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和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52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和注塑模具,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下模板、成型芯子、斜顶、推板和直顶针;所述成型芯子固定于下模板上,所述斜顶可滑动的装配于所述成型芯子上,所述推板可上下活动的装配于下模板上并形成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侧向限位槽孔,所述斜顶设置有伸入所述侧向限位槽孔内的斜顶横向杆,所述直顶针的下端连接顶针板,其上端穿过下模板连接于所述推板上。将推板与斜顶设计成组合式,斜顶和推板顶出同步,可避免因各顶出机构顶出不同步导致产品出现拉伤或拉裂现象。顶出不同步导致产品出现拉伤或拉裂现象。顶出不同步导致产品出现拉伤或拉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和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以及具有该模具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熔融状态下的注塑材料注入注塑模具内并冷却固化成型。完成注塑后进行脱模,脱模时,一般利用顶针机构将产品顶出,根据产品结构的不同,顶出方式一般包括平行顶出(指顶出方向平行于开模方向)和倾斜顶出(指顶出方向与开模方向具有一定夹角)。
[0003]产品为外壳类等需用整面顶出的结构中,现有的顶出机构如图1所示,用于倾斜顶出的斜顶2直接穿过下模板5与顶针板4连接,用于平行顶出的推板1通过直顶针3连接顶针板4;如此设置,其缺点是:1.斜顶2较长,斜顶2与下模板5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配合精度和生产稳定性较差;2.推板1和斜顶虽然底部都连接顶针板4,但在顶部是独立的,在实际作业中,仍然会造成顶出不同步导致产品出现拉伤或拉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和注塑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下模板、成型芯子、斜顶、推板和直顶针,所述成型芯子固定于下模板上,所述斜顶可滑动的装配于所述成型芯子上,所述推板可上下活动的装配于下模板上并形成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侧向限位槽孔,所述斜顶设置有伸入所述侧向限位槽孔内的斜顶横向杆,所述直顶针的下端连接顶针板,其上端穿过下模板连接于所述推板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推板具有一中心窗口,所述成型芯子和斜顶位于所述推板的中心窗口内,所述侧向限位槽孔的开口朝向中心窗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斜顶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成型芯子的内周侧或外周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直顶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直顶针连接于推板的多个端部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推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具有上开口和侧开口,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固定插入所述安装槽孔的上开口,进而共同围合形成具有侧开口的所述侧向限位槽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压块通过螺栓锁固于推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斜顶横向杆与侧向限位槽孔呈间隙配合,且间隙配合的间隙值小于注塑材料的溢边值。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斜顶与斜顶横向杆的连接位置呈圆弧倒角过渡。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斜顶未顶出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斜顶的底部抵接于下模上。
[0015]一种注塑模具,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
[0016]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斜顶直接由推板驱动,能够更好的实现与推板同步顶出,可避免因产生顶出不同步导致产品出现拉伤或拉裂现象。且斜顶无需穿过下模板连接顶针板,有效提高了配合精度和生产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顶出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12、下模板11、成型芯子40、斜顶30、推板20和直顶针50,顶针板12位于下模板11的下方。所述成型芯子40固定于下模板11上,所述斜顶30可滑动的装配于所述成型芯子40上,即成型芯子40上设置有倾斜导向面,所述斜顶30可滑动的装配于成型芯子40的倾斜导向面,以实现对斜顶30的倾斜活动的导向。
[0024]所述推板20可上下活动的装配于下模板11上并形成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侧向限位槽孔21,即侧向限位槽孔21是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斜顶30设置有伸入所述侧向限位槽孔21内的斜顶横向杆31,所述直顶针50的下端连接顶针板12,其上端穿过下模板11连接于所述推板20上。
[0025]当进行顶出时,顶针板12通过直顶针50驱动推板20向上平行顶出,推板20在顶出的过程中,同步带动斜顶30的斜顶横向杆31向上移动,最终同步带动斜顶30倾斜顶出;当进行复位时,推板20的下移也是带动斜顶横向杆31下移而推动斜顶30同步下移。如此,斜顶30由推板20驱动动作,推板20的平行顶出和斜顶30的倾斜顶出动作能够很好的实现同步,可避免因产生顶出不同步导致产品出现拉伤或拉裂现象。且斜顶30无需穿过下模板11连接顶针板12,有效提高了配合精度和生产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特点。
[0026]具体的,斜顶横向杆31在侧向限位槽孔21内是可活动的,侧向限位槽孔21随推板20上下直线运动,而斜顶横向杆31随斜顶30上下倾斜运动,当顶出或归位时,斜顶横向杆31和侧向限位槽孔21在侧向方向上会相对运动,只要斜顶横向杆31不脱出侧向限位槽孔21即可。
[0027]所述推板20具有一中心窗口,所述成型芯子40和斜顶30位于所述推板20的中心窗口内,所述侧向限位槽孔21的开口朝向中心窗口。所述斜顶30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二个,分布于成型芯子40的外周的两侧。所述直顶针50的数量为多个,具体为四个,四个直
顶针50连接于推板20的四个端部位置。如此,顶针板12作用于推板20上的推力以及推板20再作用于斜顶30的推力更为均匀,顶出同步性更好,是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如成型芯子40和斜顶30也可以位于推板20的侧边、斜顶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二个以上,以及直顶针5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等;当成型芯子40为中部镂空结构时,多个斜顶30也可以分布在成型芯子40的内周侧等。
[00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20上开设有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具有上开口和侧开口,还包括压块60,所述压块60固定插入所述安装槽孔的上开口,进而共同围合形成具有侧开口的所述侧向限位槽孔21。如此设置,便于斜顶横向板31的安装,即在安装时,斜顶横向板31从上往下经上开口放入安装槽孔内,之后再装入压块60;如此,也能通过调整压块60来调整斜顶横向板31在侧向限位槽孔21内的松紧度。
[0029]再具体的,所述压块60通过螺栓锁固于推板20上,结构装配简单,操作简便。
[0030]所述斜顶横向杆31与侧向限位槽孔21呈间隙配合,且间隙配合的间隙值小于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下模板、成型芯子、斜顶、推板和直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芯子固定于下模板上,所述斜顶可滑动的装配于所述成型芯子上,所述推板可上下活动的装配于下模板上并形成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侧向限位槽孔,所述斜顶设置有伸入所述侧向限位槽孔内的斜顶横向杆,所述直顶针的下端连接顶针板,其上端穿过下模板连接于所述推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具有一中心窗口,所述成型芯子和斜顶位于所述推板的中心窗口内,所述侧向限位槽孔的开口朝向中心窗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成型芯子的内周侧或外周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直顶针连接于推板的多个端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超杨海明苏绿化
申请(专利权)人:赛尔特安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