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77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电厂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与核电厂的反应堆厂房(1)相邻,包括由第一墙体(7)、第二墙体(8)、第三墙体(9)和第四墙体(10)围成的厂房,第一墙体(7)与第二墙体(8)垂直连接,第二墙体(8)和第三墙体(9)垂直连接,第三墙体(9)和第四墙体(10)垂直连接,第一墙体(7)和第四墙体(10)分别与反应堆厂房(1)连接,厂房由下至上包括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地上三层、地上四层和地上五层,每一层划分为燃料操作区(2)、设备区(3)、连接区(4)、楼梯间(5)和通道(6)。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布置的厂房体量小,占地面积小,可以抵抗飞机撞击,土建投资成本低。土建投资成本低。土建投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厂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全球核电领域,核电厂燃料厂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新、乏燃料的接收、贮存、检查、转运等操作,主要布置有燃料操作和贮存系统的相关设备和管道。根据核岛厂房系统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设计情况燃料厂房内还可布置其他辅助系统物项。
[0003]现有的各堆型燃料厂房内布置的物项较为繁杂,厂房功能不独立,兼顾的功能较多。厂房结构合理性较差,体量较大,占地面积较大,建设成本高,经济性较差,且早期的燃料厂房均不具备抗飞机撞击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先进的紧凑型燃料厂房布置方案,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厂房功能独立,体量较小,占地面积也更小,厂址适应性好,采用单层外墙设计,且有抗飞机撞击的能力,土建成本低,经济性更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与核电厂的反应堆厂房相邻,其中,包括由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和第四墙体围成的厂房,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墙体和所述第三墙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分别与所述反应堆厂房连接,所述厂房由下至上包括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地上三层、地上四层和地上五层,每一层划分为燃料操作区、设备区、连接区、楼梯间和通道。
[0006]进一步,
[0007]所述楼梯间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连接处;
[0008]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楼梯间附近,与所述反应堆厂房相连;
[0009]所述设备区和所述燃料操作区相连,所述燃料操作区的一侧与所述第四墙体相连;
[0010]所述通道包括所述连接区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区域,还包括所述设备区与所述连接区、所述反应堆厂房、所述第二墙体以及所述第三墙体之间的区域,还包括所述燃料操作区与所述连接区、所述反应堆厂房以及所述第三墙体之间的区域。
[0011]进一步,所述地下二层包括:
[0012]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第一备用间;
[0013]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阀门研磨间和RFT过滤泵间,两者靠近所述第一备用间;
[0014]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吊装间和减震隔间,两者靠近所述第三墙体;所述吊装间和所述减震隔间向上延伸到所述地下一层;
[0015]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RFT001泵间和RFT002泵间,两者靠近所述反应堆厂房;
[0016]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RFT001换热器间和RFT002换热器间,两者靠近所述第三
墙体。
[0017]进一步,所述地下一层包括:
[0018]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第二备用间;
[0019]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消防设备间和仪用压缩空气间,两者靠近所述第二备用间;
[0020]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RHR001余排泵间和RHR002余排泵间,两者靠近所述反应堆厂房;
[0021]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余排热交换器间,所述余排热交换器间靠近所述第三墙体。
[0022]进一步,所述地上一层包括:
[0023]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TTB贯穿件;
[0024]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电气设备间和电器机柜间,两者相通且靠近所述TTB贯穿件;
[0025]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CAM风机,所述CAM风机靠近所述反应堆厂房;
[0026]设置在所述CAM风机与所述反应堆厂房之间的CAM贯穿件;
[0027]贯穿所述设备区和所述燃料操作区设置的燃料接收间,所述燃料接收间靠近所述第三墙体,所述燃料接收间与所述吊装间连通。
[0028]进一步,所述地上二层包括:
[0029]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余排贯穿件;
[0030]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VFL送风机房;
[0031]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乏燃料水池,所述乏燃料水池靠近所述余排贯穿件,并向上延伸到所述地上四层;
[0032]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设备装卸口、第三备用间和容器装载井,三者靠近所述第三墙体;所述设备装卸口和所述容器装载井向上延伸到所述地上四层;
[0033]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燃料转运仓和燃料转运隧道,二者相连且靠近所述第四墙体,其中所述燃料转运隧道与所述反应堆厂房相连;所述燃料转运仓向上延伸到所述地上四层;和所述燃料转运隧道向上延伸到所述地上三层。
[0034]进一步,所述地上三层包括:
