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以及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94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其中模板支撑系统设置在工厂主体内,模板支撑系统由支撑结构和模板系统组成;工厂移动系统包括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厂内功能移动设备;体系转换系统,其用于将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厂内功能移动设备的驻位和行走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起重系统,用于工厂内材料的起吊;厂棚系统,包括顶棚及侧棚,顶棚和侧棚均可自动开合;泵送系统,其由布料机、泵管、拖泵及混凝土泵车构成,其中布料机集成于桁车轨道或待作业结构物上,布料机与拖泵之间采用泵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工厂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功能拓展性强,可实现构筑物的工厂化建造,全天候施工。全天候施工。全天候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以及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工厂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记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见工程包括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港口等专业,后场作业推行工厂化生产,诸如标准化钢筋厂、混凝土结构预制场等,但是针对前场作业工厂化程度较低。特别是针对线路较长的工程,诸如城市高架桥梁、地下通道箱涵、水运泊位、水利堤防、市政管廊等,前场施工均采用人工或人机组合的露天作业,这种施工方式存在一个很大弊端:受气候影响大,诸如高温、降雨,工人无法正常作业;全天候作业难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工序多,建设周期长;各项施工工序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人力需求大;安全风险高,质量管控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包括工厂主体、模板支撑系统、工厂移动系统、体系转换系统、起重系统、厂棚系统以及泵送系统;其中,所述工厂主体内设置有桁车轨道;
[0004]所述模板支撑系统设置在所述工厂主体内,所述模板支撑系统由支撑结构和模板系统组成,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放置材料;
[0005]所述工厂移动系统包括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厂内功能移动设备,所述工厂本体移动设备设置于工厂底部,用于带动工厂移动,所述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所述厂内功能移动设备都具有驻位和行走两种状态;
[0006]所述体系转换系统,其用于将所述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所述厂内功能移动设备的驻位和行走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
[0007]所述起重系统,用于工厂内材料的起吊;
[0008]所述厂棚系统,包括顶棚及侧棚,所述顶棚和侧棚均可自动开合;
[0009]所述泵送系统,其由布料机、泵管、拖泵及混凝土泵车构成,其中所述布料机集成于所述桁车轨道或待作业结构物上,所述布料机与所述拖泵之间采用泵管连接。
[0010]优选的,进一步包括照明系统,其依附于工厂主体的骨架部位设置,所述照明系统的线路沿工厂主体的骨架走向设置。
[0011]优选的,进一步包括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控制窗户自动开合从而实现自动通风,且所述通风系统还通过控制鼓风机或风扇启动,从而实现工厂主体内通风。
[0012]优选的,进一步包括养护系统,其包括包裹设备、喷淋设备以及喷雾设备,所述包裹设备可自动展开对待保养的混凝土工件包裹在内,所述喷淋设备可对待保养的混凝土工件进行喷淋保养,所述喷雾设备可对待保养的混凝土工件进行喷雾保养。
[0013]优选的,进一步包括生活系统,其由多个生活区组成,具体包括休息间、食堂、洗漱
间、活动室以及厕所,所述生活区均以集装箱方式拼接集成于所述工厂主体内。
[0014]优选的,进一步包括:
[0015]警示系统,对有毒有害气体、噪音、粉尘进行实施监测,超过限值进行预警;
[0016]收面系统,对已浇筑好但还未养护的混凝土面进行收光处理。
[0017]优选的,进一步包括数控系统,其控制连接于模板支撑系统、工厂移动系统、体系转换系统、起重系统、厂棚系统、泵送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养护系统、生活系统、数控系统、警示系统。
[0018]优选的,所述布料机有多个,根据单个布料机的布料作业直径将多个布料机分布设置,实现待浇结构物范围的全覆盖。
[001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所述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0020]S1、模板支架调整
[0021]控制工厂本体行动到位后,调整模板支架中的底模;
[0022]S2、钢筋骨架吊运及安装
[0023]对于宽度较小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其钢筋骨架可预先绑扎成整体,并安装预应力管道及内模板,运输至待浇部位,由起重系统吊运至待浇节段的底模上;
[0024]对于宽度较大的现浇混凝土结构,需将其钢筋骨架划分为若干单元,形成多个钢筋部品,分别运输并吊运就位,然后再将钢筋部品在模架上完成接头处钢筋的连接以及预应力管道的连接,此时其钢筋骨架已经安装完成,再运输至待浇部位,由起重系统吊运至待浇节段的底模上;
[0025]S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0026]混凝土泵车连接拖泵后,接通泵管,浇筑待浇节段混凝土;收面系统吊运到位,从一端向另一端完成混凝土面的收光;最后通过养护系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湿养护;
[0027]S4:脱模
[0028]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和压浆后,模板支架系统进行落架,实现脱模;
[0029]S5:工厂主体行走
[0030]通过体系转换系统及数控系统,将工厂主体行走至下一个施工部位,并进行驻位固定。
[0031]S6:重复S1

S6,直至完成所有节段的施工。
[0032]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多功能移动工厂,可实现多联多跨作业,集成了移动支架、移动工厂、作业生活、数控调节、钢筋骨架整体吊运与安装、混凝土自动布料及养护、封闭式施工等功能于一体,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功能拓展性强,可实现构筑物的工厂化建造,全天候施工。基于移动工厂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流程清晰,人力需求小,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品质,降低劳动作业强度,保障作业安全,为城市建设工业化建造指明方向,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003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的断面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3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厂主体、模板支撑系统、工厂移动系统、体系转换系统、起重系统、厂棚系统以及泵送系统;其中,所述工厂主体内设置有桁车轨道;所述模板支撑系统设置在所述工厂主体内,所述模板支撑系统由支撑结构和模板系统组成,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放置材料;所述工厂移动系统包括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厂内功能移动设备,所述工厂本体移动设备设置于工厂底部,用于带动工厂移动,所述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所述厂内功能移动设备都具有驻位和行走两种状态;所述体系转换系统,其用于将所述工厂本体移动设备和所述厂内功能移动设备的驻位和行走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所述起重系统,用于工厂内材料的起吊;所述厂棚系统,包括顶棚及侧棚,所述顶棚和侧棚均可自动开合;所述泵送系统,其由布料机、泵管、拖泵及混凝土泵车构成,其中所述布料机集成于所述桁车轨道或待作业结构物上,所述布料机与所述拖泵之间采用泵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照明系统,其依附于工厂主体的骨架部位设置,所述照明系统的线路沿工厂主体的骨架走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控制窗户自动开合从而实现自动通风,且所述通风系统还通过控制鼓风机或风扇启动,从而实现工厂主体内通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养护系统,其包括包裹设备、喷淋设备以及喷雾设备,所述包裹设备可自动展开对待保养的混凝土工件包裹在内,所述喷淋设备可对待保养的混凝土工件进行喷淋保养,所述喷雾设备可对待保养的混凝土工件进行喷雾保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多功能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生活系统,其由多个生活区组成,具体包括休息间、食堂、洗漱间、活动室以及厕所,所述生活区均以集装箱方式拼接集成于所述工厂主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新巫兴发杨清印肖猛王海南李志成黄如旦赵力源薛超陈东风刘赛陈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