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67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涉及电子器件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外置壳组件,包括有铝壳和处于铝壳内部底侧的凹形胶座和固定在铝壳上表侧的连接壳;位于凹形胶座内部的内芯本体;锁紧组件,包括有内置螺筒和固定在内置螺筒上侧的T形环;夹持装配组件,包括有位于铝壳内侧上部位的盖板和固定在盖板上表侧的装配壳和固定在盖板下侧呈环形均布设置的四个推进板;推进板的内侧位于内芯本体表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与相近的推进板之间均设置有转接板,实现可快速对电容器进行拆卸,同时拆卸后电容器能够继续装配使用,同时可快速将内芯本体在铝壳的内部取出,进而实现通过夹持组件对内芯本体的快速取出。的快速取出。的快速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是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后,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0003]但是,在使用电容器后,由于其不具备快速拆卸的功能,因此在对电容器进行拆卸时,大都采用破坏式拆卸方式,由此会导致拆卸后的电容器无法继续装配使用,同时在电容器进行拆卸时,由于不具备对内芯夹持的功能,进而在对内芯进行拆卸时,无法快速对内芯进行更换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存在在对电容器内芯无法快速进行拆取和在拆取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夹持的问题,故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包括,外置壳组件,包括有铝壳和处于所述铝壳内部底侧的凹形胶座和固定在所述铝壳上表侧的连接壳;以及,位于所述凹形胶座内部的内芯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内芯本体上侧位置的绝缘组件;以及,锁紧组件,包括有内置螺筒和固定在所述内置螺筒上侧的T形环;以及,夹持装配组件,包括有位于所述铝壳内侧上部位的盖板和固定在所述盖板上表侧的装配壳和固定在所述盖板下侧呈环形均布设置的四个推进板;所述推进板的内侧位于所述内芯本体表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相近的所述推进板之间均设置有转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盖板上侧位置的两根呈对称设置的引脚。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内置螺筒可带动装配壳的移动,因此在对装配壳和盖板进行拆卸时,可将内置螺筒在连接壳的表侧向上旋转移动,由此内置螺筒会在装配壳的下侧位置旋转,并会对装配壳进行向上推挤,进而可使装配壳快速在连接壳的上侧脱出,且将盖板在连接壳的内部取出,实现可快速对电容器进行拆卸,同时拆卸后电容器能够继续装配使用。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盖板向上移动时,会带动四根推进板向上移动,由此推进板带动转接板的一端向上移动,当转接板被带动旋转撑平放状态后,此时转接板会对抵
接板进行推挤,以此内芯本体的四侧被抵紧,进而推进板会直接带动转接板、抵接板向上移动,并带动内芯本体向上移动,快速将内芯本体在铝壳的内部取出,进而实现通过夹持组件对内芯本体的快速取出。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夹持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外置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中推进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中抵接板和转接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参照图1至图4,为本实用第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通过推进板503向上移动,以此带动转接板505的旋转,并对抵接板504推挤,使内芯本体200的四侧被抵接板504抵紧,实现在更换内芯本体200时,可快速将内芯本体200取出。
[0021]具体的,包括,外置壳组件100,包括有铝壳101和处于铝壳101内部底侧的凹形胶座102和固定在铝壳101上表侧的连接壳104;位于凹形胶座102内部的内芯本体200;位于内芯本体200上侧位置的绝缘组件300;锁紧组件400,包括有内置螺筒401和固定在内置螺筒401上侧的T形环402;夹持装配组件500,包括有位于铝壳101内侧上部位的盖板501和固定在盖板501上表侧的装配壳502和固定在盖板501下侧呈环形均布设置的四个推进板503;内置螺筒401可通过T形环402在装配壳502的下侧位置进行旋转,推进板503的内侧位于内芯本体200表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抵接板504,抵接板504与相近的推进板503之间均设置有转接板505,转接板505旋转到平放状态后,此时转接板505的两端被限位,由此推进板503向上的移动不会在带动转接板505的移动,但是会带动转接板505向上移动,推进板503的上下移动可带动转接板505位于推进板503内侧的端部进行移动,位于盖板501上侧位置的两根呈对称设置的引脚600。
[0022]进一步的,凹形胶座102的上侧固定有与抵接板504下侧相接的定位环板103,绝缘组件300的下侧与抵接板504的上侧相接,经过绝缘组件300和定位环板103将抵接板504抵接,以此使抵接板504稳定的处在铝壳101的内部位置。
[0023]操作过程:将内芯本体200在铝壳101的内部取出时,可通过将内置螺筒401在连接壳104的表侧向上旋转,由此会推动装配壳502在连接壳104的上侧位置移出,并会带动盖板
501在铝壳101的内侧位置向上移动,由此铝壳101会带动四个推进板503移动,以此会带动转接板505的一端向上移动,当转接板505被带动旋转撑平放状态后,此时转接板505会对抵接板504进行推挤,以此内芯本体200的四侧被抵紧,进而推进板503会直接带动转接板505、抵接板504向上移动,并带动内芯本体200向上移动,快速将内芯本体200在铝壳101的内部取出。
[0024]实施例2
[0025]参照图2、3、4,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通过内置螺筒401与连接壳104的表侧螺旋连接,以此将装配壳502稳定的与连接壳104装配在一起,并使盖板501稳定的处在连接壳104内部的位置。
[0026]具体的,连接壳104通过表侧开设的螺纹槽104b与内置螺筒401螺纹连接,装配壳502套设在连接壳104的上表侧,位于螺纹槽104b正上方的连接壳104表侧开设有半圆环口104a,装配壳502的内侧固定有与半圆环口104a相配合的半圆胶圈502a,在装配壳502套设在连接壳104的表侧位置后,此时半圆胶圈502a会卡在半圆环口104a的内部,装配壳502的下侧开设有与T形环402滑动卡接的T形口502b,T形环402处在T形口502b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壳组件(100),包括有铝壳(101)和处于所述铝壳(101)内部底侧的凹形胶座(102)和固定在所述铝壳(101)上表侧的连接壳(104);以及,位于所述凹形胶座(102)内部的内芯本体(200);以及,位于所述内芯本体(200)上侧位置的绝缘组件(300);以及,锁紧组件(400),包括有内置螺筒(401)和固定在所述内置螺筒(401)上侧的T形环(402);以及,夹持装配组件(500),包括有位于所述铝壳(101)内侧上部位的盖板(501)和固定在所述盖板(501)上表侧的装配壳(502)和固定在所述盖板(501)下侧呈环形均布设置的四个推进板(503);所述推进板(503)的内侧位于所述内芯本体(200)表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抵接板(504),所述抵接板(504)与相近的所述推进板(503)之间均设置有转接板(505),以及,位于所述盖板(501)上侧位置的两根呈对称设置的引脚(6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104)通过表侧开设的螺纹槽(104b)与所述内置螺筒(401)螺纹连接,所述装配壳(502)套设在所述连接壳(104)的上表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螺纹槽(104b)正上方的所述连接壳(104)表侧开设有半圆环口(104a),所述装配壳(502)的内侧固定有与所述半圆环口(104a)相配合的半圆胶圈(502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容器内芯夹持组件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壳(502)的下侧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唐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特高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