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85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包括托架本体,在所述托架本体上开设第一孔,至少两片分瓣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孔内,每片分瓣体均通过螺杆连接托架本体,每片分瓣体的内侧具有开口,各片分瓣体相互抵接,使各开口围合形成可供锥形转子通过的贯通孔;在每片分瓣体的外侧开设至少两个开口槽,弹性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开口槽抵接,弹性件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片分瓣体围合构成的圆形结构及贯通孔可实现锥形转子在进给过程中移动,同时分瓣体的外侧设置弹性件,使分瓣体受力后可沿托架本体中第一孔内部沿径向移动,既不限制锥形转子的进给,同时还能实现对锥形转子的动态支撑,避免其受重力下弯。下弯。下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石油开发行业所使用的采油设备也更新为了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锥形螺杆泵作为石油采油的重要设备被广泛使用,而锥形转子又是锥形螺杆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锥形转子在加工时需要跟随旋风头一同进给加工,由于转子长度较长,在进给过程中尤其是在锥形转子的尾部需要通过支撑结构来支撑,确保对待加工转子的支撑,避免其因重力下弯,目前企业均是采用的木头托架结构,而木头托架结构受限于材料等因素,其结构不稳定,与设备的连接固定也不牢靠,极易出现破损而引起转子加工的损坏,引起产品的报废,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所述托架结构包括托架本体,在所述托架本体上开设第一孔,至少两片分瓣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孔内,每片所述分瓣体均通过螺杆连接托架本体,每片所述分瓣体的内侧具有开口,各片所述分瓣体相互抵接,使各所述开口围合形成可供锥形转子通过的贯通孔;在每片所述分瓣体的外侧开设至少两个开口槽,弹性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开口槽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抵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托架本体的外侧具有第一凸出部,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开设可供螺杆配合的第二孔。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分瓣体的外侧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开设螺纹孔。
[0008]进一步的,在靠近所述第二凸出部处,沿所述第一孔的孔壁处还开设可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的凹陷部。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托架本体的两侧还固接固定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由三块板体一体连接构成三角形,每块所述板体均具有部分与分瓣体的外侧抵接。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托架本体上还开设第三孔以及第四孔。
[0012]进一步的,以所述第四孔为中心,在所述托架本体处还对称开设两个第五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4](一)本技术通过采用托架结构,通过各片分瓣体围合构成的圆形结构及贯通孔可实现锥形转子在进给过程中移动,同时分瓣体的外侧设置弹性件,使分瓣体受力后可沿托架本体中第一孔内部沿径向移动,既不限制锥形转子的进给,同时还能实现对锥形转子的动态支撑,避免其受重力下弯。
[0015](二)进一步的,托架本体的底部通过开设第四孔及第五孔,利用第四孔可实现与丝杆连接,进而实现托架本体与丝杆的联动,保证托架本体随锥形转子的进给方向运动,同样的,第五孔的开设保证托架本体移动的稳定性及导向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中分瓣体与螺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的应用图。
[0020]附图中标记:100、第一凸出部;101、第一孔;102、托架本体;1030、第二孔;103、第三孔;104、第四孔;105、第五孔;106、凹陷部;2、分瓣体;200、开口;201、第二凸出部;202、开口槽;203、螺纹孔;3、螺杆;4、固定架;400、紧固件;401、板体;5、弹性件;6、锥形转子;7、导轨;8、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2]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包括托架本体102,在托架本体102上开设第一孔101,所述第一孔101为圆形孔,至少两片分瓣体2设置于所述第一孔101内。优选的,在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中,所述分瓣体2为三个,每个所述分瓣体2为半圆形,每个分瓣体2共同围合形成圆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孔101的孔径,使所述圆形结构与第一孔101之间形成间隙。每片分瓣体2通过螺杆3与托架本体102螺纹连接,在每片所述分瓣体2的内侧具有开口200,所述开口200为半圆形,各片所述分瓣体2在第一孔101内相互抵接,使各开口200围合形成可供锥形转子6通过的贯通孔。
[0023]相应的,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分瓣体2的形状也可以为除半圆形之外的任意形状,其只要保证分瓣体2在围合后可供锥形转子6通过即可,对此,本技术不作进一步限定。
[0024]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和图3,在每片所述分瓣体2的外侧开设至少两个开口槽202,弹性件5的一部分与开口槽202抵接,弹性件5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孔101的孔壁抵接。优选的,所述弹性件5优选为弹簧,具体的,所述弹簧在各片分瓣体2围合形成的圆形结构的外侧均
布,以保证所述分瓣体2的受力均匀。
[0025]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所述托架本体102的外侧具有第一凸出部100,在第一凸出部100上开设可供螺杆3配合的第二孔1030,在本实施例所述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中,所述第二孔1030为通孔,所述第二孔1030与所述螺杆3间隙配合,可实现螺杆3部分沿所述通孔移动。
[0026]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述分瓣体2的外侧还具有第二凸出部201,所述第二凸出部201上开设螺纹孔203,所述螺杆3具有一部分设置外螺纹并与所述螺纹孔203螺纹连接。
[0027]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和图2,在靠近所述第一凸出部100处,沿所述第一孔101的孔壁还开设可与第一凸出部100配合的凹陷部106。所述凹陷部106的开设位置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00以及第二凸出部201的开设位置对应。
[0028]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为了保证分瓣体2组合形成的圆形结构在锥形转子6的加工过程中不易从第一孔101中脱离,在所述托架本体102的前后两侧还通过紧固件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结构包括托架本体,在所述托架本体上开设第一孔,至少两片分瓣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孔内,每片所述分瓣体均通过螺杆连接托架本体,每片所述分瓣体的内侧具有开口,各片所述分瓣体相互抵接,使各所述开口围合形成可供锥形转子通过的贯通孔;在每片所述分瓣体的外侧开设至少两个开口槽,弹性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开口槽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的外侧具有第一凸出部,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开设可供螺杆配合的第二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锥形转子加工用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瓣体的外侧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张志海姜海龙李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恒信北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