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BCMA的P329G抗体及其与嵌合抗原受体细胞的组合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68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P329G突变的特异性结合B细胞成熟抗原蛋白(BCMA)的抗体,以及药物组合,所述药物组合包含(i)选自表达分子开关调控型CAR多肽的免疫效应细胞(例如,T细胞、NK细胞)、编码所述CAR多肽的核酸分子、包含所述核酸分子的载体和它们的任意组合;和(ii)所述包含P329G突变的特异性结合BCMA的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的成套药盒、以及所述药物组合在受试者中治疗与BCMA相关的疾病的用途。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BCMA的P329G抗体及其与嵌合抗原受体细胞的组合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抗体工程和细胞免疫学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P329G突变的 特异性结合B细胞成熟抗原蛋白(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的抗体与经工程化以表达分 子开关调控型嵌合抗原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例如,T细胞、NK细胞)的组合,并涉及所述组 合用于治疗与BCMA的表达相关的疾病,例如表达或过表达BCMA的癌症。

技术介绍

[0002]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即CD269,TNFRSF17)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 (TNFRSF)。BCMA是III型跨膜蛋白,在胞外结构域(ECD)中具有TNFR家族成员特征性 的富半胱氨酸结构域(CRD),该结构域形成配体结合基序。BCMA的配体包括B细胞激活因 子(BAFF)和B细胞增殖诱导配体(APRIL),其中B细胞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BCMA 以更高的亲和力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0003]BCMA主要表达在成熟B细胞即浆细胞表面,在正常造血干细胞和非血源组织中不表达, BCMA信号对于长效骨髓浆细胞的生存不可或缺,但非总体B细胞稳态所必需。膜表面BCMA 能够被γ分泌酶酶切而脱落,产生的可溶性BCMA(sBCMA)可能通过封闭BAFF/APRIL 配体结合来降低膜表面BCMA信号传导。临床前模型以及人体肿瘤中发现BCMA在多发性 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中过表达,其上调经典以及非经典NF

κB信号,促进 MM细胞生长、生存、粘附,诱导破骨细胞激活、血管生产、转移及免疫抑制等,BCMA表 达已经成为诊断MM的重要标志物。此外,MM患者血清中sBCMA水平升高,与骨髓中 MM细胞数量呈正比例相关,且其浓度变化与MM预后及治疗应答密切相关。
[0004]鉴于BCMA仅限于表达在浆细胞中,在天然和记忆性B细胞中不表达的特性,BCMA 成为治疗MM的热门靶点,目前已开发了多种靶向药物,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 免疫疗法,其中蓝鸟(Bluebird)公司的Abecma(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

cel)已于2021年 3月份获得FDA批准,用于4线及以上复发难治性MM(RRMM)的治疗,强生(Johnson& Johnson)和南京传奇联合开发的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

cel)也已递交生物制品许可申 请(BLA)。
[0005]Abecma作为首个靶向BCMA的CAR

T细胞疗法,其通过识别并结合多发性骨髓瘤癌细 胞上的BCMA蛋白,导致表达BCMA蛋白的癌细胞死亡。即,其是通过CAR

T细胞上的嵌 合抗原受体(CAR)直接靶向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BCMA蛋白,从而达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 胞的目的。该传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回输体内后的CAR

T细胞活性 缺乏控制,这些CAR

T细胞在体内激活后会持续识别和杀伤表达其靶向抗原的细胞,在某些 情况下(例如肿瘤患者负荷的肿瘤大),大量快速激活的CAR

T细胞会释放海量炎性细胞因 子,使患者产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NT)等严重毒副反应。一项统计 84个临床试验含有2592例患者的荟萃研究显示,接受传统CAR

T细胞治疗后3级以上CRS 和NT发生率分别为29%和28%。虽然大量临床试验发现,发生毒性反应的多数患者在接受 相应处
理后能够快速恢复,也未显著影响抗肿瘤疗效,但毒副反应的处理占用大量临床资源, 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
[0006]由于绝大部分CAR

