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及运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016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或者贮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及运送装置,该转移工装包括转运箱,转运箱内部具有空腔,转运箱侧壁上还具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接头,转运箱的底部具有弧形的吸附部,吸附部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时为外凸于转运箱底部的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吸附部变形为内凹于转运箱底部的结构;插管,贯穿转运箱设置,插管在转运箱的竖直方向上可移动设置;转运箱在竖直和水平的方向上可移动,通气接头与负压发生器连接,用于产生吸力以吸附杂质并在吸附部变形后吸附阻燃海绵,插管与正压发生器连接,用于插入海绵底部后吹气以清除底部杂质并辅助阻燃海绵的升起。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阻燃海绵转运的清洁性和效率。的清洁性和效率。的清洁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及运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或者贮存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及运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用阻燃海绵主要应用于汽车饰品中,在汽车阻燃海绵进行具体加工时,需要根据需要在整块的阻燃海绵中切割出所需形状,然后再将该切割后的阻燃海绵从整块海绵中取出转移到下一工序;然而在阻燃海绵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尤其是厚度较大的带有阻燃剂的阻燃海绵在切割面上会产生一定的粉尘杂质,该粉尘杂质一方面会影响作业环境,另一方面也给转运作业带来了不便;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用阻燃海绵的切割后转运多通过机械切割人工转运的方式进行,即在整块海绵上通过机械进行设定形状的自动切割,在切割完成后由作业人员从整块海绵中取出切割后的海绵然后贮存在储料箱内以备下道工序使用;然而上述方式在施工时切割产生的细小杂质长期吸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及运送装置,采用转运工装替代人工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并提供作业效率。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包括:转运箱,所述转运箱内部具有空腔,所述转运箱侧壁上还具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接头,所述转运箱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且该转运箱的底部具有弧形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上具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吸附孔,所述吸附部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时为外凸于所述转运箱底部的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吸附部变形为内凹于所述转运箱底部的结构;插管,贯穿所述转运箱设置,所述插管在所述转运箱的竖直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其中,所述转运箱在外力作用下可在竖直和水平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通气接头与负压发生器连接,用于产生吸力以吸附杂质并在所述吸附部变形后吸附阻燃海绵,所述插管与正压发生器连接,用于插入海绵底部后吹气以清除底部杂质并辅助阻燃海绵的升起。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用于插入阻燃海绵的部分为尖端管径较小的锥状结构。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的外径被配置为在外力消失时,阻燃海绵可依靠自身重力从所述插管上脱落。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插管插入阻燃海绵时,所述插管底部先与阻燃海绵底部接触,并在接触后产生正压气流。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插入至阻燃海绵底部时,所述吸附部产生负压气流,所述转运箱继续下降,使得吸附部与阻燃海绵接触并发生反向变形,至所述转运箱底部与阻燃海绵表面接触停止下降。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被配置为从所述吸附部的中心处穿出。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与所述吸附部在所述转运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在所述吸附部发生反向变形时,跟随所述吸附部朝上移动。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与所述吸附部连接,且连接处的位置大于阻燃海绵的厚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运送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还包括传送平台,所述传送平台上具有放置槽,整块阻燃海绵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所述放置槽上还具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设置在切割阻燃海绵的底部周围,以在所述插管吹气时将底部的杂质吹入至所述集尘槽中。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插管与转运箱底部吸附部的设置,使得插管插入待转运的阻燃海绵底部实现对阻燃海绵底部的杂质清除,而吸附部通过先外凸再内凹的变形设计,实现了对待转运阻燃海绵表面杂质的吸附以及对转运海绵的吸附转移;通过上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解放了人力,而且将杂质粉尘进行了吸除,提高了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中插管插入阻燃海绵中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吸附阻燃海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管与吸附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含整体阻燃海绵);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整体阻燃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的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包括转运箱1和插管2,其中,如图1中所示,转运箱1内部具有空腔,转运箱1侧壁上还具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接头11,转运箱1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且该转运箱1的底部具有弧形的吸附部12,吸附部12上具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吸附孔,吸附部12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时为外凸于转运箱1底部的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吸附部12变形为内凹于转运箱1底部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这里的初始状态是指转运箱1底部与待转运的阻燃海绵没接触之前,这里的外凸在图2中是指吸附部12朝向下方凸起设置;这里的内凹如图3中所示,是指吸附部12朝向上方凸起,使得转运箱1的底面整体贴合在待转运的阻燃海绵上表面上;当然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吸附部12的外凸内凹变形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可以采用橡胶材质的结构,在吸附部12与阻燃海绵上表面接触后配合负压吸附力实现变形;或者利用插管2,通过插管2的提升实现吸附部12的内凹,通过插管2的下压实现吸附部12的外凸等;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管2贯穿转运箱1设置,并且插管2在转运箱1的竖直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如图2中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管2贯穿转运箱1是指沿着转运箱1的竖直方向穿过,其并不与转运箱1内部产生气体的流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箱,所述转运箱内部具有空腔,所述转运箱侧壁上还具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接头,所述转运箱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且该转运箱的底部具有弧形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上具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吸附孔,所述吸附部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时为外凸于所述转运箱底部的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吸附部变形为内凹于所述转运箱底部的结构;插管,贯穿所述转运箱设置,所述插管在所述转运箱的竖直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其中,所述转运箱在外力作用下可在竖直和水平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通气接头与负压发生器连接,用于产生吸力以吸附杂质并在所述吸附部变形后吸附阻燃海绵,所述插管与正压发生器连接,用于插入海绵底部后吹气以清除底部杂质并辅助阻燃海绵的升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用于插入阻燃海绵的部分为尖端管径较小的锥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的外径被配置为在外力消失时,阻燃海绵可依靠自身重力从所述插管上脱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阻燃海绵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插管插入阻燃海绵时,所述插管底部先与阻燃海绵底部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勇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涵洋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