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和齿廓修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6922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和齿廓修形的方法,通过软件自动生成齿形误差补偿、齿距误差补偿、齿距累积误差补偿和整周累积误差补偿数控加工代码或齿廓修形加工代码,由数控系统控制插齿刀和工件不再严格按一种速度旋转,而是依补偿程序的要求,两者实时调整瞬时传动比,在不提高插齿刀精度和机床传动精度的前提下,可使工件加工精度提高一到两个等级。尤其当机床的结构精度在使用较长年限后自然降低,可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延长机床精度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插齿加工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和齿廓修形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全机械式插齿加工,依靠挂轮配置展成运动。数控插齿加工方法,是利用数控运动的 可控性,通过分别驱动插齿刀和工作台实现展成运动,具有高的加工柔性和传动链较短的 特点。但是,数控插齿机通常只设定展成运动速比,不具备在插齿刀和工作台运动之间调 整瞬时传动比的功能,因此,当加工存在齿形误差、齿距误差、齿距累积误差和整周累积 误差,系统无法进行补偿。也无法采用标准刀具进行齿形修形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 以通过软件生成误差补偿或齿廓修形代码,控制数控系统进行误差补偿加工或齿形修形加 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 在齿轮毛坯上进行首次加工,保留加工余量;2) 测量齿轮的误差;3) 将测量数据输入误差分析和补偿加工代码生成软件,软件自动产生齿形误差补偿、 齿距误差补偿、齿距累积误差补偿和整周累积误差补偿数控加工代码,输出代码;4) 将输出的误差补偿加工代码输入到数控系统,进行误差补偿加工;5) 加工完成后,进行齿轮的测量检验;6) 检验结果如果符合要求,采用该程序进行批量加工;7) 如果不符合要求,再次重复步骤3) ~5),直至达到步骤6)。测量齿轮的误差,以在线不拆卸测量为最佳,如离线测量,须标记原安装位置。数控插齿加工齿廓修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齿轮毛坯上进行正常齿廓加工;2) 检查实际加工出的齿廓尺寸;3) 将齿轮参数和齿轮的修形参数输入到修形加工代码生成软件,软件自动产生修形 加工代码,输出代码;4) 将输出的修形加工代码输入到数控系统,仍然用标准插齿刀,进行修形加工,以 达到图纸要求。所述的修形加工包括加工开始、进到中心分离位置、加工左齿面修形部分、加工右齿 面修形部分、进到全齿深、加工非修形部分和加工结束几个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软件自动生成齿形误差 补偿、齿距误差补偿、齿距累积误差补偿和整周累积误差补偿数控加工代码或齿廓修形加 工代码,由数控系统控制插齿刀和工件不再严格按一种速度旋转,而是依补偿程序的要求, 两者实时调整瞬时传动比,在不提高插齿刀精度和机床传动精度的前提下,可使工件加工 精度提高一到两个等级。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和齿廓修形软件,将数字化共轭曲面理论与具体的数字化齿轮 齿面加工工艺相结合,应用到数字齿面展成加工中,建立数字齿面插齿展成加工模型,通 过模型求解,获得离散的加工运动参数,对离散加工运动插值形成连续加工运动。具体涉 及二维齿轮插齿加工数学模型、刀具形成面数学模型、二维数字齿面描述、共轭条件分析、 共轭方程求解、共轭运动分析、连续展成共轭运动求解;插齿刀变位系数的测量和计算-插齿刀变位系数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精度分析;数字齿面插齿加工的对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常用的数控系统,如SIEMENS、 FANUC、 HNC等系统下运行。 对各种数控插齿机产品,在其加工范围之内,实现各种数字化齿面的加工,不经软补偿的 加工精度与常规加工标准齿轮的加工精度一致。经过误差补偿加工后的齿廓和齿距精度提 高一至两个精度等级。软件具有干涉检验和轨迹检验功能。对于标准齿轮加工无冲突。无 须提高机床的结构精度和数控系统的运动精度,应用这种方法通过软件的分析处理,产生 误差补偿加工代码,能够大大提高加工精度,精度成本低,操作简便。尤其当机床的结构 精度在使用较长年限后自然降低,软补偿更能够延长机床的使用时限,保持加工精度。