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20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上部左端固定安装有静模;安装座的上部右端活动安装有与静模左右对应的动模;动模与静模凹凸配合连接;静模的右端和动模的左端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嵌入连接管件的半圆槽;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配合管件落下的出料孔;动模和静模上均安装有通气组件,各组半圆槽分别与通气组件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开模时,启动通气组件,通气组件对各组半圆槽通气,有利于半圆槽内的管件与半圆槽脱离,将管件强力推出,便于管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下。由于只有气体推动作用,不存在机械压伤风险;同时可避免因粘料造成的产品报废和刀具损坏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


[0001]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管类切割、倒角、成型等设备在加工时,固定、夹持管件的结构一般采用一对夹模夹住的形式,夹模与管件过赢设计以增加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但是上述结构弊端明显。但卸料时则容易出现难以自然脱落的问题;同时,对较软材质的铝管或铜管加工时,管件时常由于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开模后管件不脱落;在对管件加工过程中,还会出现上一支管件未靠重力自然掉落,下一支管件上料后被一并夹入夹模,造成两支管件报废,有时还会损伤加工的刀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且耽误生产进程。
[0003]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左端固定安装有静模;
[0007]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右端活动安装有与静模左右对应的动模;
[0008]所述动模与静模凹凸配合连接;
[0009]所述静模的右端和动模的左端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嵌入连接管件的半圆槽;
[0010]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配合管件落下的出料孔;
[0011]所述动模和静模上均安装有通气组件,各组半圆槽分别与通气组件连通。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静模固定安装在静模模柄安装板的右端,静模模柄安装板的左端底部固定连接在直板的上端,直板的底部与安装座的上部左端固定连接。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动模固定安装在动模模柄安装板的左端,动模模柄安装板的右端底部固定连接在夹模滑块滑动座的上端,夹模滑块滑动座滑动连接在夹模导向座上,夹模导向座的底部与安装座的上部右端固定连接。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静模的右端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凸键凹槽,所述动模的左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凸键凹槽,动模的左端上下两侧与第一凸键凹槽凹凸配合连接,静模的右端中部与第二凸键凹槽凹凸配合连接。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静模的右端和动模的左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底部分别与外界的压缩空气通入设备连接,两组进气管的顶部分别与静模和动模上的半圆槽连通。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静模和动模上分别开设有气室,静模上的气室位于静模上的半圆槽的左侧,动模上的气室位于动模上的半圆槽的右侧;两组进气管的顶部分别与静模和动模上的气室连通。
[0017]更进一步的,压缩空气的气压为0.4

0.8MP,在开模瞬间产生此气压力与气室截面积乘积的压力将被加工的管子推离夹模。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在开模时,启动通气组件,通气组件对各组半圆槽通气,有利于半圆槽内的管件与半圆槽脱离,将管件强力推出,便于管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下。
[0020]本技术开模时无需设计其它卸料机构,可形成稳定高效的生产环节,可完成3

5秒卸料节拍的高效生产。
[0021]本技术在开模时,由于只有气体推动作用,不存在机械压伤风险。
[0022]本技术在气压作用下,对管件表面产生气压推力,此推力足以迫使管件与夹模强行分离后,顺利自然落料,形成稳定有效的生产环节,同时可避免因粘料造成的产品报废和刀具损坏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主体结构立体图一;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结构正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结构左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主体结构立体图二;
[0028]图5为沿着图3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9]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0030]1.安装座2.出料孔3.进气管4.夹模导向座5.夹模滑块滑动座6.动模模柄安装板7.动模8.静模9.静模模柄安装板10.直板11.第一凸键凹槽12.第二凸键凹槽13.半圆槽14.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3]实施例1
[003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

5,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上部左端固定安装有静模8;安装座(1)固定于设备上;
[0035]安装座1的上部右端活动安装有与静模8左右对应的动模7;
[0036]动模7与静模8凹凸配合连接;
[0037]静模8的右端和动模7的左端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嵌入连接管件的半圆槽13;
[0038]合模时,管件贴合嵌入连接在两个半圆槽13形成的圆柱形凹槽中;
[0039]安装座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配合管件落下的出料孔2;
[0040]加工之后的管件通过出料孔2进行收集;
[0041]动模7和静模8上均安装有通气组件,各组半圆槽13分别与通气组件连通;
[0042]本技术开模时无需设计其它卸料机构,启动通气组件,通气组件对各组半圆槽13通气,有利于半圆槽13内的管件与半圆槽13脱离,将管件强力推出,便于管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下;由于只有气体推动作用,不存在机械压伤风险;同时在气压作用下,对管件表面产生气压推力,此推力足以迫使管件与夹模强行分离后,顺利自然落料,形成稳定高效的生产环节,可完成3

5秒卸料节拍的高效生产;同时可避免因粘料造成的产品报废和刀具损坏问题。
[0043]实施例2
[00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

5,静模8固定安装在静模模柄安装板9的右端,静模模柄安装板9的左端底部固定连接在直板10的上端,直板10的底部与安装座1的上部左端固定连接;
[0045]优选的,动模7固定安装在动模模柄安装板6的左端,动模模柄安装板6的右端底部固定连接在夹模滑块滑动座5的上端,夹模滑块滑动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部左端固定安装有静模(8);所述安装座(1)的上部右端活动安装有与静模(8)左右对应的动模(7);所述动模(7)与静模(8)凹凸配合连接;所述静模(8)的右端和动模(7)的左端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嵌入连接管件的半圆槽(13);所述安装座(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配合管件落下的出料孔(2);所述动模(7)和静模(8)上均安装有通气组件,各组半圆槽(13)分别与通气组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8)固定安装在静模模柄安装板(9)的右端,静模模柄安装板(9)的左端底部固定连接在直板(10)的上端,直板(10)的底部与安装座(1)的上部左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类自动卸料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7)固定安装在动模模柄安装板(6)的左端,动模模柄安装板(6)的右端底部固定连接在夹模滑块滑动座(5)的上端,夹模滑块滑动座(5)滑动连接在夹模导向座(4)上,夹模导向座(4)的底部与安装座(1)的上部右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明马芝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