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43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涉及刹车片技术领域,包括刹车盖,所述刹车盖内侧面开设有刹车槽,所述刹车槽内设置有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左端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右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右端连接有推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动效果好、安全稳定和实用性强的优点。定和实用性强的优点。定和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刹车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刹车片是构成制动系统的重要结构之一,直接影响着制动系统的工作质量,通常分为鼓式、盘式和碟刹的方式,其中,鼓式刹车的方式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以及强大的制动力,因此最为普遍,鼓式刹车主要是在刹车时运用机械传动结构来推动刹车蹄片接触刹车鼓内缘,藉由接触产生的磨擦力来抑制轮胎之转动以达成刹车目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进行制动减速,在这种使用环境下,刹车蹄片接触面的结构会摩擦损耗,发生形变,一定时间后,会影响刹车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安全隐患,同时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大量的制动减速操作,导致刹车蹄片被频繁推动,一方面会引起过多震动和不稳定,相关推动结构的摩擦接触面常常被外界杂质影响,降低接触稳定性,另一方面会提高润滑油的用量和消耗量,但是润滑油过多后会导致润滑油泄露,引起其他不良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
[0004]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包括刹车盖,所述刹车盖内侧面开设有刹车槽,所述刹车槽内设置有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左端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右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右端连接有推动结构;其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部、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所述调节部延伸出所述刹车盖并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和所述第二调节中心的位置,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和所述第二调节中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左端,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能够绕所述第一调节中心转动,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能够绕所述第二调节中心转动,所述推动结构用于在运动后推动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运动;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刹车槽内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端部连接固定有位于刹车盖外部的制动臂,所述驱动杆上固定有位于安装腔内的推动轮,所述推动轮上凸设有两处相互对称的弧形凸起,所述推动轮前后两侧分别接触有延伸出安装腔的第一滑动推力部和第二滑动推力部,所述第一滑动推力部包括位于安装腔外部并且能够自转的第一外滚体,所述第二滑动推力部包括位于安装腔外部并且能够自转的第二外滚动体,所述第一外滚体与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右端接触,所述第二外滚体与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右端接触。整个新型刹车片装置中,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外侧与刹车槽内壁之间设置跟随轮胎转动的转动圈,当推动结构运动后,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会朝刹车槽内壁移动,最终与转动圈之间产生摩擦,实现摩擦制动,其中,第一滑动推力部和第二滑动推力部分别通过第一外滚体和第二外滚体,与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接触,从而实现滚动接触,降低了接触面积,进而尽
可能降低外界杂质对接触面的影响,提高推动稳定性,进一步地,利用安装腔的设置,将推动轮、第一滑动推力部和第二滑动推力部的部分结构,与外界隔开,从而大大降低相对移动频繁的推动轮表面被外界杂质影响,减少产生不稳定和震动情况的发生,更关键的是,润滑油能够注入在安装腔内,利用安装腔的密封让润滑油充分在频繁相对滑动的推动轮上覆盖,即使存在相对较多的润滑油也不会泄露出安装腔,从而提高稳定性和制动效果,并提高整个推动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一定时间后,由于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先转动再接触,其上摩擦片充分接触的一侧会有较多磨损,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松开调节结构,并转动调节结构的调节部,使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之间的距离变远,调节后再固定好调节部,之后再进行刹车时,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第一弧形刹车蹄片与第二弧形刹车蹄片的初始角度发生改变,二者与转动圈接触的角度范围更大,以此来补偿由于过度磨损造成的制动不可靠的问题,同时在磨损前和磨损后的相同制动臂摆动幅度下,能够产生相似的摩擦力,让用户制动操作行程与之前一致,不会出现刹车不稳定和不可靠,从而保证用户体验。
[0005]优选地,驱动杆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接通有穿出所述弧形凸起表面的注油道。通过注油孔的设置,能够直接连接油液管路或其他润滑油存储结构,将润滑油直接从外部注入到注油道内,然后通过注油道穿出弧形凸起表面,让润滑油直接从驱动轮的弧形凸起表面流出,直接参与润滑待摩擦接触面,从而提高润滑效果,并且基于安装腔的密封,不会让润滑油过多泄露,进一步保证了润滑效果。
[0006]优选地,调节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刹车槽内壁的卡位轨道,所述第一调节中心与所述第二调节中心卡设在所述卡位轨道内并且能够沿所述卡位轨道滑动,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第一调节中心与所述第二调节中心之间并且穿过所述卡位轨道。通过卡位轨道来对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进行限位,在调节部的转动过程中,从而能够保证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只能沿卡位轨道滑动,不会发生意外移动,也就不会让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发生异动。
