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52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所述隔热钢夹呈C型槽状,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包裹住刹车盘驱动键端部,刹车盘相邻驱动健上的隔热钢夹的C型槽朝向相反,C型槽脚部通过铆钉与刹车盘驱动键固定,所述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平面加厚,通过加工一道贯穿性或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槽,使头部多了一道气隙,在提高头部热阻的同时,使隔热钢夹与驱动键接触面温度降低50℃左右。键接触面温度降低50℃左右。键接触面温度降低50℃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

技术介绍

[0002]现代飞机在着陆时由于其很高的着陆速度和着陆重量,具备非常大的水平动能,现代飞机着陆的水平动能主要通过安装在飞机起落架上的刹车机轮吸收,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盘通过摩擦力做功吸收能量,将水平动能转化为刹车盘上的内能。在刹车机轮正常工作范围内,刹车盘中心温度最高可达上千度,这些热量在刹车过程及停止后从刹车盘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方式向周边环境和结构扩散,使周边结构材料及镀覆层升温,在高温的持续暴露下,周边结构材料和镀覆层性能需要被限制在能支持飞机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并且在恢复至常温时这些材料及镀覆层不能有影响其后续正常工作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降温手段和设计措施保证刹车机轮材料和镀覆层不会遭受其不能承受的高温,一般是在刹车盘和周边结构之间设置合适的热阻和散热结构,如对隔热屏、驱动键、扭力筒等结构进行合理的热设计。
[0003]轮毂作为机轮组件最重要承力构件,承受着来自飞机起飞着陆时轮胎传递而来的各种地面载荷和轮胎充气载荷,一般由轻质高强度的2014

T6锻铝合金制成,为保证其在服役期间处于适航状态,其设计基线釆用的限制使用温度一般不能超过177℃,因此轮毂和刹车盘之间的热设计显得尤其重要,轮毂和刹车盘之间靠驱动键和钢夹进行传力,其余地方设置隔热屏进行隔热,驱动键和钢夹之间间隙较小(图1),大部分刹车热从该通道由刹车盘传向轮毂,由于该处空间较为紧凑,钢夹和驱动键之间需要传递较大的刹车力和刹车冲击,不能将驱动键和钢夹之间的间隙增大,因此热设计难度较大。
[0004]驱动键和钢夹作为热传递的主要通道,因此热设计的核心在于采取措施增大该处的热阻,本专利技术的核心部件为钢夹,普通的钢夹为C型夹,是直接将C型夹通过两颗不锈钢铆钉的铆接在刹车盘上,其与刹车盘无缝固联,虽然C型夹工艺简单,且能较好的传递刹车力和承受刹车冲击,但由于钢夹与刹车盘无间隙,刹车热很容易从刹车盘传递至钢夹上,再通过钢夹将热量传递至驱动键和轮毂上。本申请是针对该问题做出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防止轮毂性能热暴露后性能下降,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低轮毂刹车后峰值温度的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所述隔热钢夹呈C型槽状,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包裹住刹车盘驱动键端部,刹车盘相邻驱动健上的隔热钢夹的C型槽朝向相反,C型槽脚部通过铆钉与刹车盘驱动键固定,所述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
[0007]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通孔或者盲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槽向开口与C型槽的插入朝向相垂直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C型槽头部的钢板厚度为6

15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截面直径为2

4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C型槽脚部的钢板厚度为1

3mm。
[0012]作为优选,所述C型槽脚部两侧相对设有4个铆钉通孔,所述C型槽脚部通过将铆钉插入相对设置的4个铆钉通孔内与刹车盘驱动键固定连接。
[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巧妙,本专利技术中将钢夹进行改造,通过在原有的C型夹基础上增加一道气隙(图3),使其在保留原有良好加工工艺性和强度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増大了钢夹热阻,降低轮毂刹车后峰值温度。
[0014](2)本技术中的隔热钢夹通过在原有的C型夹基础上,脚部保持不变,设置有4个铆钉孔,便于铆接到刹车盘上,对头部平面加厚,通过加工一道贯穿性或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槽(图4

图5),使头部多了一道气隙,在提高头部热阻的同时,具有较好工艺性和强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气隙将使钢夹与驱动键接触面温度降低50℃左右。。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刹车机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中刹车盘隔热钢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凹槽为通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凹槽为盲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所述隔热钢夹呈C型槽状,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1包裹住刹车盘2驱动键3端部,刹车盘相邻驱动健上的隔热钢夹的C型槽朝向相反,C型槽脚部4通过铆钉5与刹车盘驱动键固定,所述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7。
[0023]所述凹槽为通孔或者盲孔。
[0024]所述凹槽的槽向开口与C型槽的插入朝向相垂直设置
[0025]所述C型槽头部的钢板厚度为6

15mm。
[0026]所述凹槽的截面直径为2

4mm。
[0027]所述C型槽脚部的钢板厚度为1

3mm。
[0028]所述C型槽脚部两侧相对设有4个铆钉通孔8,所述C型槽脚部通过将铆钉插入相对设置的4个铆钉通孔内与刹车盘驱动键固定连接。
[0029]具体实施时,将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包住刹车盘驱动键端部,然后将铆钉插入铆钉通孔内进行固定即可。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设计安装精巧,结构紧凑合理,工作
稳定,使用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廉,能可靠的满足刹车盘工作静强度和寿命要求,可适用于

55℃~800℃安装使用条件。
[003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钢夹呈C型槽状,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1)包裹住刹车盘(2)的驱动键(3)端部,刹车盘相邻驱动健上的隔热钢夹的C型槽朝向相反,C型槽脚部(4)通过铆钉(5)与刹车盘驱动键固定,所述隔热钢夹的C型槽头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通孔或者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向开口与C型槽的插入朝向相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刹车机轮用隔热钢夹,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邱东东高仲阳廖沛霖胡坤周露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鑫航机轮刹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