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91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9
一种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包括;储存仓、投料机构、水下动力机构;所述储存仓用于储存投料,与投料机构连接以投放;所述投料机构设于水下动力机构上以移动到所需投放投料的位置;所述投料机构设有钻头以在水下泥面上钻孔。所述投料机构包括相互连接配合的顶部固定架、底部稳定盘、支架,所述支杆固定在顶部固定架上,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被环形套索同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防止滑脱或偏离轨道,所述支杆与主杆底部通过底部稳定盘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解决河湖水底因水下地貌复杂多变等原因而导致的原位修复材料投放困难的问题,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广价值。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底泥原位修复领域,涉及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尤其是钻孔型投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工业污染、城市污水、农业污染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复合污染,将使得我国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的污染和恶化,破坏生态环境系统,极大地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水生态修复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探索机器人在水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研究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它能够引发水生态领域变革,提高水生态修复效率。
[0003]原位修复技术是指能够在不采取大面积清淤工程的情况下,完成底泥修复和上覆水改善的一种修复技术,原位底泥修复材料则是原位修复技术中治理湖泊、河道污染底泥的一种投加材料,通过向水下泥面10~20cm深度内填埋此类材料,利用其物理、化学作用,实现底泥原位修复和改善上覆水水质的作用。在底泥原位修复工程中,投加材料需要投加至指定位置方能起到其作用,同时根据处理区域的面积,投加量一般较大,通过人力填埋成本较大,且存在安全隐患,若通过相应设备完成此类材料的投加,则可以减少大量人力成本同时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由于作业时,湖水底部泥面地貌复杂多变,常规投放机构难以在苛刻的条件下,实现材料的精准投放,且工作效率普遍偏低。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够大量携带材料,且能够适应水下复杂多变地形的材料精准投加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包括;储存仓、投料机构、水下动力机构;所述储存仓用于储存投料,与投料机构连接以投放;所述投料机构设于水下动力机构上以移动到所需投放投料的位置;所述投料机构设有钻头以在水下泥面上钻孔。
[0007]进一步,所述投料机构包括相互连接配合的顶部固定架、底部稳定盘、支架,所述支杆固定在顶部固定架上,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被环形套索同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防止滑脱或偏离轨道,所述支杆与主杆底部通过底部稳定盘相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储存仓与投料机构通过输料管相连。
[0009]可选地,所述输料管具有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投加材料接触,所述中层支撑管道形状不会应外力导致变形,所述外层为防水层。
[0010]可选地,所述输料管的出口连接螺旋输送装置,所述螺旋输送杆件的每两个螺旋盘间隔仅够容纳单个材料。
[0011]可选地,所述钻头为可开合钻头,所述可开合钻头的顶部设有离合机括,与投料杆、内推杆连接配合实现所述可开合钻头的开启或闭合。
[0012]可选地,所述水下动力机构具有移动式履带。
[0013]可选地,所述移动式履带上设有纹路以便在水底平稳前进。
[0014]本技术所述材料储存仓设置于水面以上,通过输料管与泥面上的投放机构相连,修复材料通过位于漏斗型存储舱底部的输料管,自动滑入螺旋输送装置内腔。
[0015]优选的,储存仓采用浮力较大且耐腐蚀的材料(PP、PVC)制作,其容量根据作业量需求定制,当所存储材料密度小于水时,无需额外辅助设施提升其浮力,当所存储材料密度高于水时,可通过在外部链接浮力配件,使其浮于水面上。
[0016]本技术所述材料自储存仓经由输料管滑动至螺旋输送装置内,并由其逐颗输送至投料管。
[0017]优选的,螺旋输送装置内设有螺旋输送杆,两螺旋切片间隔仅能容纳单个材料,因此完成材料的分离。
[0018]本技术的动力源可采用功率密度较高的锂电池,材料主要考虑耐腐性较强的不锈钢材质。
[0019]本技术可用于水下原位修复材料的投放作业,尤其是释氧剂投放。
[002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体应用时:材料进入投料管后,两侧的推力支杆共同作用,推动底部稳定盘,将位于内推杆顶端的圆锥形可开合钻头钻入泥土至指定深度,随后位于可开合钻头内部的内推杆启动,推动投料杆将投加材料推动并沿着投料管向下运动,可开合钻头被投料杆顶开,材料被推送至钻好的孔洞内,内推杆回收,离合装置将可开合钻头闭合,随后可开合钻头整体上提回收至待命状态。考虑到水底的地貌复杂多变,投加机构可固定于脱困能力较强的履带式小车上,完成水下的移动和定位。
附图说明
[0021]图1A为本技术投料机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2]图1B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1C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0024]图1D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投料机构上半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A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可开合钻头尚未打开时的示意图。
[0027]图3B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可开合钻头打开并向下运动时的示意图。
[0028]图4A为展现图1所示实施例的储料舱与投料装置的连接形式示意图。
[0029]图4B为图4A所示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30]图4C为图4A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0031]图4D为图4A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加以说明。
[0033]请参阅图2,本技术的整体机构,一种应用于水下的履带钻孔型投料机构,包
括储存仓13、输料管8、投料机构,螺旋输送装置,以及履带式水下动力机构11,所述投料机构包括顶部固定架4,底部稳定盘5,支架3,电动推杆内推杆6、第一电动推杆1、第二电动推杆2,第一电动推杆固定架9、第二电动推杆固定架10,可开合钻头12,投料杆16,可以根据需求启闭的离合机括17以及投料口18,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4,以及螺旋推料杆15。各组成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相互连接配合,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电动推杆内推杆6被固定以便执行其功能。
[0034]储存仓13采用浮力较大且耐腐蚀的材料(PP、PVC)制作,其容量根据作业量需求定制,当所存储材料密度小于水时,无需额外辅助设施提升其浮力,当所存储材料密度高于水时,可通过在外部链接浮力配件,使其浮于水面上。所述浮力配件连接外部储料仓,可以采用浮球或其他类似漂浮装置,保证储料仓能够漂浮于水面,连接方式采用钩锁或者链接。
[0035]储存仓13与投料机构通过输料管8相连,输料管8共分三层,内层用来接触投加材料,中层为钢圈,保障管道形状不会应外力导致变形,外部则为防水层。
[0036]所设投料机构,外部框架由顶部固定架4、底部稳定盘5、支架3构成,支架3被固定在顶部固定架4上,电动推杆1、2则被环形套索同时固定在支架3上,防止滑脱或偏离轨道,支杆与主杆底部通过底部稳定盘5相连接,作业时,两个电推推杆支杆同时推动底盘,使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仓、投料机构、水下动力机构;所述储存仓用于储存投料,与投料机构连接以投放;所述投料机构设于水下动力机构上以移动到所需投放投料的位置;所述投料机构设有钻头以在水下泥面上钻孔;所述投料机构包括相互连接配合的顶部固定架、底部稳定盘、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顶部固定架上,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被环形套索同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防止滑脱或偏离轨道,所述支架与主杆底部通过底部稳定盘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仓与投料机构通过输料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的投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具有内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翔陈晨郑岩皓赵东华贾飞跃钱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