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15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步骤2:获取测试过程中采集的被测车、背景车、路侧设备及交通参与者模型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确定评级。该方法能够根据车载、路侧系统、背景车辆/行人系统输出的数据,按照评价模型,确定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性能评级。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验证评价,为技术创新提供评价依据,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发展和应用的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产业的“新四化”的变革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智能网联汽车效率类应用被逐步推向市场。
[0003]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是V2X技术,V2X即vehicle

to

Everything,是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支撑技术之一,V2X的目的是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目前主流技术是LTE

V2X。V2X效率类应用是指在车辆上安装车载单元,实现与其他车辆、道路、行人以及云端进行数据交互,通过数据交互对交通路况、天气情况、交通事件进行预判,提前做出反应,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
[0004]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功能及性能如何,需要进行体系化的测试评价。
[0005]国内对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测试数据评价研究较少,尚未建立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无法对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国内对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探索较少,未建立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评价需求。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构建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
[0010]步骤2:获取测试过程中采集的被测车、背景车、路侧设备及交通参与者模型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确定评级。
[0011]进一步地,所述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的评价指标,包括测试场景、场景权重、场景分值、测试得分、场景响应结果、场景响应时延、场景响应成功率和场景响应误处理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场景包括:
[0013]前方拥堵提醒、道路施工提醒、前方事故提醒、车辆限行提醒、车内标牌、绿波车速引导、协作式变道、潮汐车道行驶、感知数据共享、协作式车辆汇入、协作式优先车辆通行和协作式交叉口通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场景权重的分值分配过程,包括:
[0015](1):根据V2X效率应用的使用频度及场景复杂度因素建立评估指标层次;
[0016](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0017](3):计算权向量与一致性检验。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还包括:
[0019]其中,测试过程中采集数据的各系统基于相同时钟服务进行校时,确保时间一致性,各系统测试数据基于时间戳进行匹配。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0021]1)获取被测车辆及背景车辆运动状态数据;
[0022]2)获取被测车辆及背景车辆位置数据;
[0023]3)获取被测车辆及背景车辆指示灯及相关提示信息;
[0024]4)获取被测车辆V2X效率应用提醒信息;
[0025]5)把步骤1)

4)获取的测试过程数据处理后,导入所述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进行综合评分;
[0026]6)根据V2X效率类综合评分确定评级。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从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评价需求出发,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验证评价,为技术创新提供评价依据,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参照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1:构建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
[0036]步骤2:获取测试过程中采集的被测车、背景车、路侧设备及交通参与者模型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确定评级。
[0037]其中,步骤1中的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的评价指标,包括测试场景、场景权重、场景分值、测试得分、场景响应结果、场景响应时延、场景响应成功率和场景响应误处理率。
[0038]比如测试场景、场景分值(总和为100)、测试得分如表1所示:
[0039][0040][0041]表1
[0042]场景权重分值分配方法:
[0043]在测试数据分析中,综合考虑不同测试场景在用户日常交通通行环境的使用频度及场景复杂度的不同,识别这些特征各自的权重分值,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值分配:
[0044](1):根据V2X效率应用的使用频度及场景复杂度因素建立评估指标层次。
[0045](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0046](3):计算权向量与一致性检验。
[0047]而效率类场景测试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0048][0049]表2
[0050]上述步骤2:对测试过程采集的被测车、背景车、路侧设备及交通参与者模型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各系统基于相同时钟服务进行校时,确保时间一致性,各系统测试数据基于时间戳进行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步骤2:获取测试过程中采集的被测车、背景车、路侧设备及交通参与者模型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确定评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2X效率类应用评价指标模型的评价指标,包括测试场景、场景权重、场景分值、测试得分、场景响应结果、场景响应时延、场景响应成功率和场景响应误处理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场景包括:前方拥堵提醒、道路施工提醒、前方事故提醒、车辆限行提醒、车内标牌、绿波车速引导、协作式变道、潮汐车道行驶、感知数据共享、协作式车辆汇入、协作式优先车辆通行和协作式交叉口通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V2X效率类应用的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攀科佘红艳杨硕黄伟王松浩李鹏王月红顾静静徐皞邱栋力郝帅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东科智慧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