T细胞(例如,Abecma)靶向的抗原是肿瘤相关抗原(TAA)而非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这些TAA除了在肿瘤细胞上表达之外,在很多正常组织尤其是重 要组织器官往往也存在低水平表达,CAR

T细胞对于所述正常组织的识别杀伤导致“在靶/ 脱肿瘤(On

target/off tumor)”毒性,机体短期内可能能够耐受,但如果长期不能恢复或者缓 解,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例如,临床使用靶向CD19的CAR

T细胞治疗CD19阳性血液肿 瘤,CD19CAR

T细胞除了清除肿瘤细胞,它们也杀伤正常B细胞,CAR

T细胞在体内持续 存在虽然与患者长期无复发地生存密切相关,但也同时导致机体长期B细胞发育不良,体液 免疫缺失,容易引起感染。临床试验表明,接受CD19CAR

T细胞治疗后30天内27

36%淋 巴瘤患者发生细菌感染,9.2

28%患者在一个月后发生病毒感染,需要中位时间6.7个月B细 胞才能恢复,31

64%患者需要接受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此外,CAR

T细胞在体内持续激活 容易导致功能耗竭,损害其抗肿瘤效应,减少其在体内的存续性,从而降低长期治疗效应。
[0007]为了降低CAR

T细胞存在的“在靶/脱肿瘤(On

target/off tumor)”毒性,现有技术中 通常采用以下策略。一种策略是在CAR设计时,将CAR中包含的抗原结合结构域设计为靶 向肿瘤表面高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的靶抗原。另一种策略是,严格控制施用的T 细胞剂量,因为过多的CAR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呈指数级递增,更易引起在靶/脱肿瘤效 应。还有一种策略是,在构建CAR时引入诱导型自杀基因,如诱导型Caspase

9(iCasp9)自杀 基因,当观察到患者发生在靶/脱肿瘤毒性时,施用AP1903(一种能够激活iCasp9的二聚化 化学诱导剂)使CAR

T细胞发生凋亡,减轻毒性(张慧慧等人,自杀基因作为一种“安全性开 关”控制CAR

T细胞毒性的临床前研究,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1,28(3):225

231);也 有利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

TK)基因作为自杀基因,通过施用更昔洛韦治疗诱导 CAR

T细胞发生凋亡的报导。另外,也有报导使用电穿孔转染方法使T细胞瞬时表达CAR, 通过一过性杀伤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Kenderian SS等人,CD33

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receptor T cells exhibit potent preclinical activity against human acute myel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其中:(a)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SSSYYWT(SEQ ID NO:25)所示的CDR H1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H1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氨基酸序列SISIAGSTYYNPSLKS(SEQ ID NO:26)所示的CDR H2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H2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和氨基酸序列DRGDQILDV(SEQ ID NO∶27)所示的CDR H3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H3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RASQSISRYLN(SEQ ID NO:28)所示的CDR L1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L1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氨基酸序列AASSLQS(SEQ ID NO:29)所示的CDR L2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L2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和氨基酸序列QQKYFDIT(SEQ ID NO:30)所示的CDRL3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L3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b)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NDVIS(SEQ ID NO:31)所示的CDR H1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H1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氨基酸序列VIIPIFGIANYAQKFQG(SEQ ID NO:32)所示的CDR H2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H2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和氨基酸序列GRGYYSSWLHDI(SEQ ID NO:33)所示的CDR H3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H3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QASQDITNYLN(SEQ ID NO:34)所示的CDR L1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L1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氨基酸序列DASNLET(SEQ ID NO:35)所示的CDR L2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L2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和氨基酸序列QQAFDLIT(SEQ ID NO:36)所示的CDR L3或由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或所述CDR L3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其中所述氨基酸变化是氨基酸的添加、缺失或取代;例如,其中:(a)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SSSYYWT(SEQ ID NO:25)所示的CDR H1;氨基酸序列SISIAGSTYYNPSLKS(SEQ ID NO:26)所示的CDR H2;和氨基酸序列DRGDQILDV(SEQ ID NO:27)所示的CDR H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RASQSISRYLN(SEQ ID NO:28)所示的CDR L1;氨基酸序列AASSLQS(SEQ ID NO:29)所示的CDR L2;和氨基酸序列QQKYFDIT(SEQ ID NO:30)所示的CDR L3;(b)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NDVIS(SEQ ID NO:31)所示的CDR H1;氨基酸序列VIIPIFGIANYAQKFQG(SEQ ID NO:32)所示的CDR H2;和氨基酸序列GRGYYSSWLHDI(SEQ ID NO:33)所示的CDR H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氨基酸序列QASQDITNYLN(SEQ ID NO:34)所示的CDR L1;氨基酸序列DASNLET(SEQ ID NO:35)所示的CDR L2;和氨基酸序列QQAFDLIT(SEQ ID NO:36)所示的CDR L3;例如,其中:
(a)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2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且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b)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9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且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10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例如,其中:(a)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2的序列,且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的序列;(b)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9的序列,且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10的序列;例如,所述抗体是IgG1、IgG2、IgG3或IgG4抗体;优选地,其是IgG1或IgG4抗体;更优选地,其是IgG1抗体;例如,所述抗原结合片段是Fab、Fab

