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理大学专利>正文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187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分析领域,具体涉及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干燥体,俗名“蟑螂”,别名“美洲蜚蠊”、“滑虫”、“茶油虫”等,具有健脾消疳、活血散瘀、利尿消肿、敛疮生肌等功效,为我国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少数民族习用药物且药用历史悠久。美洲大蠊最早记录于《神农本草经》,现今各省级中药材地方标准中(云南、四川、湖南等)均有收载,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与其他西药联合使用具有减毒增效等活性,但其化学成分罕见报道。
[0003]近年来,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级杆

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

Q

TOF/MS)因其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分离度、高分辨率、高质量精度等特点,已广泛运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检测,在阐明化合物结构裂解规律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可用于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分析的快速准确的方法,以丰富和完善C
Ⅱ‑
3化学物质基础,为后续开展C
Ⅱ‑
3质量标志物、质量标准、体内代谢等深入研究提供化学成分信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的UPLC

Q

TOF/MS快速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供试品溶液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UPLC

Q

TOF/MS测定;通过各个色谱峰的精确分子量推断其可能的元素组成,对于已知化合物经与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和一二级质谱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确认;未知化合物则通过准分子离子峰精确分子量及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库等进行推测。
[0006]所述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Aq(4.6
×
1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溶液;按下表梯度洗脱;
[0007][0008]所述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为100

1700Da(一级);50

1700Da(二级)。
[0009]优选地,所述色谱条件中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色谱运行时间为16min;
[0010]优选地,所述质谱条件中毛细管电压为3.5KV;干燥气温度为350℃;干燥气流速为8L/min;碰撞能设置为10、20、30、40、50eV;碰撞气为氩气。
[0011]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案中,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的UPLC

Q

TOF/MS快速准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样品的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进行旋转蒸发并冷冻干燥后保存于

20℃,备用。
[001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C
Ⅱ‑
3冻干粉适量,加蒸馏水溶解,超声,蒸馏水定容,混匀,微孔滤膜过滤,得供试品溶液,保存于

20℃备用。
[0014]3)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适量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肌苷、鸟苷、色氨酸对照品混合,蒸馏水溶解,得混合对照品溶液,保存于

20℃备用。
[0015]4)测定:将供试品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UPLC

Q

TOF/MS测定。
[0016]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Aq(4.6
×
1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溶液;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色谱运行时间为16min。
[0017][0018]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为100

1700Da(一级);50

1700Da(二级);毛细管电压为3.5KV;干燥气温度为350℃;干燥气流速为8L/min;碰撞能设置为10、20、30、40、50eV;碰撞气为氩气。
[0019]5)C
Ⅱ‑
3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各个色谱峰的精确分子量推断其可能的元素组成,对于已知化合物经与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和一二级质谱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确认;未知化合物则通过准分子离子峰精确分子量及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库等进行推测。
[0020]优选地,步骤2)中的供试品溶液的质量浓度约为0.05g/mL。
[0021]优选地,步骤3)中的混合对照品溶液中各对照品的质量浓度约为100μg/mL。
[0022]优选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鉴定得到的C
Ⅱ‑
32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赖氨酸、精氨酸、L

Lys

Leu

OH、L

Leu

Arg

OH、亮氨酸、L

Phe

Lys

OH、对羟基苯乙胺、酪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N

乙酰基酪胺、苯丙氨酸、腺嘌呤、组氨酸、尿酸、CordyrroleA、次黄嘌呤、黄嘌呤、N

(3,4

二羟基苯乙烯基)乙酰胺、肌苷、鸟苷、色氨酸、Cyclo(Ala

Pro)、Cyclo(Tyr

Asp)、原儿茶酸、Ginsenine。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UPLC

Q

TOF/MS技术对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建立UPLC

Q

TOF/MS表征C
Ⅱ‑
3中25个化学成分的方法,并对鉴定的25个化合物结构裂解途径进行详细解析。对色谱条件(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水相中添加剂、色谱柱)、样品提取溶剂、样品稳定性等进行考察。本专利技术色谱运行时间为16分钟,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大大缩短了分析检测时间且提高了检测效率。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的UPLC

Q

TOF/MS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供试品溶液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UPLC

Q

TOF/MS测定;通过各个色谱峰的精确分子量推断其可能的元素组成,对于已知化合物经与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和一二级质谱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确认;未知化合物则通过准分子离子峰精确分子量及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库等进行结构鉴定;所述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Aq,规格为4.6
×
1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溶液;按下表梯度洗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谱条件中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色谱运行时间为16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一级为100

1700Da;二级为50

1700D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条件中毛细管电压为3.5KV;干燥气温度为350℃;干燥气流速为8L/min;碰撞能设置为10、20、30、40、50eV;碰撞气为氩气。5.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化学成分的UPLC

Q

TOF/MS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样品的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C
Ⅱ‑
3进行旋转蒸发并冷冻干燥后保存于

20℃,备用;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C
Ⅱ‑
3冻干粉适量,加蒸馏水溶解,超声,蒸馏水定容,混匀,微孔滤膜过滤,得供试品溶液,保存于

20℃备用;3)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适量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肌苷、鸟苷、色氨酸对照品混合,蒸馏水溶解,得混合对照品溶液,保存于

20℃备用;4)测定:将供试品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吴迎香王祎琳周嘉悦刘光明刘熙何正春刘衡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