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承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00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附式承载支架,包括坐垫、支架及吸附层,所述支架具有底板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承载板及所述底板的表面呈平滑状,所述坐垫及所述吸附层均为硅胶层,所述底板承载于所述坐垫上,所述坐垫吸附并固定所述底板,所述吸附层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吸附层吸附并固定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分别延伸出相互枢接的第一枢接板及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具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抵触于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吸附并固定表面平滑的物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载支架,尤其涉及一种能吸附并固定表面平滑的物体的吸附式承载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越来越为人们普遍使用,因此其配套的各类手机配件 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例如,现有的手机座,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现今市场上出现的手机座 大多只是具有一个简单的空腔放置手机,而每一台手机的尺寸大小又不尽相同,因此人们 就需要将空腔设计得很大,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机,使手机能放置其上,但是这样又会使另 一个问题随之产生,空腔较大,尺寸较小的手机放置其上时,手机不能很好地固定,当不小 心碰触手机时,很容易将手机推出手机座,从而摔坏手机。 另外, 一般手机座都做得较轻,而且底面没有吸附盘,当放置于桌面上不小心碰触 时,很容易移动甚至摔在地上,导致手机座及手机均摔坏,尤其是将手机座放在汽车上时,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晃动严重,也很容易使手机摔坏。 不单是手机,各类的电子产品及具有平滑表面的物体同样也遇到上述问题,例如, MP3、遥控器、计算器等。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吸附并固定表面平滑的物体的吸附式 承载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吸附并固定表面平 滑的物体的吸附式承载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附式承载支架,其中,包括坐垫、支架 及吸附层,所述支架具有底板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承载板及所述底 板的表面呈平滑状,所述坐垫及所述吸附层均为硅胶层,所述底板承载于所述坐垫上,所述 坐垫吸附并固定所述底板,所述吸附层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吸附层吸附并固定所述 承载板。 较佳地,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分别延伸出相互枢接的第一枢接板及第二枢接 板,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具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抵触于所述第一枢接板与 第二枢接板之间。所述弹性圈紧紧抵触两所述枢接板,增大所述枢接板的摩擦,使所述枢接 板不容易旋转,能固定在一定角度内从而能承载被吸附的物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利用硅胶的吸附原理,即硅胶表面具有小孔,当 表面平滑的物体与硅胶挤压接触时,硅胶小孔内部真空,即可吸附物体,所述坐垫及所述吸 附层均为硅胶,因此具有很强吸附性能,所述支架表面平滑,因此所述支架可直接放置于所 述坐垫上并固定,所述吸附层也可直接放置,并吸附于所述支架上,而无需额外的固定配 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吸附并固定表面平滑的物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2中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固定物体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100,包括座垫1、支架2及 吸附层3,所述支架2具有底板21及承载板22,所述承载板22与所述底板21枢接,所述承 载板22及所述底板21的表面呈平滑状,所述坐垫1及所述吸附层3均为硅胶层,所述底板 21承载于所述坐垫1上,所述坐垫1吸附并固定所述底板21,所述吸附层3承载于所述承 载板22上,所述吸附层3吸附并固定所述承载板22。 所述承载板22与所述底板21分别延伸出通过铆钉5枢接的第一枢接板22a及第 二枢接板21a,所述铆钉5穿过所述第一枢接板22a和第二枢接板21a,所述第一枢接板22a 与第二枢接板21a之间具有弹性圈4,所述弹性圈穿于所述铆钉5上,所述弹性圈4抵触于 所述第一枢接板22a与第二枢接板21a之间。通过抵触于所述第一枢接板22a与第二枢接 板21a之间的弹性圈增大了所述第一枢接板22a与第二枢接板21a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 承载板22与底板21不容易旋转并且能固定在一定角度内,从而能吸附并固定被固定物体 6。更具体地,结合图4a及图4b如下 当需要固定物体,例如手机、MP3、遥控器等时,先将所述坐垫1平放于桌面(图中 未示)等固定位置,所述坐垫1底面吸附于桌面上从而得到固定,再将所述支架底板21放 于所述坐垫1表面,轻压所述底板21使其吸附于所述坐垫1表面,通过旋转所述承载板22, 使所述承载板22调整到需要的角度,再将所述吸附层3 —侧面与所述承载板22的表面贴 合,使所述吸附层3吸附于所述承载板22上,最后将被固定物体6具有平滑的一面放于所 述吸附层2的另一侧面上,并轻轻按压所述被固定物体6,使其吸附得更牢固,从而实现对 被固定物体6的吸附并固定;如图5所示,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100固定物体时的状 态示意图。当然,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ioo也可用于车载设备上,例如可将其放在汽 车仪表盘上,仪表盘表面光滑,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100能很好的固定于其上,再将 导航仪等物件放置其上便可方便地固定及拿取。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100也可固定 其它非电子产品,只要被固定物表面平滑即可,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由于本技术利用硅胶的吸附原理,即硅胶表面具有小孔,当表面平滑的物体 与硅胶挤压接触时,硅胶小孔内部真空,即可吸附物体,所述坐垫1及所述吸附层3均为硅 胶,因此具有很强吸附性能,所述支架2表面平滑,因此所述支架2可直接放置于所述坐垫 1上并固定,所述吸附层3也可直接放置,并吸附于所述支架2上,而无需额外的固定配件,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吸附并固定表面平滑的物体。 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100所涉及到的坐垫1、支架2及吸附层3的尺寸大小及安装方法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 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 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吸附式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支架及吸附层,所述支架具有底板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承载板及所述底板的表面呈平滑状,所述坐垫及所述吸附层均为硅胶层,所述底板承载于所述坐垫上,所述坐垫吸附并固定所述底板,所述吸附层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吸附层吸附并固定所述承载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分别延 伸出相互枢接的第一枢接板及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具有弹性 圈,所述弹性圈抵触于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吸附式承载支架,包括坐垫、支架及吸附层,所述支架具有底板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承载板及所述底板的表面呈平滑状,所述坐垫及所述吸附层均为硅胶层,所述底板承载于所述坐垫上,所述坐垫吸附并固定所述底板,所述吸附层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吸附层吸附并固定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分别延伸出相互枢接的第一枢接板及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具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抵触于所述第一枢接板与第二枢接板之间。本技术吸附式承载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吸附并固定表面平滑的物体。文档编号F16M13/02GK201448571SQ20092005787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附式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支架及吸附层,所述支架具有底板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承载板及所述底板的表面呈平滑状,所述坐垫及所述吸附层均为硅胶层,所述底板承载于所述坐垫上,所述坐垫吸附并固定所述底板,所述吸附层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吸附层吸附并固定所述承载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给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歌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