、F(ab

)2、Fv、单链Fv、单链Fab、双体抗体(diabody)。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其还包含突变Fc结构域,其中根据EU编号的P329位置处的氨基酸突变为甘氨酸(G),与未突变的亲本抗体Fc结构域的Fcγ受体结合相比,突变Fc结构域的Fcγ受体结合降低;例如,所述突变Fc结构域是IgG1、IgG2、IgG3或IgG4抗体的突变Fc结构域,优选地,所述突变Fc结构域是IgG1或IgG4抗体的突变Fc结构域;更优选地,所述突变Fc结构域是IgG1抗体的突变Fc结构域;例如,所述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 ID NO:5所示的重链恒定区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且其中根据EU编号的P329位置处的氨基酸突变为G;例如,所述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 ID NO:5所示的重链恒定区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且其中根据EU编号的P329位置处的氨基酸突变为G;和SEQ ID NO:6所示的轻链恒定区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序列;例如,所述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 ID NO:5所示的重链恒定区序列和SEQ ID NO:6所示的轻链恒定区序列。3.分离的核酸,其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4.包含权利要求3的核酸的载体,优选地所述载体是表达载体。5.包含权利要求3的核酸或权利要求4的载体的宿主细胞,优选地,所述宿主细胞是原核的或真核的,更优选的选自大肠杆菌细胞、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或适用于制备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其它细胞,最优选地,所述宿主细胞是HEK293细胞或CHO细胞。6.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适于表达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的条件下,培养导入有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分离所述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任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宿主细胞回收所述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
7.药物组合,其包含(i)选自表达分子开关调控型CAR多肽的免疫效应细胞(例如,T细胞、NK细胞)、编码所述CAR多肽的核酸分子、包含所述核酸分子的载体、和它们的任意组合;和(ii)包含P329G突变的特异性结合BCMA分子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也称为P329G突变抗体),例如,权利要求2的P329G突变抗体;以及任选地可药用辅料;其中,所述分子开关调控型CAR多肽包含(1)人源化抗P329G突变scFv序列,其中所述scFv序列包含能够特异性结合包含P329G突变的抗体Fc结构域,但不能特异性结合未突变的亲本抗体Fc结构域的如下序列:(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a)氨基酸序列RYWMN(SEQ ID NO:19)所示的重链互补决定区CDR H1、或所述CDR H1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b)氨基酸序列EITPDSSTINYAPSLKG(SEQ ID NO:20)所示的CDR H2、或所述CDR H2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和(c)氨基酸序列PYDYGAWFAS(SEQ ID NO:21)所示的CDR H3、或所述CDR H3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和(ii)轻链可变区,其包含根据Kabat编号的(d)氨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SEQ ID NO:22)所示的轻链互补决定区(CDR L)1、或所述CDR L1的不超过2个氨基酸变化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变化的变体;(e)氨基酸序列GTNKRAP(SEQ ID NO:23)所示的CD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危华锋D
申请(专利权)人:信达细胞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