使 用标准刀具,实现插齿修形加工,是对数控插齿加工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其效益在于,用 标准刀具,可以加工出任意修形曲线的齿廓,加工柔性大,适合单件小批的修形齿轮加工、 内齿轮修形加工和多联齿轮修形加工。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的方法流程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数控插齿加工齿廓修形的方法流程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补偿累积齿距误差数据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补偿累积齿距误差后数据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插齿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中,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在齿轮毛坯上进行首次加工,保留加工余量;2) 测量齿轮的误差;3) 将测量数据输入误差分析和补偿加工代码生成软件,软件自动产生齿形误差补偿、 齿距误差补偿、齿距累积误差补偿和整周累积误差补偿数控加工代码,输出代码;8) 将输出的误差补偿加工代码输入到数控系统,进行误差补偿加工;9) 加工完成后,进行齿轮的测量检验;10) 检验结果如果符合要求,采用该程序进行批量加工;11) 如果不符合要求,再次重复步骤3) 5),直至达到步骤6)。 如图2中,数控插齿加工齿廓修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在齿轮毛坯上进行正常齿廓加工;2) 检查实际加工出的齿廓尺寸;3) 将齿轮参数和齿轮的修形参数输入到修形加工代码生成软件,软件自动产生修形 加工代码,输出代码;4) 将输出的修形加工代码输入到数控系统,仍然用标准插齿刀,进行修形加工,以 达到图纸要求。所述的修形加工包括加工开始、进到中心分离位置、加工左齿面修形部分、加工右齿 面修形部分、进到全齿深、加工非修形部分和加工结束几个步骤。如图5中,件l是插齿机刀架蜗轮,件2为插齿机刀架蜗杆,件3为连轴器,件4是 刀架伺服电机,刀架伺服电机4通过连轴器3直接与插齿机刀架蜗轮1副连接。件7为插 齿机工作台蜗轮,件8为插齿机工作台蜗杆,件9为插齿机工作台伺服电机,插齿机工作 台伺服电机9与插齿机工作台蜗轮7副连接。通常插齿机进行齿轮加工时,插齿刀5与工件6作等速旋转,由插齿刀5展成切削使 工件6成形。因插齿刀5与工件6等速旋转,工件6成形后,插齿刀5的尺寸误差以及机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等均反映到了工件6上,为了保证工件6的加工精度,必须严格控制 插齿刀5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等。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后,刀架伺服电机4可使插齿刀5、插 齿机工作台伺服电机9可使工件6的旋转速度按程序要求瞬时变化,当实测到工件的加工 误差后,由数控系统自动生成调整即补偿程序,实际加工过程中,插齿刀5与工件6将不 再严格按一种速度旋转,而是依误差补偿程序的要求,由刀架伺服电机4带动插齿刀5, 插齿机工作台伺服电机9带动工件6,两者实时调整瞬时传动比,从而实现插齿误差补偿 和修形加工。经过误差补偿和修形加工后,在不提高插齿刀精度和机床传动精度的前提下, 可使工件加工精度提高一到两个等级。 实施例一插齿修形。插齿刀齿数21=16,被加工齿轮齿数22=28,模数附 =6,压力角《 = 20°,插齿刀的齿顶高系数&=1.3, 一共有三组修形曲线,分别为圆弧、直线和抛物线,修形量Amax=40;/w,修形长度/^^-4mm。在被加工的齿轮的圆弧修形部分取15个型值点,并按数字化共轭曲面原理进行运动求解,得到被加工齿轮离散点、插齿刀上的共轭点、运动参数。使用计算出的运动参数,进行数控加工代码的编制,输出代码,进行数控加工。经测量显示,加工结果满足修形曲线精度要求。圆弧修形的误差分析 单位um<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插齿加工误差补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齿轮毛坯上进行首次加工,保留加工余量; 2)测量齿轮的误差; 3)将测量数据输入误差分析和补偿加工代码生成软件,软件自动产生齿形误差补偿、齿距误差补偿、齿距累 积误差补偿和整周累积误差补偿数控加工代码,输出代码; 4)将输出的误差补偿加工代码输入到数控系统,进行误差补偿加工; 5)加工完成后,进行齿轮的测量检验; 6)检验结果如果符合要求,采用该程序进行批量加工; 7)如果 不符合要求,再次重复步骤3)~5),直至达到步骤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传云钟瑞龄曹祥敖曾照勇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