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747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括:包括壳体、裸电芯和将所述裸电芯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正极极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组件相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负极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负极极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组件相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不具有互换性。本申请可以实现正负极柱在顶盖组件上的安装位置的区分,减少了顶盖装配过程中正负极柱与出现混装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顶盖组装优率。了顶盖组装优率。了顶盖组装优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电池作为车辆的动力电池,已经成为电动车的发展趋势。电池盖板组件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正负极柱安装在顶盖组件的正负极对应位置。在顶盖组件装配过程中,因为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的外形尺寸相似,安装结构相同,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正负极柱混装的现象,若混装后的电池顶盖装配在电池上,极有可能产生电池安全风险,造成电池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包,以改善正负极柱在顶盖组件上装配过程时容易出现混装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裸电芯和将所述裸电芯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正极极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组件相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负极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负极极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组件相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不具有互换性。
[0005]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正极顶盖组件和负极顶盖组件,所述正极顶盖组件包括正极下塑胶,所述正极极柱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正极下塑胶定位连接;所述负极顶盖组件包括负极下塑胶,所述负极极柱通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负极下塑胶定位连接。
[0006]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下塑胶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所述正极极柱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负极下塑胶上的第二凹槽和设置在所述负极极柱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0007]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为矩形安装座,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定位体,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定位体,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定位体,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均设置有第四定位体,所述第一定位体与所述第三定位体相匹配定位,所述第二定位体与所述第四定位体相匹配定位。
[0008]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体和所述第二定位体均为倒角块,所述第一定位体和所述第二定位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拐角处,所述第三定位体和所述第四定位体均为倒角,所述第三定位体和所述第四定位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所述倒角的外侧面与所述倒角块内侧面相抵接。
[0009]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两对角斜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定
位体,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不同方向对角斜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定位体,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对应拐角处分别相应设置所述第三定位体和所述第四定位体。
[0010]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倒角块为三角形斜角块,所述倒角为斜角倒角,所述三角形斜角块与所述斜角倒角相对应。
[0011]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体和所述第二定位体均为凸块,所述第一定位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短边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长边侧壁上;所述第三定位体和所述第四定位体均为豁口,所述第三定位体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短边侧壁上,所述第三定位体与所述第一定位体相匹配卡接;所述第四定位体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长边侧壁上,所述第四定位体与所述第二定位体相匹配卡接。
[0012]在本技术电池一示例中,所述凸块与所述豁口相抵接面为圆弧面,所述豁口为相匹配的圆弧状豁口。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多个上述所述的电池。
[0014]本技术电池及电池包,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且彼此不具有互换性,进而可以实现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在顶盖组件上安装位置的唯一性,从而减少了电池顶盖装配过程中正负极柱之间出现混装的概率,提高了顶盖组件的组装优率,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正极顶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负极顶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正极下塑胶的背面视图;
[0020]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负极下塑胶的背面视图;
[0021]图6为与图4中正极下塑胶相对应的正极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与图5中负极下塑胶相对应的负极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体的正极下塑胶的背面视图;
[0024]图9为本申请另一一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体的负极下塑胶的背面视图;
[0025]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体为凸块结构的正极下塑胶背面视图;
[0026]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体为凸块结构的负极下塑胶背面视图;
[0027]图12为与图10中正极下塑胶相对应的正极极柱结构视图;
[0028]图13为与图11中负极下塑胶相对应的负极极柱结构视图。
[0029]元件标号说明
[0030]1、电池;11、壳体;12、裸电芯;13、顶盖组件;131、正极顶盖组件;1311、正极极柱;13111、第一安装座;13112、第一极柱连接部;1312、正极下塑胶;13121、正极极柱通孔;
13122、第一凹槽;1313、正极密封圈;1314、正极光铝片;1315、正极铆接块;1316、正极上塑胶;1317、防爆阀组件;132、负极顶盖组件;1321、负极极柱;13211、第二安装座;13212、第二极柱连接部;1322、负极下塑胶;13221、负极极柱通孔;13222、第二凹槽;1323、负极密封圈;1324、负极光铝片;1325、负极铆接块;1326、负极上塑胶;133、第一定位结构;1331、第一定位体;1332、第三定位体;134、第二定位结构;1341、第二定位体;1342、第四定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裸电芯和将所述裸电芯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正极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正极极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组件相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负极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负极极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组件相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不具有互换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正极顶盖组件和负极顶盖组件,所述正极顶盖组件包括正极下塑胶,所述正极极柱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正极下塑胶定位连接;所述负极顶盖组件包括负极下塑胶,所述负极极柱通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负极下塑胶定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下塑胶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所述正极极柱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负极下塑胶上的第二凹槽和设置在所述负极极柱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为矩形安装座,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定位体,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定位体,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定位体,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均设置有第四定位体,所述第一定位体与所述第三定位体相匹配定位,所述第二定位体与所述第四定位体相匹配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鹏马永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宁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