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67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第三焊齿行、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焊齿,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中的所有第一焊齿呈矩形阵列分布;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二焊齿,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中的所有第二焊齿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焊齿和第二焊齿均为横截面从各自靠近预焊焊头本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的正四棱台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箔材损伤,裁切掉的废料聚拢,不飞散,不会污染电芯;保证预焊后箔材平整,箔材不起鼓,使用效果好。效果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


[0001]本技术属于超声波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

技术介绍

[0002]超声波焊接是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的过程,将50/60HZ的频率转换成20KHZ以上,利用高频超声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要焊接的金属表面,通过工作表面及内在分子间的摩擦而使传导到接口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此工件本身的熔点时,使工件焊接口迅速溶化,继而填充于接口间的空隙,当振动停止,工件同时在一定的压力下冷却定型,便达成完整的焊接。锂离子电池焊接工序主要包括:电芯定位、负极预焊、负极裁切、负极主焊、极耳清洁、极耳整形、贴胶、正极预焊、正极裁切、正极主焊、极耳清洁、极耳整形、贴胶等工序。预焊首先将箔材进行预焊接,裁切是将多余的箔材裁切掉,主焊则是将箔材与极耳tab片进行焊接。目前现有的技术中,由于要经过两次焊接,预焊印包裹主焊印,所以很容易会出现焊裂的情况,此外,由于预焊焊头焊齿结构的不同,部分设计会存在箔材粘焊头而导致箔材破损的情况。箔材破损后会导致DCIR增大,并且随着后期使用过程中,箔材破损的断裂尺寸会越来越大,存在整片断掉的可能性。当正极片整片断掉时,该支电芯会存在低容、DCIR增大等异常,当负极片整片断掉时,该支电芯可能会存在析锂等,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电芯在模组当中一致性差,导致存在安全风险,并影响其长期循环性能。
[0003]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预焊焊头焊齿结构,减少对箔材的损伤,减少焊裂的情况,并避免粘焊头导致箔材破损的情况,同时有益于后续的箔材裁切及极耳主焊,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包括预焊焊头本体,预焊焊头本体头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焊齿单元,焊齿矩阵包括第一焊齿单元和第二焊齿单元,第二焊齿单元位于第一焊齿单元靠近预焊焊头本体头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焊齿单元包括从其远离第二焊齿单元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第二焊齿单元包括从其靠近第一焊齿单元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焊齿,且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中的所有第一焊齿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之间的间距与第三焊齿行与第四焊齿行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二焊齿,且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中的所有第二焊齿呈矩形阵列分布,且第一焊齿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焊齿之间的间距为1.6
±
0.1mm,第四焊齿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焊齿之间的间距为0.8
±
0.1mm;所述第一焊齿和第二焊齿均为横截面从各自靠近预焊焊头本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的正四棱台形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焊齿行与第一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之间的间距均为0.45
±
0.01mm,第三焊齿行与第四焊齿行之间的间距0.45
±
0.01mm。
[0008]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焊齿行与第四焊齿行之间的间距与第四焊齿行和第五焊齿行之间的间距相等。
[0009]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焊齿行与第四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之间的间距均为0.45
±
0.01mm。
[0010]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齿的高度为0.32
±
0.02mm,第一焊齿的另一端是边长为0.8
±
0.1mm的正方形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齿行、第二焊齿行和第三焊齿行均设置有21个第一焊齿。
[0012]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焊齿的高度为0.32
±
0.02mm,第二焊齿的另一端是边长为0.8
±
0.1mm的正方形结构。
[0013]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焊齿行、第五焊齿行和第六焊齿行均设置有41个第二焊齿。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焊齿分为第一焊齿单元的第一焊齿和第二焊齿单元的第二焊齿,第一焊齿单元的间隙较大,第一焊齿的数量较少,可以降低箔材损伤,预焊后箔材裁切位置位于第二焊齿单元的第五焊齿行处,裁切后可以保证,裁切掉的废料聚拢,不飞散,不会污染电芯;主焊印位于第一焊齿单元的第三焊齿行和第二焊齿单元的第四焊齿行处,第一焊齿单元中第三焊齿行的第一焊齿的间隙较大,焊齿数量较少,可以减少箔材的损伤,第二焊齿单元中第四焊齿行的第二焊齿的间隙较小,焊齿数量较多,保证预焊后箔材平整,箔材不起鼓,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焊齿或第二焊齿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

第一焊齿行;2

第二焊齿行;3

第三焊齿行;4

第四焊齿行;5

第五焊齿行;6

第六焊齿行;7

第一焊齿;8

第二焊齿;9

预焊焊头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包括预焊焊头本体9,预焊焊头本体9头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焊齿单元,焊齿矩阵包括第一焊齿单元和第二焊齿单元,第二焊齿单元位于第一焊齿单元靠近预焊焊头本体9头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焊齿单
元包括从其远离第二焊齿单元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焊齿行1、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实际中可以不止三行,本实施例中以三行为例进行说明,第二焊齿单元包括从其靠近第一焊齿单元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四焊齿行4、第五焊齿行5和第六焊齿行6,实际中可以不止三行,本实施例中以三行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焊齿行1、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焊齿7,且第一焊齿行1、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中的所有第一焊齿7呈矩形阵列分布,这样就使得不管是任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焊焊头本体(9),预焊焊头本体(9)头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焊齿单元,焊齿矩阵包括第一焊齿单元和第二焊齿单元,第二焊齿单元位于第一焊齿单元靠近预焊焊头本体(9)头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焊齿单元包括从其远离第二焊齿单元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焊齿行(1)、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第二焊齿单元包括从其靠近第一焊齿单元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四焊齿行(4)、第五焊齿行(5)和第六焊齿行(6),第一焊齿行(1)、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焊齿(7),且第一焊齿行(1)、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中的所有第一焊齿(7)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二焊齿行(2)和第三焊齿行(3)之间的间距与第三焊齿行(3)与第四焊齿行(4)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焊齿行(4)、第五焊齿行(5)和第六焊齿行(6)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二焊齿(8),且第四焊齿行(4)、第五焊齿行(5)和第六焊齿行(6)中的所有第二焊齿(8)呈矩形阵列分布,且第一焊齿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焊齿(7)之间的间距为1.6
±
0.1mm,第四焊齿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焊齿(8)之间的间距为0.8
±
0.1mm;所述第一焊齿(7)和第二焊齿(8)均为横截面从各自靠近预焊焊头本体(9)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的正四棱台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箔材损伤的预焊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齿行(2)与第一焊齿行(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丹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