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D-1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7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于大鼠以外的动物也能够反复施用的抗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PD

1抗体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8月10日、申请号为201780050367.6、专利技术名称为“抗PD

1抗体”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PD

1抗体,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包含大鼠抗牛PD

1抗体的互补链决定区(CDR)的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的抗体的恒定区的抗PD

1抗体。

技术介绍

[0003]免疫抑制受体Programmed death 1(PD

1)和作为其配体的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

L1)是由京都大学本庶佑等人鉴定为抑制过度的免疫响应、与免疫耐受密切相关的因子的分子(非专利文献1:Ishida Y,Agata Y,Shibahara K,Honjo T The EMBO J.,11(11):3887

3895;Nov.1992.)。近年来已表明还参与肿瘤中的免疫抑制,在人类医疗中,开发出阻碍PD

1的作用的抗体药并得到实用化(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OPDIVO(注册商标)”)。
[0004]此前,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针对动物难治性疾病的以PD

1或PD

L1为标靶的免疫细胞疗法的开发,阐明该新型免疫细胞疗法可以横跨疾病并且横跨动物地应用(非专利文献2:Ikebuchi R,Konnai S,Shirai T,Sunden Y,Murata S,Onuma M,Ohashi K.Vet.Res.,42:103;Sep.26,2011.、非专利文献3:Ikebuchi R,Konnai S,Okagawa T,Yokoyama K,Nakajima C,Suzuki Y,Murata S,Ohashi K.Vet.Res.,44:59;Jul.22,2013.、非专利文献4:Ikebuchi R,Konnai S,Okagawa T,Yokoyama K,Nakajima C,Suzuki Y,Murata S,Ohashi K.Immunology.142(4):551

61;Aug.2014.、非专利文献5:Maekawa N,Konnai S,Ikebuchi R,Okagawa T,Adachi M,Takagi S,Kagawa Y,Nakajima C,Suzuki Y,Murata S,Ohashi K.PLoS One.,9(6):e98415;Jun.10,2014.、非专利文献6:Mingala CN,Konnai S,Ikebuchi R,Ohashi K.Comp.Immunol.Microbiol.Infect.Dis.,34(1):55

63;Jan.2011.)。
[0005]但是,由于本专利技术人等此前所制作的抗体为大鼠抗体,因此无法对大鼠以外的动物反复施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Ishida Y,Agata Y,Shibahara K,HonjoT.The EMBO Journal.11(11):3887

3895;Nov.1992.
[0009]非专利文献2:Ikebuchi R,Konnai S,Shirai T,Sunden Y,Murata S,Onuma M,Ohashi K.Vet.Res.,42:103;Sep.2011.
[0010]非专利文献3:Ikebuchi R,Konnai S,Okagawa T,Yokoyama K,Nakajima C,Suzuki Y,Murata S,Ohashi K.Vet.Res.,44:59;Jul.22,2013.
[0011]非专利文献4:Ikebuchi R,Konnai S,Okagawa T,Yokoyama K,Nakajima C,
Suzuki Y,Murata S,Ohashi K.Immunology,142(4):551

61;Aug.2014.
[0012]非专利文献5:Maekawa N,Konnai S,Ikebuchi R,Okagawa T,Adachi M,Takagi S,Kagawa Y,Nakajima C,Suzuki Y,Murata S,Ohashi K.PLoS One,9(6):e98415;Jun.10,2014.
[0013]非专利文献6:Mingala CN,Konnai S,Ikebuchi R,Ohashi K.Comp.Immunol.Microbiol.Infect.Dis.,34(1):55

63;Jan.2011.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大鼠以外的动物也能够反复施用的抗PD

1抗体。
[00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人等确定了能够阻碍牛PD

1与PD

L1的结合的大鼠抗牛PD

1单克隆抗体(5D2)的可变区,并将该可变区基因与牛免疫球蛋白(牛IgG1,其中为了抑制ADCC活性而对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参照图1、图11。氨基酸序号及突变:251E

P,252L

V,253P

A,254G

缺失,348A

S,349P

S;Ikebuchi R,Konnai S,Okagawa T,Yokoyama K,Nakajima C,Suzuki Y,Murata S,Ohashi K.Immunology 2014Aug;142(4):551

561.)。)的恒定区基因组合而得到嵌合抗体基因,培养增殖导入了所得的嵌合抗体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细胞),由此成功地制作出大鼠

牛嵌合抗牛PD

1抗体。此外,确定了大鼠抗牛PD

1单克隆抗体(5D2)的可变区的CDR。本专利技术是根据这些见解而完成的专利技术。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下所示。
[0019](1)一种抗PD

1抗体,其包含(a)L链和(b)H链,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PD

1抗体,其包含(a)L链和(b)H链,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即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即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即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即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即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中,L链可变区和H链可变区来自于大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体,其中,L链可变区为大鼠抗牛PD

1抗体的L链可变区,H链可变区为大鼠抗牛PD

1抗体的H链可变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体,其中,L链可变区具有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H链可变区具有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Lambda链或Kapp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具有相当于人的IgG4的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被导入了使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降低的突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体,其中,大鼠以外的动物为牛,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Lambd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被导入了使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降低的突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其中,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序列号3的氨基酸序列,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具有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列。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具有两条L链和两条H链的四链结构。10.一种医药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作为有效成分。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药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内觉大桥和彦村田史郎冈川朋弘西森朝美前川直也铃木定彦中岛千绘
申请(专利权)人:扶桑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