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195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上述电池模组,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有冷却液通道,相邻所述液冷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电芯热失控发生时,每个电芯仅对其相邻的一个电芯产生影响,保证电池系统中最多仅两个电芯同时发生热失控,并且由于电芯大面与液冷板接触,电芯热失控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会被液冷板和液冷板内的冷却液吸收,能够对热失控电芯降温处理,从而对电芯的热失控蔓延进行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技术也在不断的迭代更新。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现有技术中,常采用高镍三元电池,并采用大电芯,且电池无模组技术(cell to pack,简称ctp)、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ell to chassis,简称ctc)以及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ell to body,简称ctb)电池系统方案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2、然而,伴随着高能量密度、大电量电池系统的出现,热失控防护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及时将电芯热失控影响控制在最小,并且能够给乘客预留充足的逃生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现有技术中,电池系统中的电芯在发生热失控时,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迅速蔓延,使相邻电芯在高温高压气体的影响下逐个发生热失控,导致电池系统热失控难以控制。

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系统热失控难以控制的技术缺陷。

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有冷却液通道,相邻所述液冷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

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表面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块限位板。

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限位板采用环氧树脂板。

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侧端板、中间端板和第二侧端板,所述第一侧端板与所述中间端板之间、所述第二侧端板与所述中间端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直接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设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系统,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干管和多个与所述进水干管连通的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

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系统,所述电池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板、电池框架和顶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电池框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容置空间。

12、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通过间隔设置多块液冷板,相邻液冷板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第一容置空间,并将电芯组件分别设置于各个独立的第一容置空间内,电芯热失控发生时,每个电芯仅对其相邻的一个电芯产生影响,保证电池系统中最多仅两个电芯同时发生热失控,并且由于电芯大面与液冷板接触,电芯热失控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会被液冷板和液冷板内的冷却液吸收,能够对热失控电芯降温处理,从而对电芯的热失控蔓延进行抑制。

13、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有冷却液通道,相邻所述液冷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表面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块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采用环氧树脂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侧端板、中间端板和第二侧端板,所述第一侧端板与所述中间端板之间、所述第二侧端板与所述中间端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直接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8.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设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干管和多个与所述进水干管连通的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板、电池框架和顶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电池框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容置空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有冷却液通道,相邻所述液冷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液冷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表面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块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采用环氧树脂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侧端板、中间端板和第二侧端板,所述第一侧端板与所述中间端板之间、所述第二侧端板与所述中间端板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成操章驰威杨坤郭鹏黄锡运向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宁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