[0035]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VFL碘排风机房;
[0036]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VFL排风机房和CAM碘排风机房,所述VFL排风机房靠近所述VFL碘排风机房,所述CAM碘排风机房靠近所述第三墙体。
[0037]进一步,所述地上四层包括:
[0038]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CSV送风贯穿件间;
[0039]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新燃料组件接收间、新燃料储存间和第四备用间,所述新燃料组件接收间和所述新燃料储存间靠近所述CSV送风贯穿件间;所述第四备用间靠近所述第三墙体;
[0040]设置在所述新燃料组件接收间中的电动吊车;
[0041]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的容器准备井,所述容器准备井靠近所述第三墙体。
[0042]进一步,所述地上五层包括:
[0043]设置在所述连接区的CSV排风贯穿件间;
[0044]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和所述设备区的燃料厂房操作大厅。
[0045]进一步,
[0046]在所述地上四层,所述设备装卸口、所述容器装载井和所述容器准备井布置在一条水平线上;
[0047]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均为单层墙体,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均为单层墙体,所述厂房各层都能够通过所述通道到达所述反应堆厂房内,所述通道也能够起到保护所述乏燃料水池的效果。
[004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压水堆燃料厂房布置紧凑,厂房功能独立,仅布置与燃料操作贮存相关功能系统及配套共用和电仪系统的物项,厂房体量小,占地面积也更小,厂址适应性好,采用单层外墙设计可以抵抗飞机撞击(且有抗飞机撞击的能力),土建投资成本低,经济性好;将乏燃料水池34布置在靠近反应堆厂房一侧,将容器装载井37和容器准备井48布置在正对乏燃料水池34靠近外墙一侧,起到对乏燃料水池34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的示意图;
[0050]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燃料厂房的剖面示意图;
[0051]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燃料厂房地下二层的示意图;
[0052]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燃料厂房地下一层的示意图;
[0053]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燃料厂房地上一层的示意图;
[0054]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燃料厂房地上二层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与核电厂的反应堆厂房(1)相邻,其特征是:包括由第一墙体(7)、第二墙体(8)、第三墙体(9)和第四墙体(10)围成的厂房,所述第一墙体(7)与所述第二墙体(8)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墙体(8)和所述第三墙体(9)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墙体(9)和所述第四墙体(1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墙体(7)和所述第四墙体(10)分别与所述反应堆厂房(1)连接,所述厂房由下至上包括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地上三层、地上四层和地上五层,每一层划分为燃料操作区(2)、设备区(3)、连接区(4)、楼梯间(5)和通道(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其特征是:所述楼梯间(5)位于所述第一墙体(7)和所述第二墙体(8)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区(4)位于所述楼梯间(5)附近,与所述反应堆厂房(1)相连;所述设备区(3)和所述燃料操作区(2)相连,所述燃料操作区(2)的一侧与所述第四墙体(10)相连;所述通道(6)包括所述连接区(4)与所述楼梯间(5)之间的区域,还包括所述设备区(3)与所述连接区(4)、所述反应堆厂房(1)、所述第二墙体(8)以及所述第三墙体(9)之间的区域,还包括所述燃料操作区(2)与所述连接区(4)、所述反应堆厂房(1)以及所述第三墙体(9)之间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地下二层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区(4)的第一备用间(11);设置在所述设备区(3)的阀门研磨间(12)和RFT过滤泵间(13),两者靠近所述第一备用间(11);设置在所述设备区(3)的吊装间(14)和减震隔间(15),两者靠近所述第三墙体(9);所述吊装间(14)和所述减震隔间(15)向上延伸到所述地下一层;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2)的RFT001泵间(16)和RFT002泵间(17),两者靠近所述反应堆厂房(1);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2)的RFT001换热器间(18)和RFT002换热器间(19),两者靠近所述第三墙体(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地下一层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区(4)的第二备用间(20);设置在所述设备区(3)的消防设备间(21)和仪用压缩空气间(22),两者靠近所述第二备用间(20);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2)的RHR001余排泵间(23)和RHR002余排泵间(24),两者靠近所述反应堆厂房(1);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2)的余排热交换器间(25),所述余排热交换器间(25)靠近所述第三墙体(9)。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料厂房布置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地上一层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区(4)的TTB贯穿件(26);设置在所述设备区(3)的电气设备间(27)和电器机柜间(28),两者相通且靠近所述TTB贯穿件(26);设置在所述燃料操作区(2)的CAM风机(29),所述CA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晨王振中薛静吴巧英贾小攀谷振杰褚松良赵晓山苏锦成樊彦芳白冰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