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综合利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充分利用燃机电厂余热资源,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得有效提高电厂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折抵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可以将回收的余热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源供应。例如公开号为cn213272569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供蓄能系统,该系统具备蓄热、蓄冷、调峰能力,稳定性好,热效率高。但该技术制冷力冗余设计不足,制冷力输出波动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1、现有的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中,制冷力冗余设计不足,制冷力输出波动性大,为克服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可有效保障供冷系统的稳定性且能降低供冷系统的运行成本。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包括供冷系统本体,供冷系统本体包括余热锅炉和与余热锅炉通过烟气管道相连的烟气-热水换热器,供冷系统本体还包括风冷螺杆冷水机组和蓄冷水箱,蓄冷水箱通过冷冻水供水管道和冷冻水回水管道与供冷用户端相连,烟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包括供冷系统本体,供冷系统本体包括余热锅炉(1)和与余热锅炉(1)通过烟气管道相连的烟气-热水换热器(2),其特征是,供冷系统本体还包括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和蓄冷水箱(9),蓄冷水箱(9)通过冷冻水供水管道(16)和冷冻水回水管道(17)与供冷用户端相连,烟气-热水换热器(2)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和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并联在冷冻水供水管道(16)及冷冻水回水管道(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是,冷冻水回水管道(17)包括一条干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包括供冷系统本体,供冷系统本体包括余热锅炉(1)和与余热锅炉(1)通过烟气管道相连的烟气-热水换热器(2),其特征是,供冷系统本体还包括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和蓄冷水箱(9),蓄冷水箱(9)通过冷冻水供水管道(16)和冷冻水回水管道(17)与供冷用户端相连,烟气-热水换热器(2)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和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并联在冷冻水供水管道(16)及冷冻水回水管道(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是,冷冻水回水管道(17)包括一条干路和两条并联的支路,蓄冷水箱(9)连在其中一条支路上且该支路上设有释冷循环泵(10),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和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并联在另一支路上且该支路上设有冷冻水循环泵(8),释冷循环泵(10)和冷冻水循环泵(8)所在支路上分别设有电动开关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是,释冷循环泵(10)和冷冻水循环泵(8)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释冷循环泵(10)并联,两冷冻水循环泵(8)并联。
4.一种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耦合式余热利用蓄冷供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五种供冷模式,第一种供冷模式为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单独供冷;第二种供冷模式为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供冷的同时利用蓄冷水箱(9)进行蓄冷;第三种供冷模式为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单独供冷;第四种供冷模式为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供冷的同时利用蓄冷水箱(9)进行蓄冷;第五种供冷模式为蓄冷水箱(9)单独供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一种供冷模式下,风冷螺杆冷水机组(7)和蓄冷水箱(9)退出运行,自供冷用户端流出的冷冻水回水经全自动水过滤器(13)进行水质处理后在冷冻水循环泵(8)的作用下回到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4)进行降温后再向供冷用户端供水。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杨,曹明皓,梁晓晔,周发山,刘靓侃,赵劲潮,黄琦,宣伟永,李志统,唐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