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铅碳挤压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复合铅、碳材料以制备电极片的方法,其制备的电极片,更进一步涉及电极片组及铅碳电池的实质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石化燃料价格高涨,且供应短缺,各类能源的使用成本皆大幅提高;在通盘考虑能源价格以及环境议题,再生能源成为主要大国的核心发展项目,例如风电、潮汐、太阳能发电等,均为现有技术中高速发展的领域。
[0003]然而,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之下,能源的储存与分配,成了该领域发展步调的关键决定因子;前述再生能源仰赖自然界提供的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均受到气候或实时的环境因子所影响;举例来说,习知的太阳能发电系利用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再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然而一般太阳能光电系统使用的蓄电池容易受到太阳光强弱不同所造成电压不稳定影响,使得蓄电池利用太阳能板达到饱和充电的时间不稳定,而反复的不饱和充放电容易造成电池的损坏,并缩短其使用寿命。
[0004]除了前述再生能源的储电网所需,产业应用上对于能耐受不稳定电压及不饱和充放电状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碳挤压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迭料步骤:放置第一碳材于第一铅材及第二铅材之间以获得第一铅碳三明治;及第一挤压步骤:于第一挤压单元及第二挤压单元之间挤压该第一铅碳三明治,以使该第一铅材及该第二铅材与该第一碳材结合,获得第一铅碳极片,其中,该第一铅碳三明治具有第一厚度d1,该第一铅碳极片具有第二厚度d2,该d1与该d2的比例小于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铅材的一面与该第一碳材接触形成第一接合面,另一面为第一受压面,与该第一挤压单元物理接触;该第二铅材的一面相对于该第一铅材与该第一碳材接触形成第二接合面,另一面为第二受压面,与该第二挤压单元物理接触,其中,该第一铅碳三明治的该第一受压面与该第二受压面的间距为该第一厚度d1,该第一铅碳极片的该第一受压面与该第二受压面的间距为该第二厚度d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面的铅碳含量比为1:(0.01至1.0),该第二接合面的铅碳含量比为1:(0.01至1.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挤压单元及该第二挤压单元之间形成工作间距,其中,该第一厚度d1与该工作间距的比例为(1至35):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材为碳纤维织物,其是由选自于活性碳、竹炭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淑惠,吴怀仁,颜志轩,苏子瑞,王仕明,潘柏丞,谢筑婷,萧存皓,陈弘麒,
申请(专利权)人:谢淑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