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00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将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取出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好,可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用作耐高温环境下的交流电传 导材料。
技术介绍
碳纳米管(CNT)本身具有独特的高电导率,能够通过较大的电流密度,与聚合物复合可极 大地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在电磁屏蔽、吸波、红外隐身、过电流保护器、防静 电、导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有关聚合物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交流电传导性能研究文献,主要涉及到环氧树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较低温度树脂体系,而对耐高温复合材料交流电传 导性能的研究较少。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可通过不同成型加工方法制得 厚、薄和形状复杂的制件,但PEEK有很高的熔点和熔体黏度,碳纤维及多壁碳纳米管 (MWNT)极难在PEEK熔体中呈单根均匀分散。为此,目前一般采取固体合金化方法,使 MWNT在短切、解缠的同时,与PEEK粉体实现混合和均匀分散,制得PEEK/MWNT复合材 料,但这种方法存在下述弊端由于纤维在熔体中的流动取向,因而这种材料成型件的导电 行为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 在的导电行为各向异性缺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碳纤维、碳纳米管填充聚醚醚酮,制备出具有优 异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A) 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_89%的聚醚醚酮和1一10%的碳纳米管进 行机械共混;B) 将步骤A)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TC ±3 。C的温度下放置3h, 或在160 。C士3'C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O. 02%,干燥过程中颗粒材料 应散放于盘中,颗粒材料厚度约2. 5 cm;C)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将步骤B)得到的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 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TC,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 370 'C,前段温度380 390 。C,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 220 °C, 螺杆转速为50 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材料成型件的导电行为各向同性,并且该复合材料制备工 艺方法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采 用本专利技术的相似方法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l:将复合材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按照聚醚醚酮89%,碳纤维10%,碳纳米管1%机械共混,然后将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 ±3) 'C的温度下放置3h,直至水分 少于0.02%。干燥时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厚度约2.5cm;从空气循环炉中取出后再将颗 粒材料置于料筒屮,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TC,有冷 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保证较高的固体输送效率,中段温度360 'C,前段温度380'C以 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50 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 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电流传导性能测试,其体积电阻率为10"ohm"cm。 实施例2:将复合材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按照聚醚醚酮7 9%,碳纤维11%,碳纳米管10%机械共混,然后将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60 土3)'C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 少于0.02%。干燥时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厚度约2. 5cm;从空气循环炉中取出后再将颗 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TC,有冷 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保证较高的固体输送效率,中段温度370 'C,前段温度390 'C以 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20 'C,螺杆转速为60 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 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电流传导性能测试,其体积电阻率为109Ohm-cm。实施例3:将复合材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按照聚醚醚酮80%,碳纤维15%,碳纳米管5%机械 共混,然后将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 ±3) 'C的温度下放置3 h,直至水分少于0.02%。干燥时材颗粒料应散放于盘中,厚度约2.5cm;从空气循环炉中取出后再将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C,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保证较高的固体输送效率,中段温度360 'C,前段温度390 'C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20 'C,螺杆转速为60 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电流传导性能测试,其体积电阻率为101QOhm-cm。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A)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B)将步骤A)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干燥过程中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颗粒材料厚度约2.5cm;C)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将步骤B)得到的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全文摘要,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将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取出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好,可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文档编号B29C45/76GK101555342SQ200910051159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洲 周, 健 李 申请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 B)将步骤A)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 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干燥过程中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颗粒材料厚度约2.5cm; C)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将步骤B)得到的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 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周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