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71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包括底板和钩板,所述钩板的两端均通过回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回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钩板翻转的弹性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并驱动所述钩板回转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钩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定位销,所述钩板上设置有在其回转状态下可供所述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通过将捞爪的钩板设计成可回转的机构,做到L型式样到I型式样的自动形态的切换,有效的降低对设备工作空间的要求,实现了在狭窄的宽度空间内进行作业。内进行作业。内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属于自动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工业机器人进行产品的搬运和码垛,即利用机器人通过相应的伺服夹紧机构驱动捞爪对产品进行搬运,而为了搬运的方便,一般都会在装载产品的箱体两侧开设对应的槽口,便于捞爪插入后取放产品。
[0003]传统的捞爪机构,通过工件直接锁附的方式或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形成L型不可变的捞爪式样,此式样捞爪工作时对设备工作空间要求较大,无法满足某些特殊需求的码放形式。例如那种对于空间要求非常高的码放形式,如图6所示的是“日”字型码放方式,如图7所示的是“田”字型码放方式,要求相邻两摞产品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0mm,常规的固定结构的L型捞爪所需的宽度空间过大,无法配合工业机器人伸入至两摞产品之间的间隙内完成码放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通过将捞爪的钩板设计成可回转的机构,做到L型式样到I型式样的自动形态的切换,有效的降低对设备工作空间的要求,实现了在狭窄的宽度空间内进行作业。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包括底板和钩板,所述钩板的两端均通过回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回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钩板翻转的弹性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并驱动所述钩板回转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钩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定位销,所述钩板上设置有在其回转状态下可供所述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
[0006]前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销孔,所述销孔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钢丝孔,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销孔内,所述定位销通过穿过所述钢丝孔的第一钢丝绳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定位销上方的销孔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
[0007]前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第二钢丝绳,且所述第二钢丝绳的末端通过压紧块固定在所述钩板上,且所述钩板在翻转状态下,所述第二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
[0008]前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丝绳松弛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钩板在翻转状态下定位销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的长度。
[0009]前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上端部边缘处设置有倾斜导向面。
[0010]前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端部边缘处还设置有
用于限制所述钩板回转角度的限位块。
[0011]前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端部的一侧边缘处纵向设置有过压光电组件以及横向设置光电传感器组件,一侧边缘处设置有间隔纸吸盘组件。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捞爪的钩板设计成可回转的机构,做到L型式样到I型式样的自动形态的切换,有效的降低对设备工作空间的要求,实现了在狭窄的宽度空间内进行作业;2、在翻转状态下通过利用底板上的两根定位销插入至钩板上的定位孔中完成对钩板的固定,实现了钩板具有30KG级的承重能力,保证了其能够完成常规的码垛工作;3、通过同一个驱动机构带动定位销和钩板的转动,并且适当加长了驱动机构与钩板之间钢丝绳的长度,能够很好的控制定位销能够顺利从定位孔中插入和拔出,避免出现卡死情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的背侧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回转过程的示意图;图5是安装了本专利技术可回转的捞爪结构的工业机器人码垛时的示意图;图6是“日”字型码放的俯视图;图7是“田”字型码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包括底板10和钩板20,所述钩板20的两端均通过回转轴50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其中,所述回转轴5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钩板20翻转的弹性件51,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用于克服所述弹性件51的弹力并驱动所述钩板20回转的驱动件11,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钩板20之间通过连接件30连接;所述底板10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定位销14,所述钩板20上设置有在其回转状态下可供所述定位销14插入的定位孔21。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轴50上套装的弹性件51为扭簧,驱动件11为气缸,在初始状态下,气缸对钩板20没有施加作用力,钩板20在扭簧的作用下,处于翻转状态,定位销14插入至对应的定位孔21内,通过定位销14和设置在底板10的下端部边缘处的限位块19,保证了钩板在处于翻转状态时,钩板20相对底板10处于垂直状态。
[0017]所述底板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销孔12,所述销孔12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钢丝孔13,所述定位销14设置在所述销孔12内,所述定位销14通过穿过所述钢丝孔13的第一钢丝绳40与所述驱动件11连接,所述定位销14上方的销孔12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5。
[0018]当需要将捞爪插入至空间较小的码放堆内或者在码放完成后从狭小空间内取出捞爪时,通过驱动件11带动定位销14从定位孔21内抽出,并且利用驱动件11通过连接件30带动钩板20克服扭簧的作用力,使钩板20相对底板回转至齐平状态,使整个捞爪的厚度就
是底板10的厚度,该状态下其上下进出的空间仅需10mm左右即可,能够完全适应如图6或图7所示的狭小空间的码放形式。
[0019]所述连接件30为第二钢丝绳,且所述第二钢丝绳的末端通过压紧块22固定在所述钩板20上,且所述钩板20在翻转状态下,所述第二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如图3所示,第二钢丝绳沿底板10的背面延伸至钩板20的底面,通过压紧块22固定在钩板20底面的前端位置处。
[0020]在需要控制钩板20回转的时候,通过驱动件11同时拉动第一钢丝绳40和第二钢丝绳,由于第二钢丝绳在钩板20回转之前处于松弛状态,因此在前期,钩板20不动作,第一钢丝绳40带动定位销14从定位孔21内抽出。由于本专利技术中设定了所述第二钢丝绳松弛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钩板20在翻转状态下定位销14插入至所述定位孔21内的长度,因此在第二钢丝绳被驱动件11拉紧的时候,定位销14已经完全脱离定位孔21,不会对钩板20的回转产生任何的阻力,在驱动件11继续上拉第一钢丝绳40和第二钢丝绳的过程中,第一钢丝绳40带动定位销14在销孔12内继续压缩复位弹簧15,而第二钢丝绳带动钩板20克服扭簧的作用力使其进行回转,相对底板回转至齐平状态,此时捞爪的厚度就是底板10的厚度。
[0021]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钢丝绳的长度设计的略长一些,保证在钩板20在翻转状态时,第二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实现了仅需通过同一个驱动件即可完成对定位销和钩板的驱动,并且实现了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包括底板(10)和钩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板(20)的两端均通过回转轴(50)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其中,所述回转轴(5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钩板(20)翻转的弹性件(51),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用于克服所述弹性件(51)的弹力并驱动所述钩板(20)回转的驱动件(11),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钩板(20)之间通过连接件(30)连接;所述底板(10)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定位销(14),所述钩板(20)上设置有在其回转状态下可供所述定位销(14)插入的定位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转的捞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销孔(12),所述销孔(12)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钢丝孔(13),所述定位销(14)设置在所述销孔(12)内,所述定位销(14)通过穿过所述钢丝孔(13)的第一钢丝绳(40)与所述驱动件(11)连接,所述定位销(14)上方的销孔(12)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鑫杰许金荣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