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31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包括:电解池和升降架,电解池的底部设有刹车轮,电解池的顶部设有顶架,升降架设置在电解池的正上方,并可沿着电解池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升降架包括动力部和升降平板,升降平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列置物杆,其中每一列至少设有两根置物杆,置物杆竖直设置在升降平板的底部,每根置物杆上均沿其竖直方向排列设有多个支杆,支杆的长度方向与升降平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动力部设置在顶架上,并位于升降平板的上方,动力部控制升降平板沿电解池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且升降平板的面积小于电解池的横截面积,即升降平板可下移至电解池的内部。即升降平板可下移至电解池的内部。即升降平板可下移至电解池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铝型材着色设备电解
,尤指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装饰用门窗主要采用铝型材结构材料,为了满足铝型材外观应用所需,通常会对其有着色要求,建筑铝门窗主要采用电解着色,在电解着色过程中,电化学还原生成的金属(也可能是氧化物)微粒沉积在氧化膜微孔的底部,通过沉积的微粒对入射光散射后呈现出颜色。现有的技术中,铝型材用电解着色装置一般是将铝型材浸泡在电解池中,电解池中充满电解液,经过通电后实现铝型材的电解,但是铝型材在电解池中其某些部位容易与电解池的底部、侧壁等接触,或者当电解池中放置有多根铝型材时,一部分铝型材的表面可能会相互堆叠接触,而该些部位很容易电解不完全,造成铝型材整体着色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解着色设备容易造成铝型材电解不完全,着色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包括:电解池和升降架,所述电解池的顶部设有顶架,所述升降架设置在电解池的正上方,并可沿着电解池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包括动力部和升降平板,所述升降平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列置物杆,其中每一列至少设有两根置物杆,所述置物杆竖直设置在升降平板的底部,每根置物杆上均沿其竖直方向排列设有多个支杆,所述支杆的长度方向与升降平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动力部设置在顶架上,并位于升降平板的上方,所述动力部控制升降平板沿电解池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平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可沿升降平板的宽度方向滑动。
[000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部包括转杆和两组调节部,所述转杆沿升降平板的长度方向穿设在顶架上,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设置;两组调节部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一锥齿轮的下方,其中每组调节部均包括螺纹杆和第二锥齿轮,每组调节部中的螺纹杆均沿电解池的竖直方向设置,且同组中的第二锥齿轮均固定设置在对应的螺纹杆的顶部;每组调节部中的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的下方并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分别与升降平板的两侧螺纹连接。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架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相互对称的支撑座,所述螺纹杆穿设在支撑座上并与支撑座轴承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进部包括推进板和驱动气缸,所述推进板竖直设置在升降平板的下方,且其顶部与升降平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在电解池外壁的顶部,且其活塞杆端可推动推进板沿升降平板的宽度方向移动。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平板设置推进部的一侧在其中部开设有封闭的
滑槽,所述推进板顶部的中心设有与滑槽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穿过滑槽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凸块的两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升降平板的顶部卡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可通过推动凸块使推进板移动。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槽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道,所述限位道固定在升降平板的底部,所述推进板的顶部的两侧均设有与限位道滑动配合的限位槽。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手轮。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解池的底部设有刹车轮。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升降架,并在升降架上设置多根置物杆,可一次性进行多根铝型材的电解着色;其次通过设置推进部,可使得每根铝型材都能够电解完全,保证了其着色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装上铝型材之后的状态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铝型材浸入电解池内部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铝型材浸入电解池内部并启动驱动气缸的状态图;
[0020]图6为图5的俯视状态下的细节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电解池;2、升降架;3、顶架;4、升降平板;5、置物杆;6、支杆;7、转杆;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螺纹杆;11、支撑座;12、驱动气缸;13、推进板;14、滑槽;15、凸块;16、卡块;17、限位道;18、限位槽;19、手轮;20、刹车轮;21、连接头;22、铝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包括:电解池1和升降架2,电解池1的底部设有刹车轮20,电解池1的顶部设有顶架3,升降架2设置在电解池1的正上方,并可沿着电解池1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升降架2包括动力部和升降平板4,升降平板4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列置物杆5,其中每一列至少设有两根置物杆5,置物杆5竖直设置在升降平板4的底部,每根置物杆5上均沿其竖直方向排列设有多个支杆6,支杆6的长度方向与升降平板4的长度方向平行;动力部设置在顶架3上,并位于升降平板4的上方,动力部控制升降平板4沿电解池1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且升降平板4的面积小于电解池1的横截面积,即升降平板4可下移至电解池1的内部;升降平板4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推进部,推
进部可沿升降平板4的宽度方向滑动。
[0025]动力部包括转杆7和两组调节部,转杆7沿升降平板4的长度方向穿设在顶架3上,转杆7的其中一端固定设有手轮19;转杆7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8,两个第一锥齿轮8相对设置;两组调节部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一锥齿轮8的下方,其中每组调节部均包括螺纹杆10和第二锥齿轮9,每组调节部中的螺纹杆10均沿电解池1的竖直方向设置,且同组中的第二锥齿轮9均固定设置在对应的螺纹杆10的顶部;每组调节部中的第二锥齿轮9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8的下方并与第一锥齿轮8相互啮合;两个螺纹杆10的下端分别与升降平板4的两侧螺纹连接。
[0026]顶架3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相互对称的支撑座11,螺纹杆10穿设在支撑座11上并与支撑座11轴承连接,如图1所示,支撑座11的一侧固定在顶架3的侧壁上,而其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远离顶架3的一侧设有开口,螺纹杆10穿过支撑座11的上下两端并与支撑座11的上下两端轴承连接;其中升降平板4对应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头21,如图6所示,连接头21的两侧与升降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池和升降架,所述电解池的顶部设有顶架,所述升降架设置在电解池的正上方,并可沿着电解池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包括动力部和升降平板,所述升降平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列置物杆,其中每一列至少设有两根置物杆,所述置物杆竖直设置在升降平板的底部,每根置物杆上均沿其竖直方向排列设有多个支杆,所述支杆的长度方向与升降平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动力部设置在顶架上,并位于升降平板的上方,所述动力部控制升降平板沿电解池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平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可沿升降平板的宽度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转杆和两组调节部,所述转杆沿升降平板的长度方向穿设在顶架上,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设置;两组调节部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一锥齿轮的下方,其中每组调节部均包括螺纹杆和第二锥齿轮,每组调节部中的螺纹杆均沿电解池的竖直方向设置,且同组中的第二锥齿轮均固定设置在对应的螺纹杆的顶部;每组调节部中的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的下方并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分别与升降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秀国尹延明张庆斌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誉为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