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482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目前部分风冷系统对电池簇采用外部冷却从而导致难以保证蓄电池得以冷却,影响蓄电池安全运行,也导致空调系统初投资及运行成本较大等问题。包括空调冷却模块,设置有冷水机组、冷却塔、若干循环泵,冷水机组一侧设置有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空调输配模块,设置有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控单元以及若干传感器,通过空调冷却模块与空调输配模块的协调控制,根据电池簇内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区间的关系,切换供冷模式,以达到良好供冷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通过空气处理机组与电池散热风机保证蓄电池进行充分换热,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供冷效果好、节能环保、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而储能是解决新能源电源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增强能源系统供应安全性、灵活性的。随着国家和各地的储能保障政策得不断推出,新能源装机容量会进一步扩容,储能规模也会不断扩张。在储能电站中,核心部件是储能蓄电池,保障其温湿度环境的稳定对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储能电站的蓬勃发展,其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空调系统的能耗颇高。因此,在保证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对储能电站的长期稳定和节能降耗至关重要。

2、目前储能电站的冷却系统主要技术路线为风冷、液冷、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其中热管和相变冷却技术尚未成熟,而液冷技术成本较高且存在冷液泄露风险。目前常规的风冷系统通常采用分散式分体空调,空调系统整体效率低、能耗大。部分风冷系统对电池簇采用外部冷却形式,冷空气不能深入内部,蓄电池的冷却得不到保证,影响蓄电池的安全运行、存在高温安全隐患,也导致空调系统初投资及运行成本较大;其余风冷系统内部冷却方式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与冷冻水循环泵连接,冷冻水循环泵与冷却水循环泵连接,冷却水循环泵与冷却塔连接;冷却塔的出水侧管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通过冷冻水管路以及及冷冻水循环泵与空气处理机组连接,所述二次回风风机空调设置在送风管道的送风母管上;风控单元的送风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风阀和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的蒸发器和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冷冻水管路分别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与冷冻水循环泵连接,冷冻水循环泵与冷却水循环泵连接,冷却水循环泵与冷却塔连接;冷却塔的出水侧管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通过冷冻水管路以及及冷冻水循环泵与空气处理机组连接,所述二次回风风机空调设置在送风管道的送风母管上;风控单元的送风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风阀和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的蒸发器和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冷冻水管路分别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第二电动调节阀,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侧和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冷却水管路分别设有第三电动调节阀和第四电动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设置有电池簇和电池散热风机,电池簇内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空调冷风经电池簇顶部风口进入簇内,与电池簇内设置的蓄电池充分换热后通过电池散热风机排出电池簇,空气处理机组通过空气处理机组的空调送风管道和各个送风支管与电池簇连接。

5.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种供冷模式包括单独供冷模式和联合供冷模式,单独供冷模式包括冷水机组单独供冷和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单独供冷,联合供冷模式包括冷水机组与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联合供冷。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杨周发山刘靓侃曹明皓李志统罗钟高曾上将殷宇强邢佳妮卜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