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53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6
本申请涉及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属于行走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轮轴、轴套和轮体,轮轴上开设有注油孔、布油道和出油孔,注油孔开设于轮轴的端面,布油道沿轮轴的轴向开设,出油孔开设于轮轴的侧壁,且出油孔为腰型孔,出油孔的长度方向与轮轴的轴向一致;轴套套设于轮轴上,轴套相对轮轴转动;轮体套设于轮轴上,轴套设于轮轴和轮体之间,且轮体和轴套相对固定。当履带吊转弯移动时,轮体一与轮体二即可产生不同的线速度,降低转向过程中的负载,降低对履带板以及支重轮自身造成的磨损,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还可提高布油的均匀程度,减小轴套与轮轴之间产生干摩擦的可能性,降低磨损,延长支重轮总成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


[0001]本申请涉及行走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支重轮又叫承重轮,支重轮用来支撑设备本体的重量,支重轮总成与履带板承压面接触运动,履带板通过履带销与支重轮联接。
[0003]相关技术中,支重轮包括轮体、轮轴和轴座组成,轮体包括两个轮辐和连接轴套,两个轮辐与连接轴套一体成型,轮轴设于轴座上,且轮轴穿设于轮体内,轮轴上开设有油孔和油道,通过油孔向油道内添加润滑油,润滑油在轮轴与轴套之间起到润滑作用。
[0004]行走系统在转弯时,两个轮辐线速度不同,但由于两个轮辐为一体成型,使得轮辐与履带板之间易产生滑动摩擦,使轮辐和履带板之间易产生磨损;同时,若油道内的润滑油外溢分布不均,易导致连接轴套与轮轴之间产生干摩擦,较易产生磨损,缩短支重轮总成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轮辐和履带板之间易产生磨损以及连接轴套与轮轴之间产生干摩擦,进而缩短支重轮总成的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包括:轮轴,所述轮轴上开设有注油孔、布油道和出油孔,所述注油孔开设于轮轴的端面,所述布油道沿轮轴的轴向开设,所述出油孔开设于轮轴的侧壁,且所述出油孔为腰型孔,所述出油孔的长度方向与轮轴的轴向一致;轴套,所述轴套包括轴套一和轴套二,所述轴套一和轴套二均套设于轮轴上,所述轴套一与轴套二相抵,所述轴套相对轮轴转动;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轮体一和轮体二,所述轮体一和轮体二均套设于轮轴上,所述轴套一设于轮轴和轮体一之间,所述轴套二设于轮轴和轮体二之间,所述轮体一和轴套一相对固定,所述轮体二和轴套二相对固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履带吊转弯移动时,支重轮与履带随之转动,将轮体设为分体式,即使支重轮为刚性,轮体一与轮体二即可产生不同的线速度,尽可能地将轮体与履带板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转向过程中的负载,降低对履带板以及支重轮自身造成的磨损,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出油孔设为腰型孔,当轮体以及轴套相对轮轴转动时,润滑油通过腰型孔外溢,向轴套的内壁与轮轴外壁之间的接触面实现布油,进一步提高布油的均匀程度,减小轴套与轮轴之间产生干摩擦的可能性,降低由于干摩擦对轮轴以及轴套自身造成的磨损,进一步延长支重轮总成的整体使用寿命。
[0008]优选的,所述出油孔的孔壁一周倒圆角。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圆角的设置,使得润滑油便于沿圆弧边溢出,同时圆弧边与轴套内壁之间产生有间隙,使布油更加便捷的同时便于控制布油后形成的油膜的厚度。
[0010]优选的,所述轮轴侧壁且位于出油孔的一周开设有第一储油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储油槽的开设,使得部分润滑油始终储存于槽内,油量充足,使得布油更加均匀;同时第一储油槽可减少向布油道内注油时的气阻,便于向布油道内注入润滑油,减少干摩擦的产生。
[0012]优选的,所述轮轴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储油槽的一周开设有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与第一储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储油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平面的开设,便于对出油孔以及第一储油槽进行铣削加工;同时,轴套与轮轴装配后,安装平面、轴套内壁以及第一储油槽之间形成了第二储油槽,更加便于润滑油的存储,当轴套相对轮轴转动时,进一步有利于布油,提高布油的均匀程度。
[0014]优选的,所述出油孔包括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布油道包括主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孔与第一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且所述主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的截面呈V型。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的截面之间的夹角为140

170
