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89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及其加工方法,属于轴承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模具安装座,模具安装座上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紧工件以便于工件一侧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一夹具;第一夹具包括下膨胀组件、下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下膨胀组件安装在模具安装座上,下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均安装在下膨胀组件上;模具安装座上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紧工件以便于工件另一侧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二夹具。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加工中心替代车床加工此零件时可以修正毛坯的内外圆中心偏差,使得零件位置度非常稳定,从而解决了车床加工因只能复制毛坯外圆的中心而导致加工精度受毛坯精度制约的问题。加工精度受毛坯精度制约的问题。加工精度受毛坯精度制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座用于安装发动机节气门轴的两端轴承。因此轴承座有前端和后端两个,用于切气门轴的支承。为了保证节气门轴总成安装后得到比较理想的运动精度,不产生附加的空载扭矩,轴承座的安装定位外圆要与内部的节气门轴承孔的同心度要达到φ0.05以内,各安装孔与中心座标基准的中心距要控制在
±
0.1以内。传统工艺以3台数控车床组线,其工艺为:夹外圆粗车基准平面、靠基准平面撑内孔车各外圆和槽、夹外圆靠外平面精加工基准面和内孔孔系。
[0003]以上工艺在执行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零件加工后安装孔与轴承孔中心的座标尺寸超差。分析原因在于:因为安装孔在压铸时已经成形,而基准平面和内外圆是机加工成形。基准面加工精度不足导致安装孔座标超差。因为压铸时,由于合模精度的影响,凸模端成形的内孔特征,与凹模端成形的外形特征相互间的位置有一定偏差。所以夹持凸模端成形的外圆来加工凹模端成形的基准平面时,带入了毛坯误差,进而影响了后续加工精度。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及其加工方法。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包括模具安装座,所述模具安装座上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紧工件以便于工件一侧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一夹具;
[0008]所述第一夹具包括下膨胀组件、下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下膨胀组件安装在模具安装座上,下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均安装在下膨胀组件上;
[0009]所述模具安装座上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紧工件以便于工件另一侧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二夹具。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下膨胀组件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支撑座、第一弹簧胀套、第一安装螺钉和第一膨胀芯轴;第一油缸固定连接在模具安装座的底部,第一膨胀芯轴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螺钉与第一油缸上端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模具安装座的上表面,第一弹簧胀套的上端内壁斜面与第一膨胀芯轴的顶部倒圆台形侧壁贴合接触连接,第一弹簧胀套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定位组件上;第一支撑座的下端插接在模具安装座上,第一膨胀芯轴穿过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弹簧胀套。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定位组件包括支撑钉、第一定位插杆、第一定位插杆安装板、第一支撑筒和第一菱形定位销;第一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筒,第一弹簧胀套的下
端卡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筒的内部;第一支撑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撑钉,支撑钉与工件的底部接触,第一支撑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插杆安装板,第一定位插杆安装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插杆,第一定位插杆的顶部与工件的底部接触,第一菱形定位销竖向插接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支撑筒上。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快卸压板、第一下拉杆、防尘盖和压簧;第一膨胀芯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盖,第一下拉杆与防尘盖滑动连接,且第一下拉杆的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一膨胀芯轴的内部,第一下拉杆上套有压簧,且压簧位于第一膨胀芯轴的内部,第一下拉杆的上端插接安装有快卸压板,快卸压板底部与工件的顶部接触。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快卸压板上开设有与第一下拉杆的顶部形状相同的锁紧孔。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一滑槽;第一膨胀芯轴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下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的下端内壁上开设的第一滑槽中。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定位座、第二支撑座、第二油缸、第二菱形定位销、第二菱形定位销安装孔、第二弹簧胀套、气检孔、第二安装螺钉和第二导向组件;第二油缸固定连接在模具安装座的底部,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模具安装座的顶部,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座,第二油缸上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安装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胀套,第二弹簧胀套位于定位座的内部,且第二弹簧胀套顶部的倒圆台形外侧壁与第二弹簧胀套上端内壁斜面接触连接,第二菱形定位销插接在定位座顶部开设的第二菱形定位销安装孔内,且第二菱形定位销顶部凸出于第二菱形定位销安装孔。