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778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5
本公开涉及了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所述线控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管柱总成、手感模拟器和万向节,所述转向管柱总成包括管柱输出轴;所述手感模拟器包括模拟器输出轴;所述管柱输出轴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连接。本公开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管柱总成的管柱输出轴与手感模拟器的模拟器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连接,在对转向管柱总成进行角度调节时,只需要调整管柱输出轴与模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而不需要移动手感模拟器,与相关技术中手感模拟器随转向管柱总成移动相比,车辆上不需要预留供手感模拟器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线控转向系统的占用空间。线控转向系统的占用空间。线控转向系统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由方向盘总成、转向执行总成和主控制器(ECU)三个主要部分以及自动防故障系统、电源等辅助系统组成。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与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相比,取消了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完全由电能控制实现转向,摆脱了传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各种限制,给汽车转向特性的设计带来更多的空间,是汽车转向系统的重大革新。
[0003]相关技术中,线控转向系统中转向管柱总成的输出轴和手感模拟器的输出轴同轴布置,转向管柱总成的输入轴与方向盘连接。当对方向盘进行调节时,例如,对方向盘进行角度调节时,转向管柱总成的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手感模拟器则会随转向管柱总成移动,这就需要在车辆上预留足够的供手感模拟器移动的空间,导致线控转向系统存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不利于线控转向系统在车辆上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线控转向系统,以减小线控转向系统的占用空间。
[0006]本公开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管柱总成、手感模拟器和万向节,所述转向管柱总成包括管柱输出轴;所述手感模拟器包括模拟器输出轴;所述管柱输出轴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节为双联式万向节,所述双联式万向节包括十字轴座、第一节叉和第二节叉,所述十字轴座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节叉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管柱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节叉具有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叉和所述第二节叉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
°
~60
°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柱输出轴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为0
°
~60
°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长度可调;和/或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角度可调。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管柱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横截面呈长腰形,所述管柱输出轴包括第一配合段,所述第一配合段插装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且所述第一配合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孔壁适配贴合;和/或所述第六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管柱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管柱输出轴包括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二配合段插装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且所述第二配合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配合槽的孔壁适配贴合;和/
或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管柱输出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和/或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管柱模拟器输出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0012]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
[0013]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线控转向系统,所述线控转向系统设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线控转向系统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包括仪表板横梁和前围板;所述转向管柱总成还包括管柱支架,所述管柱支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手感模拟器与所述仪表板横梁或所述前围板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包括驾驶舱,所述手感模拟器设在所述驾驶舱内。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包括前舱,所述手感模拟器设在所述前舱内。
[0017]本公开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管柱总成的管柱输出轴与手感模拟器的模拟器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连接,一方面,利用万向节可以实现管柱输出轴与模拟器输出轴之间转向力的传递;另一方面,使得管柱输出轴与模拟器输出轴可以不同轴布置,例如,管柱输出轴与模拟器输出轴呈锐角布置。由此,在对转向管柱总成进行角度调节时,例如,通过调节转向管柱总成的角度实现方向盘的角度调节时,只需要调整管柱输出轴与模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而不需要移动手感模拟器,与相关技术中手感模拟器随转向管柱总成移动相比,车辆上不需要预留供手感模拟器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线控转向系统的占用空间。另外,模拟器输出轴的布置位置和布置角度不受管柱输出轴的限制,使得手感模拟器的布置更加灵活。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具有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万向节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的A

A向视图。
[0021]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0022]图5是图2的B

B向视图。
[0023]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线控转向系统100;
[0026]转向管柱总成1;管柱输入轴11;管柱输出轴12;第一连接槽121;管柱支架13;
[0027]手感模拟器2;助力模块21;减速机构22;模拟器输出轴221;第二连接槽2211;
[0028]万向节3;十字轴座31;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节叉32;第三连接部321;第四连接部322;第一配合槽3221;第一连接孔3222;第二节叉33;第五连接部331;第六连接部332;第二配合槽3321;第二连接孔3322;
[0029]仪表板横梁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100包括转向管柱总成1、手感模拟器2和万向节3,转向管柱总成1包括管柱输出轴12,手感模拟器2包括模拟器输出轴221,管柱输出轴12与模拟器输出轴221通过万向节3连接。
[0032]本公开实施例的线控转向系统100,转向管柱总成1的管柱输出轴12与手感模拟器2的模拟器输出轴221通过万向节3连接,一方面,利用万向节3可以实现管柱输出轴12与模拟器输出轴221之间转向力的传递;另一方面,使得管柱输出轴12与模拟器输出轴221可以不同轴布置,例如,管柱输出轴12与模拟器输出轴221呈锐角布置。
[0033]由此,在对转向管柱总成1进行角度调节时,例如,通过调节转向管柱总成1的角度实现方向盘的角度调节时,只需要调整管柱输出轴12与模拟器输出轴221之间的夹角,而不需要移动手感模拟器2,与相关技术中手感模拟器随转向管柱总成移动相比,车辆上不需要预留供手感模拟器2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线控转向系统100的占用空间。另外,模拟器输出轴221的布置位置和布置角度不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管柱总成,所述转向管柱总成包括管柱输出轴;手感模拟器,所述手感模拟器包括模拟器输出轴;和万向节,所述管柱输出轴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为双联式万向节,所述双联式万向节包括:十字轴座,所述十字轴座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节叉和第二节叉,所述第一节叉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管柱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节叉具有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叉和所述第二节叉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输出轴与所述模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为0
°
~6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长度可调;和/或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角度可调。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阳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