[0007]优选地,调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和所述第二调节中心的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侧面设置相互对称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调节轮底部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出所述刹车盖并且连接固定有操作头,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外螺纹锁合的螺母。调节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相互对称,当调节轮转动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推动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并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使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同时进行移动,保证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的位置相互对称,二者上的摩擦片会同时与转动圈相互接触,产生稳定均匀的制动摩擦力;进一步地,调节杆穿出刹车盖,让操作头位于刹车盖外部,当需要进行调节时,用户依次松开两个螺母,然后转动操作头,转动预设角度后,再依次在刹车盖外壁上拧紧两个螺母,使调节轮底面充分与刹车盖内壁接触,同时调节杆在外螺纹的限位下,无法发生周向和轴向位移,以此形成可靠固定。
[0008]优选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包括开设在左端的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一调节中心的弧形侧面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壁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调节中心的垂直侧面与所述调节轮接触;所述第一调节中心顶部侧面凸设有第一弧形凸条,所述第一弧形凸条与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顶面接触。第一弧形槽内卡入第一调节中心,在
弹性结构的作用下,第一弧形槽内壁与第一调节中心的弧形侧面可靠接触,第一调节中心的垂直侧面与调节轮可靠接触;第一弧形凸条能够对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左端进行限位,避免其进行竖向方向的异动。
[0009]优选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包括开设在左端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调节中心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二调节中心的弧形侧面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壁相互接触,所述第二调节中心的垂直侧面与所述调节轮接触;所述第二调节中心顶部侧面凸设有第二弧形凸条,所述第二弧形凸条与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顶面接触。同样的,第二弧形槽内卡入第二调节中心,在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刹车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刹车盖,所述刹车盖内侧面开设有刹车槽,所述刹车槽内设置有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左端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右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右端连接有推动结构;其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部、第一调节中心和第二调节中心,所述调节部延伸出所述刹车盖并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和所述第二调节中心的位置,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和所述第二调节中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左端,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能够绕所述第一调节中心转动,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能够绕所述第二调节中心转动,所述推动结构用于在运动后推动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和第二弧形刹车蹄片运动;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刹车槽内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端部连接固定有位于刹车盖外部的制动臂,所述驱动杆上固定有位于安装腔内的推动轮,所述推动轮上凸设有两处相互对称的弧形凸起,所述推动轮前后两侧分别接触有延伸出安装腔的第一滑动推力部和第二滑动推力部,所述第一滑动推力部包括位于安装腔外部并且能够自转的第一外滚体,所述第二滑动推力部包括位于安装腔外部并且能够自转的第二外滚动体,所述第一外滚体与所述第一弧形刹车蹄片右端接触,所述第二外滚体与所述第二弧形刹车蹄片右端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刹车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接通有穿出所述弧形凸起表面的注油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刹车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刹车槽内壁的卡位轨道,所述第一调节中心与所述第二调节中心卡设在所述卡位轨道内并且能够沿所述卡位轨道滑动,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第一调节中心与所述第二调节中心之间并且穿过所述卡位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刹车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调节中心和所述第二调节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华剑夏兴谢慧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萝贝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