氧化氢(H2O2)进行特异性响应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主要以双氰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伤口愈合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和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外,慢性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四个主要阶段组成: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然而,外部因素或一些疾病(破坏性刺激、糖尿病)的影响可能会干扰伤口愈合,导致整个皮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再生受损,进而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增加死亡率。因此,监测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变化对于了解伤口愈合的状态和生理过程至关重要,这有助于识别伤口感染和后续治疗。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浸润似乎是慢性伤口愈合的罪魁祸首和生物标志物之一。中性粒细胞中丰富的ROS参与了伤口愈合的所有阶段。过量的ROS会引起氧化应激,对伤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阻碍新组织的形成。相反,在慢性伤口中,生长因子的产生经常会增加。双氧水(H2O2)在生理过程中起着很好的作用,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免疫细胞的激活,以及血管的重塑。因此,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实时监测H2O2的动态变化和愈合状态至关重要,这可以更好地了解H2O2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
[0003]视觉观察是对慢性伤口进行初步诊断的最简单和最通用的手段。然而,这样的诊断不仅依赖于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不能预测治疗的效果和愈合的阶段,这使得诊断具有一定的猜测性。荧光检测和成像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标本方法,因为它具有非侵入性、极大的敏感性和高的时空分辨率。与可见光区的荧光探针相比,近红外(NIR)荧光探针可以减少某些背景干扰和光损伤。此外,它拥有更深的穿透组织的能力,更适用于组织或体内成像。大斯托克斯移位的探针可以有效地避免假阳性信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激发源和荧光发射之间的串扰。因此,开发一种拥有大的斯克拖拉位移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对于监测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的H2O2水平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主要以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作为近红外的发光团,以五氟苯磺酰酯作为响应基团,对H2O2做出特异性的响应。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的引入,使得探针拥有大的斯克拖拉位移,有效地避免了光谱重叠。本专利技术中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合成步骤简便,具有优异的光谱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用于生物组织的检测或成像。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中,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为荧光团,五氟苯磺酰酯为荧光响应的分子。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荧光响应分子选自五氟苯磺酰氯分子。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将2

羟基苯甲醛加入到含有乙酸乙酯的圆底烧瓶中,然后加入金属钠,室温搅拌18h,加入甲醇使金属钠反应完全,然后滴加盐酸,用乙酸乙酯萃取,去除溶剂后得到黄色固体。
[0011]S2:将S1中得到的化合物和盐酸加入含有甲醇的圆底烧瓶中,加热回流4小时,纯化,得到白色固体。
[0012]S3:将S2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和丙二腈溶解在乙酸酐中,将混合物回流14小时,然后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将去离子水加入残渣中,回流0.5h,然后用二氯甲烷提取。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橙色固体。
[0013]S4:在惰性氛围中,将S3中得到的橙色固体和N

(4

甲酰苯基)乙酰胺(0.25g,2mmol)加入到乙腈中,加入哌啶和冰醋酸回流4h,得到的固体用冰的二氯甲烷洗涤,得到棕色固体。
[0014]S5:将S4中获得的化合物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中,在惰性氛围中加入二甲氨基吡啶,在

10℃搅拌20min,滴加五氟苯磺酰氯,室温搅拌过夜,过滤,得到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0016]优选的,所述生物医学成像为在细胞水平成像或在动物模型水平成像。
[0017]其中,所述细胞水平成像包括如下步骤:
[0018](1)将巨噬细胞RAW264.7与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溶液共孵育,使探针上的小分子与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巨噬细胞的氧化胁迫产物进行特异性响应;
[0019](2)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荧光成像。
[0020]所述动物模型水平成像包括以下步骤:
[0021](1)构建烫伤和割伤小鼠模型研究创面愈合过程;
[0022](2)对烫伤和割伤小鼠表面进行注射微量近红外小分子探针溶液;
[0023](3)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实验动物的伤口部位进行荧光成像并对成像结果进行分析。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主要以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作为近红外的发光团,以五氟苯磺酰酯作为响应基团,对H2O2做出特异性的响应。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的引入,使得探针拥有大的斯克拖拉位移,有效地避免了光谱重叠,此外,对组织的穿透能力有多提高。本专利技术中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合成步骤简便,具有优异的光谱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用于生物组织的检测或成像。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及响应机制。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2所制备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核磁氢谱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2所制备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3用于检测内源性的H2O2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成像图。RAW264.7用1μg/mL脂多糖(LPS)和山梨醇

12

肉豆蔻

13

醋酸(PMA)与共孵育后,加入探针处理30分钟。然后,用PBS缓冲液清洗三次,图中标尺为50μm。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烫伤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荧光成像结果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割伤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荧光成像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1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
[0034]选择五氟苯磺酰酯分子作为荧光响应分子,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作为近红外的发光团,通过有机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H2O2特异性响应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0035]将获得的荧光团(双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荧光探针包括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的发光团,以及双氧水的特异性响应基团五氟苯磺酰酯,所述小分子荧光探针为针对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标志物H2O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对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的发光团进行修饰,引入五氟苯磺酰酯基团,得到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胺

甲基苯并吡喃为荧光团,五氟苯磺酰酯为荧光响应的报告分子。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2

羟基苯甲醛加入到含有乙酸乙酯的烧瓶中,然后加入金属钠,室温搅拌18h,加入甲醇使金属钠反应完全,然后滴加盐酸,用乙酸乙酯萃取,去除溶剂后得到黄色固体;S2:将S1中得到的黄色固体化合物和盐酸加入含有甲醇的烧瓶中,加热回流4小时,纯化,得到白色固体;S3:将S2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和丙二腈溶解在乙酸酐中,将混合物回流14小时,然后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将去离子水加入残渣中,回流0.5h,然后用二氯甲烷提取,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橙色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于法标罗贤柱邢艳珑蒋童蒙王蕊窦昆程子译刘恒王娟赵琳璐金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