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44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它包括有主转子轴、副转子轴,其中,主转子轴其中一端端部设有主传动齿轮,副转子轴其中一端端部设有副传动齿轮,主转子轴外周面上设有主转子辊,主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主转子肋,相邻主转子肋之间预留有主转子料槽;副转子轴外周面上设有副转子辊,副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副转子肋,主转子肋、副转子肋均呈V形,V形叉臂分别位于相应的转子辊两端;主转子轴、副转子轴另一端均设有轴端单元,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分别通过相应的轴端单元限位。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转子泵
,尤其是指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中,离心泵约占泵总数的80%,转子泵约占10%。因此使用者一般对离心泵都比较熟悉,也比较偏爱。这常会造成在一些不适合使用离心泵的场合中选用了离心泵。而转子泵是指通过转子与泵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工作容积,进而使液体的能量增加的泵,转子泵是一种旋转的容积式泵,具有正排量性质,其流量不随背压变化而变化,现有的转子泵大多是单转子机构,其依靠转子肋与泵壳内腔壁之间的相互性来实现物料输送,但这种结构的转子肋表面与泵壳内腔壁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在停机时,物料容易从该间隙处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转子泵用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它包括有主转子轴、副转子轴,其中,主转子轴其中一端端部设有主传动齿轮,副转子轴其中一端端部设有副传动齿轮,主转子轴外周面上设有主转子辊,主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主转子肋,相邻主转子肋之间预留有主转子料槽;副转子轴外周面上设有副转子辊,副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副转子肋,主转子肋、副转子肋均呈V形,V形叉臂分别位于相应的转子辊两端;主转子轴、副转子轴另一端均设有轴端单元,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分别通过相应的轴端单元限位。
[0005]所述的主转子轴、副转子轴的其中一端均扩展形成齿轮段,主传动齿轮、副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齿轮段上,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其中一端通过齿轮段端部抵触。
[0006]所述的轴端单元包括有外端盖、连接螺杆,其中,外端盖中心处设有螺杆孔,主转子轴、副转子轴端部设有内凹形成的螺杆连接槽,螺杆连接槽内设有内螺纹,连接螺杆内端穿过螺杆孔后与螺杆连接槽内的内螺纹啮合;安装后的外端盖位于相应的主转子轴、副转子轴端部,外端盖边缘处向齿轮段方向折弯形成咬合环,外端盖外径大于主转子辊、副转子辊端部直径,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另一端通过相应的外端盖限位。
[0007]所述的主转子肋与副转子肋的V尖相对,且主转子肋与副转子肋错位分布在相应的转子辊上。
[0008]所述的主传动齿轮与副传动齿轮啮合,且主传动齿轮由外部电机带动运转。
[0009]所述的主转子轴位于副转子轴上方,且副转子轴顶部的副转子肋与主转子轴底部的主转子料槽嵌合。
[0010]所述的主转子肋、副转子肋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1]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主传动齿轮由外部电机带动运转,主传动齿轮在
转动的同时带动主转子轴和副传动齿轮运转,副传动齿轮带动副转子轴转动,依靠两个同步反向转动的齿轮带动两条转子轴运转,从而使主转子轴、副转子轴同步反转,通过两条转子轴上的转子肋相互配合在旋转过程中与进料口产生吸力(真空度),从而吸入所要输送的物料,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轴端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它包括有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其中,主转子轴5其中一端端部设有主传动齿轮8,副转子轴6其中一端端部设有副传动齿轮9,主转子轴5外周面上设有主转子辊,主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主转子肋7,相邻主转子肋7之间预留有主转子料槽;副转子轴6外周面上设有副转子辊,副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副转子肋4,主转子肋7、副转子肋4均呈V形,V形叉臂分别位于相应的转子辊两端;主转子肋7与副转子肋4的V尖相对,且主转子肋7与副转子肋4错位分布在相应的转子辊上。主转子肋7、副转子肋4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的其中一端均扩展形成齿轮段,主传动齿轮8、副传动齿轮9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齿轮段上,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其中一端通过齿轮段端部抵触。主传动齿轮8与副传动齿轮9啮合,且主传动齿轮8由外部电机带动运转。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另一端均设有轴端单元,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分别通过相应的轴端单元限位。主转子轴5位于副转子轴6上方,且副转子轴6顶部的副转子肋4与主转子轴5底部的主转子料槽嵌合。
[0015]轴端单元包括有外端盖10、连接螺杆11,其中,外端盖10中心处设有螺杆孔,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端部设有内凹形成的螺杆连接槽,螺杆连接槽内设有内螺纹,连接螺杆11内端穿过螺杆孔后与螺杆连接槽内的内螺纹啮合;安装后的外端盖10位于相应的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端部,外端盖10边缘处向齿轮段方向折弯形成咬合环,外端盖10外径大于主转子辊、副转子辊端部直径,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另一端通过相应的外端盖10限位。
[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转子肋、转子辊采用橡胶材料一体成形(形成转子),转子辊其中一端通过齿轮段端部抵触限位,另一端通过外端盖限位,咬合环上设有咬合齿,安装后的咬合齿与转子辊端部咬合,从而完成对转子辊的定位,使转子辊与相应的转子轴同步运转;主转子轴运转带动主传动齿轮转动,主传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通过副传动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副传动齿轮带动副转子轴转动,依靠两个同步反向转动的齿轮带动双转子(转子肋数量为4

6条)转动,从而使主转子轴、副转子轴相对转动,在旋转过程中与外壳的进料口之间产生吸力(真空度),从而吸入所要输送的物料,副转子轴顶部的副转子肋与主转子轴底部的主转子料槽嵌合,从而防止物料回流,转子肋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缓冲性,防止硬物卡在双上右转子之间,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0017]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转子泵用的双向V肋转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其中,主转子轴(5)其中一端端部设有主传动齿轮(8),副转子轴(6)其中一端端部设有副传动齿轮(9),主转子轴(5)外周面上设有主转子辊,主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主转子肋(7),相邻主转子肋(7)之间预留有主转子料槽;副转子轴(6)外周面上设有副转子辊,副转子辊外周面上设有数量大于2条的副转子肋(4),主转子肋(7)、副转子肋(4)均呈V形,V形叉臂分别位于相应的转子辊两端;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的其中一端均扩展形成齿轮段,主传动齿轮(8)、副传动齿轮(9)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齿轮段上,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其中一端通过齿轮段端部抵触;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另一端均设有轴端单元,主转子辊、副转子辊分别通过相应的轴端单元限位;轴端单元包括有外端盖(10)、连接螺杆(11),其中,外端盖(10)中心处设有螺杆孔,主转子轴(5)、副转子轴(6)端部设有内凹形成的螺杆连接槽,螺杆连接槽内设有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佑喜谭胜伟何继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罗博思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