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的侧部内部开设有两组气检孔,气检孔用来连通定位座和气检传感器。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三滑槽和第二滑杆;第二弹簧胀套的中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固定安装在定位座的内壁上。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一、将工件安装在第一弹簧胀套上,旋转快卸压板使得第一下拉杆锁紧,通过启动第一油缸,第一油缸通过第一安装螺钉带动第一膨胀芯轴在第一滑槽和第一滑杆的限位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膨胀芯轴通过顶部倒圆台形侧壁向外挤压第一弹簧胀套的上端内壁斜面,使得第一弹簧胀套侧壁沿着其开设的断裂线散开,从而实现第一弹簧胀套的外壁与工件的内壁紧密接触,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进行工件一侧表面的加工,加工结束后,旋转快卸压板使得第一下拉杆松开,取下工件;
[0020]二、将工件安装在第二弹簧胀套内部,通过启动第二油缸,第二油缸通过第二安装螺钉带动第二弹簧胀套在第三滑槽和第二滑杆的限位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二弹簧胀套向下移动时由于受到定位座上端内壁斜面的挤压,第二弹簧胀套向内缩将轴承夹紧,进行工件另一侧表面的加工;
[0021]三、通过定位座定位座上的气检孔检测工件外平面与定位座平面的贴合间隙,当间隙大于设定值时,气检传感器将信息发送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控制发出警报。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缩短了工艺路线:取消原工艺的第一工序,直接用原始基准面和内孔定位,
进行外圆加工,从而能够避免原工艺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之间因加工基准转换而产生的误差;
[0024]本专利技术用加工中心替代车床加工此零件时可以修正毛坯的内外圆中心偏差,使得零件位置度非常稳定,从而解决了车床加工因只能复制毛坯外圆的中心而导致加工精度受毛坯精度制约的问题;
[0025]本专利技术进而实现一次装夹多各工件,且可在同一台机器完成,加工效率可比原来提高50%以上;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第一油缸,第一油缸通过第一安装螺钉带动第一膨胀芯轴向下移动,第一膨胀芯轴通过顶部倒圆台形侧壁向外挤压第一弹簧胀套的上端内壁斜面,使得第一弹簧胀套侧壁沿着其开设的断裂线散开,从而实现第一弹簧胀套的外壁与工件的内壁紧密接触,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作用;通过支撑钉、第一定位插杆来定位、支撑工件,通过第一菱形定位销对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支撑筒作径向定位;采用支撑钉对工件定位,可以避开基准面上的压铸过程中留下的工艺凸台,可选择铸造变形相对较少的位置来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包括模具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安装座(1)上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紧工件以便于工件一侧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一夹具(2);所述第一夹具(2)包括下膨胀组件、下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下膨胀组件安装在模具安装座(1)上,下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均安装在下膨胀组件上;所述模具安装座(1)上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紧工件以便于工件另一侧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二夹具(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膨胀组件包括第一油缸(21)、第一支撑座(22)、第一弹簧胀套(29)、第一安装螺钉(213)和第一膨胀芯轴(215);第一油缸(21)固定连接在模具安装座(1)的底部,第一膨胀芯轴(215)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螺钉(213)与第一油缸(21)上端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22)固定安装在模具安装座(1)的上表面,第一弹簧胀套(29)的上端内壁斜面与第一膨胀芯轴(215)的顶部倒圆台形侧壁贴合接触连接,第一弹簧胀套(2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定位组件上;第一支撑座(22)的下端插接在模具安装座(1)上,第一膨胀芯轴(215)穿过第一支撑座(22)和第一弹簧胀套(2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组件包括支撑钉(24)、第一定位插杆(25)、第一定位插杆安装板(26)、第一支撑筒(210)和第一菱形定位销(211);第一支撑座(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筒(210),第一弹簧胀套(29)的下端卡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筒(210)的内部;第一支撑筒(2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撑钉(24),支撑钉(24)与工件的底部接触,第一支撑座(2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插杆安装板(26),第一定位插杆安装板(2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插杆(25),第一定位插杆(25)的顶部与工件的底部接触,第一菱形定位销(211)竖向插接在第一支撑座(22)和第一支撑筒(21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快卸压板(23)、第一下拉杆(27)、防尘盖(28)和压簧(212);第一膨胀芯轴(2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盖(28),第一下拉杆(27)与防尘盖(28)滑动连接,且第一下拉杆(27)的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一膨胀芯轴(215)的内部,第一下拉杆(27)上套有压簧(212),且压簧(212)位于第一膨胀芯轴(215)的内部,第一下拉杆(27)的上端插接安装有快卸压板(23),快卸压板(23)底部与工件的顶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卸压板(23)上开设有与第一下拉杆(27)的顶部形状相同的锁紧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座的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滑杆(214)和第一滑槽(216);第一膨胀芯轴(215)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柏吴勇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