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43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后轮固定框与踏板嵌入式连接,车轴弹性连接件与后轮固定框连接,车轴弹性连接件内设车轴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车轴弹性连接件内的板簧将瞬时冲击力的释放时间延长,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解决了弹簧等零件组成的后轮减震结构复杂需要频繁保养维修、故障率高的问题。故障率高的问题。故障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通过增加力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少力的瞬时冲击力,对驾驶者和车身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授权公告号为:CN 214451607 U的电动滑板车后轮减震机构,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后轮减震机构,包括踏板和两个车轮连接臂,两个车轮连接臂的一端与后轮轮轴的端部相连,两个车轮连接臂远离后轮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于踏板后端的两侧,踏板和两个车轮连接臂之间设有减震器,所述踏板上设有减震舱,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柱、套于减震柱外的弹簧和连接两个车轮连接臂的连接轴,减震柱的一端位于减震舱内,减震柱的另一端贯穿减震舱并与连接轴铰接,弹簧的一端与减震舱内的减震柱端部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减震舱的内壁相抵。所述弹簧等零件组装结构复杂,这种减震结构有需要频繁保养维修、故障率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后轮固定框嵌入式设置与踏板连接,车轴弹性连接件与后轮固定框连接,车轴弹性连接件内设车轴固定孔。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车轴弹性连接件内的板簧将瞬时冲击力的释放时间延长,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解决了弹簧等零件组成的后轮减震结构复杂需要频繁保养维修、故障率高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包含后轮固定框、车轴弹性连接件、踏板,所述后轮固定框与踏板嵌入式连接,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与后轮固定框连接,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内设车轴固定孔,所述踏板内设固定槽位,所述固定槽位内设台阶,所述后轮固定框底部设置有沉台一,所述后轮固定框内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前后两侧设置有弹簧安装槽。
[0006]进一步设置,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包含车轴固定块、板簧,所述板簧设置在车轴固定块前后两侧,所述板簧分层排列,所述板簧选用碳合金弹簧钢,所述板簧单片厚度为2~3毫米之间,所述板簧每片之间的距离为5~10毫米之间,所述车轴固定块内设车轴固定孔。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沉台一与台阶嵌入式配合连接。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板簧嵌入式设置在弹簧安装槽内。
[0009]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车轴弹性连接件内的板簧将瞬时冲击力的释放时间延长,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解决了弹簧等零件组成的后轮减震结构复杂需要频繁保养维修、故障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图;
[0011]图2为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滑板车的立体图;
[0012]图3为图2的后轮部分的爆炸图;
[0013]图中:
[0014]后轮固定框1、沉台一11、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12、弹簧安装槽13、车轴弹性连接件2、车轴固定块21、车轴固定孔211、板簧22、
[0015]踏板3、固定槽位31、台阶32、
[0016]轮子4、轮轴4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包含后轮固定框1、车轴弹性连接件2、踏板3。
[0022]所述踏板3内设固定槽位31,所述固定槽位31内设台阶32。所述后轮固定框1底部设置有沉台一11,所述后轮固定框1内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12,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12前后两侧设置有弹簧安装槽13。所述沉台一11与台阶32嵌入式配合连接使后轮固定框1嵌入设置在固定槽位31内。
[0023]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2包含车轴固定块21、板簧22,所述板簧22设置在车轴固定块21前后两侧,所述板簧22嵌入式设置在弹簧安装槽13内。
[0024]所述板簧22分层排列,所述板簧22选用碳合金弹簧钢(如60siMnA标号钢材),所述板簧22单片厚度为2~3毫米之间,在这样的厚度下板簧22能够在具备一定韧性的前提下还能有足够的结构刚性。所述板簧22每片之间的距离为5~10毫米之间,将板簧22分散到更广泛的区域内可以将力的传导范围增大以降低局部的应力,降低断裂风险。所述车轴固定块21内设车轴固定孔211。所述轮子4的轮轴41设置在车轴固定孔211内当轮子4遇到冲击时,冲击力通过轮轴41传导至车轴固定孔211,所述车轴固定块21因冲击向上运动,所述板簧22因冲击力的传导而产生形变,因为板簧22的结构刚性的存在所以板簧22会趋于平整,所述板簧22会将冲击力通过形变回弹的形式向后轮固定框1传导继而进一步传导至踏板3。本技术通过板簧22形变然后回弹这一过程,将瞬时冲击力的释放时间延长从而起到减小瞬
时冲击力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解决了弹簧等零件组成的后轮减震结构复杂需要频繁保养维修、故障率高的问题。
[0025]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后轮固定框(1)、车轴弹性连接件(2)、踏板(3),所述后轮固定框(1)与踏板(3)嵌入式连接,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2)与后轮固定框(1)连接,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2)内设车轴固定孔(211),所述踏板(3)内设固定槽位(31),所述固定槽位(31)内设台阶(32),所述后轮固定框(1)底部设置有沉台一(11),所述后轮固定框(1)内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12),所述车轴弹性连接件安装位(12)前后两侧设置有弹簧安装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御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