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方向盘的控制方法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80084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方向盘的控制方法及车辆,该电动调节转向柱包括:安装支架,与安装支架通过安装件旋转连接的第一转向柱,以及与第一转向柱滑动连接的第二转向柱,第二转向柱用于与方向盘连接;电机,固定在第一转向柱上,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伸缩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伸缩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第二转向柱,用于带动第二转向柱进行伸缩,以调节方向盘在第一方向的位置;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用于带动第二转向柱围绕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调节方向盘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个电机实现了方向盘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置调节,降低了空间布置要求。降低了空间布置要求。降低了空间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方向盘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方向盘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化、电动化汽车的快速发展,方向盘的位置电动调节功能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中应用,该功能通常通过电动调节转向柱的伸缩及角度调节实现。
[0003]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电动调节转向柱采用两套独立电机来分别驱动转向柱实现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不利于电动调节转向柱在整车上的布置及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方向盘的控制方法及车辆,以在实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的同时,降低电动调节转向柱在整车中的空间布置要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所述电动调节转向柱包括:
[0007]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安装件旋转连接的第一转向柱,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向柱滑动连接的第二转向柱,所述第二转向柱还与车辆的方向盘连接;
[0008]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向柱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伸缩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其中:
[0009]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柱,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柱进行伸缩,以调节所述方向盘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车头到所述车辆的车尾的方向;
[0010]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向柱围绕所述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柱围绕所述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调节所述方向盘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底盘到所述车辆的车顶的方向。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伸缩件;
[0012]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件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伸缩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离合器,以及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件连接;
[0014]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伸缩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包括:
[0016]伸缩调节丝杠,所述伸缩调节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转动连接,另一
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柱转动连接;
[0017]伸缩调节支架,所述伸缩调节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与所述伸缩调节丝杠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向柱上;
[0018]其中,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伸缩调节丝杠螺纹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传动组件和角度件;
[0020]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度件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角度件。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磁离合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角度件连接;
[0022]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角度件。
[0023]进一步的,所述角度件包括:
[0024]角度调节丝杠,所述角度调节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柱转动连接;
[0025]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母与所述角度调节丝杠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0026]其中,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角度调节丝杠螺纹连接。
[0027]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转向柱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向柱上的电动调节控制器,所述电动调节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和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
[0028]所述电动调节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及控制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和/或所述角度调节组件。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向柱包括上护管,以及与所述上护管连接的芯轴,所示上护管与所示第一转向柱滑动连接,所述芯轴与所述方向盘连接;
[0030]其中,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护管上。
[003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连接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用于保存所述电动调节转向柱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电机的旋转数据,以及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连接状态信息;
[0032]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是否传递到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和所述角度调节组件。
[003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具有以下优势: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该电动调节转向柱包括: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安装件旋转连接的第一转向柱,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向柱滑动连接的第二转向柱,所述第二转向柱还与车辆的方向盘连接;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向柱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伸缩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其中: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柱,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柱进行伸缩,以调节所述方向盘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车头到所述车辆的车尾的方向;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向柱围绕所述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柱围绕所述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调节所述方向盘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为
所述车辆的底盘到所述车辆的车顶的方向。
[0035]由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机来控制驱动伸缩调节组件和/或角度调节组件,其中,通过驱动伸缩调节组件带动第二转向柱进行伸缩,从而实现方向盘在第一方向的位置调整,即方向盘在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上的位置调整;通过驱动角度调节组件带动第二转向柱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方向盘在第二方向的位置调整,即方向盘在底盘到车顶的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调节转向柱仅需要单个电机即可实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功能,相比传统的双电机电动调节转向柱,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响应快、结构简单、布置空间要求低,有利于电动调节转向柱在整车上的布置及普及应用,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整车成本。
[003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向盘的控制方法,以在实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的同时,降低电动调节转向柱在整车中的空间布置要求。
[003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38]一种方向盘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39]在车辆处于预设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整车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转向柱包括: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安装件旋转连接的第一转向柱,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向柱滑动连接的第二转向柱,所述第二转向柱用于与车辆的方向盘连接;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向柱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伸缩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其中: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柱,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柱进行伸缩,以调节所述方向盘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车头到所述车辆的车尾的方向;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向柱围绕所述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柱围绕所述安装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以调节所述方向盘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底盘到所述车辆的车顶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伸缩件;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件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伸缩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离合器,以及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伸缩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调节丝杠,所述伸缩调节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柱转动连接;伸缩调节支架,所述伸缩调节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与所述伸缩调节丝杠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向柱上;其中,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伸缩调节丝杠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传动组件和角度件;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度件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角度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磁离合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角度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连接,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角度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件包括:角度调节丝杠,所述角度调节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柱转动连接;
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母与所述角度调节丝杠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其中,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角度调节丝杠螺纹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转向柱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向柱上的电动调节控制器,所述电动调节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和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电动调节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及控制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和/或所述角度调节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柱包括上护管,以及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友庆马东章晓轩欧阳益郭泉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