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46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吊装置,具有良好的组装性而能够避免产生异音以及折损。悬吊装置包括:螺旋弹簧,与外筒同轴地设置,且包括设置于两端的支承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圈部之间的弹簧部;弹簧座,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外周,且包括载置所述螺旋弹簧的凹陷部;以及弹簧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弹簧座椅及所述螺旋弹簧之间,其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设置于径方向上外侧的第二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的底部,所述弹簧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设置有空隙。空隙。空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悬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车辆的避震器中,螺旋弹簧以及弹簧作之间设置有弹簧座缓冲件,以吸收车辆行进时的冲击以及噪音。但是,有时因零件之间的公差过大而有组装不良的情况产生。此时,弹簧座缓冲件与弹簧座容易因干涉而产生异音与折损。本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提高组装性为目的。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

316866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悬吊装置,具有良好的组装性而能够避免产生异音以及折损。
[0007]本技术的悬吊装置包括:螺旋弹簧,与外筒同轴地设置,且包括设置于两端的支承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圈部之间的弹簧部;弹簧座,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外周,且包括载置所述螺旋弹簧的凹陷部;以及弹簧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螺旋弹簧之间,其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设置于径方向上外侧的第二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的底部,所述弹簧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设置有空隙。
[000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座缓冲件包括: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中间部,从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螺旋弹簧延伸地设置;以及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其中所述空隙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侧。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从所述外筒的旋转轴观看所述弹簧座缓冲件的视角下,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旋转轴相连而延伸地形成有第一线部,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旋转轴相连而延伸地形成有第二线部,所述空隙从所述第一线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线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侧交叉处。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空隙的宽度从所述第二线部向所述第一线部形成为渐宽。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座缓冲件还包括隆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壁部设置在所述径方向的外侧,所述空隙设置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隆起部之间。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座缓冲件还包括外缘部,相对于所述隆起部设置在所述径方向的外侧,所述外缘部邻接地设置于所述隆起部。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空隙设置在远离车辆的中心侧。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座缓冲件还包括螺旋弹簧承接部,形成为凹
状以承接所述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承接部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凹陷的深度,大于所述螺旋弹簧承接部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凹陷的深度。
[0015]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悬吊装置中,弹簧座与弹簧座缓冲件之间设置有在径方向外侧的空隙。因此,在进行组装或者悬吊装置在运作时,弹簧座缓冲件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而吸收零件之间的公差以及防止干涉造成的异音。据此,本技术的悬吊装置具有良好的组装性而能够避免产生异音以及折损。
[0016]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悬吊装置沿着旋转轴A观看的局部上视图。
[0019]图3A是图2隐藏螺旋弹簧后沿着B

B剖线的截面图。
[0020]图3B是图2隐藏螺旋弹簧后沿着D

D剖线的截面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悬吊装置;
[0023]110:螺旋弹簧;
[0024]112:支承圈部;
[0025]114:弹簧部;
[0026]120:外筒;
[0027]130:弹簧座;
[0028]132:凹陷部;
[0029]132a:第一壁部;
[0030]132b:第二壁部;
[0031]132c:底部;
[0032]140:弹簧座缓冲件;
[0033]141:第一端部
[0034]142:第二端部
[0035]143:中间部
[0036]144:隆起部
[0037]145:外缘部
[0038]146:螺旋弹簧承接部;
[0039]150:空隙;
[0040]A:旋转轴;
[0041]C:轴方向;
[0042]Fr:车辆前侧;
[0043]L1:第一线部;
[0044]L2:第二线部;
[0045]R:径方向;
[0046]Rr:车辆后侧;
[0047]T1、T2: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悬吊装置沿着旋转轴A观看的局部上视图。图3A是图2隐藏螺旋弹簧后沿着B

B剖线的截面图。图3B是图2隐藏螺旋弹簧后沿着D

D剖线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悬吊装置100例如是保持车辆(未图示)行进稳定的装置,且与车辆的前后轮胎(未图示)连接。图1所示例的悬吊装置100设置于车辆的前方(前悬吊装置),悬吊装置100整体形成为沿着旋转轴A从车辆前侧Fr向车辆后侧Rr倾斜;反过来说,若悬吊装置100设置于车辆的后方(后悬吊装置)则形成为沿着旋转轴A从车辆后侧Rr向车辆前侧Fr倾斜,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附图中的车辆前侧Fr以及车辆后侧Rr等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中各构件的位置关系。以下将搭配图1至图3B说明本实施例的悬吊装置100的具体结构。
[0049]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悬吊装置100包括螺旋弹簧110、外筒120、弹簧座130以及弹簧座缓冲件140。螺旋弹簧110与外筒120以旋转轴A为轴心同轴地设置,且螺旋弹簧110包覆外筒120于其内部。螺旋弹簧110包括设置于两端的支承圈部112(如图2,附图仅示例一端)、以及设置于支承圈部112之间的弹簧部114(如图2)。也就是说,螺旋弹簧110的支承圈部112连接于其他构件以承受力,受力的弹簧部114沿着旋转轴A的方向压缩与伸展。弹簧座130设置于外筒120的外周,且形成为圆盘状以承接螺旋弹簧110(附图仅示例位于下侧的弹簧座130)。弹簧座缓冲件140设置于弹簧座130与螺旋弹簧110之间。以上为悬吊装置100的已知结构,本说明书不再对此详细地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仅探讨位于下侧的弹簧座130的结构,因为位于上侧的弹簧座为可旋转的结构,并没有吸收公差的必要。相对于此,位于下侧的弹簧座130是固定端,且需要承重悬吊装置100作动时的负重,需要较为良好的组装性,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另外,本实施例的弹簧座缓冲件140例如是具有弹性的橡皮所构成,但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由其他具有缓冲效果的材料构成,不以橡皮为限。
[0050]请参考图3A,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座130包括载置螺旋弹簧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弹簧,与外筒同轴地设置,且包括设置于两端的支承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圈部之间的弹簧部;弹簧座,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外周,且包括载置所述螺旋弹簧的凹陷部;以及弹簧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螺旋弹簧之间,其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设置于径方向上外侧的第二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的底部,所述弹簧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设置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缓冲件包括: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中间部,从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螺旋弹簧延伸地设置;以及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其中所述空隙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外筒的旋转轴观看所述弹簧座缓冲件的视角下,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旋转轴相连而延伸地形成有第一线部,且所述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智晶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