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60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4
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该主厂房分别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汽机房的结构由多根平行排布的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通过顶部的汽机房房屋面梁连接,在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相对内侧设置有多根中间层柱,中间层柱与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之间架设有上下排布的转运层主梁和中间层主梁,汽轮机房B排柱远离汽轮机房A排柱一侧设置有多根平行与汽轮机房B排柱的除氧间C排柱,除氧间C排柱远离汽轮机房B排柱的一侧设置有多根煤仓间D排柱,该除氧间C排柱与煤仓间D排柱之间设置有煤仓间屋面主梁、皮带层主梁、煤斗层大梁、运转层主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省,结构受力合理,施工简便,造价低等诸多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属于发电厂土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是电厂的重要构筑物,属于重点设防的抗震结构。常规的主厂房,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或带斜撑的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厂房具有造价低的特点,钢结构主厂房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更适宜应用于抗压构件,而高强度的钢结构更适宜于抗拉。以1000MW单机容量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为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时,煤斗大梁截面约宽度0.85米,高度3米;除氧层大梁截面约宽度0.7米,高度1.8米;运转层大梁截面约宽度0.7米,高度1.7米;中间层大梁截面约宽度0.6米,高度1.6米。巨大的框架梁,使得结构自重大、施工困难、抗震不利。
[0003]为了便于施工和各种管道的生根,传统的主厂房,不论主体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还是钢框架,楼层次梁均采用了钢梁。即便如此,在主框架梁上也还必须设置大量的埋件用于固定工艺管道。钢次梁与主体框架的连接节点,可采用插入式或挑耳搁置式。插入式节点连接的主梁钢筋施工复杂;而挑耳式节点主梁模板复杂,且需要大量的侧面钢埋件用于固定次梁。不论如何,钢次梁与混凝土框架主梁的连接节点均比较复杂。鉴于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形式的现状,有必要对整体结构形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结构体系,以改善楼层次梁与主梁的连接,加快施工速度。通过对传统主厂房结构的大量分析计算,在满足工艺布置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横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br/>钢桁架组合结构,纵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新型结构体系。分析表明,该种新型结构体系具有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的特点。
[0004]目前针对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钢桁架组合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钢筋混凝土柱

钢梁组合结构,能充分利用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的优点,在美国和日本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其梁柱连接节点较为复杂,应用不广泛。
[0005]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设计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柱

钢桁架组合结构体系,对于改善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施工便利性、降低钢结构主厂房的造价以及保证电厂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设计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力简单、施工简便,材料节约,占地面积省的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
[0007]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该主厂房分别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所述汽机房的结构由多根平行排布的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通过顶部的汽机房房屋面梁连接,在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相对内侧设置有多根中间层柱,在中间层柱与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之间架设有
上下排布的转运层主梁和中间层主梁,所述汽轮机房B排柱远离汽轮机房A排柱一侧设置有多根平行与汽轮机房B排柱的除氧间C排柱,在汽轮机房B排柱和除氧间C排柱之间从上至下依次架设有除氧层间屋面主梁、除氧层大梁、转运层主梁、中间层主梁,所述除氧间C排柱远离汽轮机房B排柱的一侧设置有多根煤仓间D排柱,该除氧间C排柱与煤仓间D排柱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煤仓间屋面主梁、皮带层主梁、煤斗层大梁、运转层主梁。
[0008]作为优选:所述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的高度相同,中间层柱的高度为两侧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排柱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除氧间C排柱和煤仓间D排柱之间的高度相同,汽机房房屋面梁与除氧层间屋面主梁的顶面平行形成一个完成的顶表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主梁的两侧分别还安装有楼层次梁和纵向框架梁,该楼层次梁,采用钢梁结构,纵向框架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0]作为优选:所述除氧层间屋面主梁、煤仓间屋面主梁、汽机房房屋面梁均采用钢桁架结构。
[0011]相对于传统结构体系,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0012](1)本技术组合结构体系能充分发挥材料强度,节约材料;
[0013](2)受力特点介于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和纯钢结构框排架之间;
[0014](3)楼层次梁与主梁的连接简单、施工方便;
[0015](4)钢桁架主梁工厂制作,整体结构施工方便;
[0016](5)部分工艺管道可穿行于主梁桁架杆件孔隙间,能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0017](6)相对纯钢结构而言,能降低造价近50%;
[0018](7)相对于纯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而言,造价略有增加但施工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横向”、“竖向”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如图1所示,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该主厂房分别为汽机房1、除氧间2、煤仓间3,所述汽机房1的结构由多根平行排布的汽轮机房A排柱9和汽轮机房B排柱11通过顶部的汽机房房屋面梁14连接,在汽轮机房A排柱9和汽轮机房B排柱11相对内侧设置有多根中间层柱10,在中间层柱10与汽轮机房A排柱9和汽轮机房B排柱11之间架设有上下排布的转运层主梁5和中间层主梁4,所述汽轮机房B排柱11远离汽轮机房A排柱9一侧设置有多根平行与汽轮机房B排柱11的除氧间C排柱12,在汽轮
机房B排柱11和除氧间C排柱1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架设有除氧层间屋面主梁15、除氧层大梁6、转运层主梁5、中间层主梁4,所述除氧间C排柱12远离汽轮机房B排柱11的一侧设置有多根煤仓间D排柱13,该除氧间C排柱12与煤仓间D排柱13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煤仓间屋面主梁16、皮带层主梁8、煤斗层大梁7、运转层主梁5。
[0025]如图2所示,所述汽轮机房A排柱9和汽轮机房B排柱11的高度相同,中间层柱10的高度为两侧汽轮机房A排柱9和汽轮机房B排柱11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除氧间C排柱12和煤仓间D排柱13之间的高度相同,汽机房房屋面梁14与除氧层间屋面主梁15的顶面平行形成一个完成的顶表面。
[0026]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层主梁4的两侧分别还安装有楼层次梁17和纵向框架梁18,该楼层次梁17,采用钢梁结构,纵向框架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该主厂房分别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机房的结构由多根平行排布的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通过顶部的汽机房房屋面梁连接,在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相对内侧设置有多根中间层柱,在中间层柱与汽轮机房A排柱和汽轮机房B排柱之间架设有上下排布的转运层主梁和中间层主梁,所述汽轮机房B排柱远离汽轮机房A排柱一侧设置有多根平行与汽轮机房B排柱的除氧间C排柱,在汽轮机房B排柱和除氧间C排柱之间从上至下依次架设有除氧层间屋面主梁、除氧层大梁、转运层主梁、中间层主梁,所述除氧间C排柱远离汽轮机房B排柱的一侧设置有多根煤仓间D排柱,该除氧间C排柱与煤仓间D排柱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煤仓间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民李琪陶涌方伟定陈雪映尹刚刘佳明阙坤生邵骅潘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