°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走系统整体移动时,地面对支重轮总成的支撑作用力,通过履带板传递至轮体上,而后轮体将力继续传递至轴套上,使得轮轴自身的下半部分与轴套之间抵紧,而轮轴自身的上半部分与轴套之间产生间隙,当润滑油通过主油道分散至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内后,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与轴套内壁之间同步产生间隙,减小布油时的阻力,同时在轴套内壁与出油孔之间的形成的切角的作用下,便于控制润滑油的油膜厚度;在轮体和轴套不断转动过程中,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配合,对轴套一周布油两次,进一步提高布油的均匀程度。
[0017]优选的,所述轴套还包括嵌套一和嵌套二,所述嵌套一设于轴套一靠近轴套二的一侧,所述嵌套二设于轴套二靠近轴套一的一侧,所述嵌套一与嵌套二相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将嵌套一与轴套一连接,嵌套二与轴套二连接,使得嵌套一与嵌套二相抵,当行走系统转弯移动时,嵌套一与嵌套二相互抵压作用,使嵌套一和嵌套二自身产生磨损,降低轴套一和轴套二产生磨损的可能,提高轴套一和轴套二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和维修的频率。
[0019]优选的,所述轴套一的端部设有止转块,所述止转块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嵌套一朝向轴套一的一侧开设有止转槽,所述止转槽供止转块插入,所述止转槽的内壁轮廓与止转块适配。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将止转块插入止转槽内,实现轴套一与嵌套一之间的连接,同时止转块的截面设置为非圆形,使得嵌套一与轴套一连接后,二者在周向上实现相对固定,当轮体一相对轮轴转动时,带动轴套一以及嵌套一同步相对轮轴转动。
[0021]优选的,所述轮轴上还开设有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所述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均与主油道连通,所述出油孔还包括第三油孔和第四油孔,所述第三油孔与第三油道连通,所
述第四油孔与第四油道连通,所述嵌套一上开设有第一进油道和第一润滑孔,所述第一进油道与第三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润滑孔与第一进油道连通,所述嵌套二上开设有第二进油道和第二润滑孔,所述第二进油道与第四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润滑孔与第二进油道连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重轮装配完成后,主油道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分散,第三油道内的润滑油进入第一进油道内存储,并通过第一润滑孔溢出,对嵌套一与嵌套二的抵接面进行润滑;第四油道内的润滑油进入第二进油道内存储,并通过第二润滑孔溢出,对嵌套一与嵌套二的抵接面在次进行润滑,通过第一润滑孔和第二润滑孔之间的配合,进一步降低在移动过程中,嵌套一和嵌套二自身由于干摩擦产生的磨损。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润滑孔沿嵌套一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二润滑孔沿嵌套二的轴周向开设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润滑孔和第二润滑孔沿周向交错排布。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润滑孔和第二润滑孔的交错排布使得润滑油在嵌套一和嵌套二的抵接面之间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减小嵌套一和嵌套二之间产生的干摩擦,提高使用过程中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轴(1),所述轮轴(1)上开设有注油孔(11)、布油道(12)和出油孔(13),所述注油孔(11)开设于轮轴(1)的端面,所述布油道(12)沿轮轴(1)的轴向开设,所述出油孔(13)开设于轮轴(1)的侧壁,且所述出油孔(13)为腰型孔,所述出油孔(13)的长度方向与轮轴(1)的轴向一致;轴套(2),所述轴套(2)包括轴套一(21)和轴套二(22),所述轴套一(21)和轴套二(22)均套设于轮轴(1)上,所述轴套一(21)与轴套二(22)相抵,所述轴套(2)相对轮轴(1)转动;轮体(3),所述轮体(3)包括轮体一(31)和轮体二(32),所述轮体一(31)和轮体二(32)均套设于轮轴(1)上,所述轴套一(21)设于轮轴(1)和轮体一(31)之间,所述轴套二(22)设于轮轴(1)和轮体二(32)之间,所述轮体一(31)和轴套一(21)相对固定,所述轮体二(32)和轴套二(22)相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13)的孔壁一周倒圆角(1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侧壁且位于出油孔(13)的一周开设有第一储油槽(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储油槽(14)的一周开设有安装平面(15),所述安装平面(15)与第一储油槽(14)之间形成有第二储油槽(1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带吊支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13)包括第一油孔(131)和第二油孔(132),所述布油道(12)包括主油道(121)、第一油道(122)和第二油道(123),所述第一油孔(131)与第一油道(122)连通,所述第二油孔(132)与第二油道(123)连通,且所述主油道(121)、第一油道(122)和第二油道(123)的截面呈V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均匀布油的分体式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永恒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