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724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设置于路侧设备的雷达和摄像头,以及装载于公交车辆车体上的高精度IMU惯导,以及云端管控平台;其中,雷达和摄像头用于获取公交车辆的车辆位置数据;雷达包括: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高精度IMU惯导用于获取公交车辆的惯导RTK定位信息;云端管控平台分别用于接收车辆位置数据和惯导RTK定位信息,生成车身实时数据信息;并根据车身实时数据信息,生成车辆高精度定位数据;车身实时数据信息包括:车辆速度、车辆刹车状态和车辆转向角。可实现不受物理遮挡、天气影响,更精确的对网联公交车进行监测与管控。的对网联公交车进行监测与管控。的对网联公交车进行监测与管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精地图定位技术为地图精度精确到厘米级别,数据维度体现在其包括了除道路信息之外的与交通相关的周围静态信息。高精度地图除了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静态信息,如路网、路形、车道、POI、建筑、路标等,还包含动态的实时交通信息,通过对这两类信息进行融合,形成一个虚拟的全要素空间。
[0003]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可实现全要素3D化,通过高精地图把道路信息、交通事件信息、路侧交通设备信息、障碍物、交通参与物信息,完全重现到虚拟的三维空间。这些信息都有相对坐标和绝对坐标,可以提供物体的精准定位。并且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可预测及模拟交通拥堵情况。
[0004]惯导RTK为加装了惯导系统(惯导系统由陀螺仪+加速计两部分组成)的RTK,即RTK内置高精度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导模块,采用卫星+惯导组合定位的方式解算,实现任意姿态测量,在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路侧设备的雷达和摄像头,以及装载于公交车辆车体上的高精度IMU惯导,以及云端管控平台;所述雷达和摄像头用于获取公交车辆的车辆位置数据;所述雷达包括: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所述高精度IMU惯导用于获取公交车辆的惯导RTK定位信息;所述云端管控平台分别用于接收所述车辆位置数据和惯导RTK定位信息,生成车身实时数据信息;并根据所述车身实时数据信息,生成车辆高精度定位数据;所述车身实时数据信息包括:车辆速度、车辆刹车状态和车辆转向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管控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辆高精度定位数据,匹配车路协同场景,进行路侧及车端数据计算和整合,提供数据分发服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设备用于向所述云端管控平台发送信号优先指令;所述云端管控平台还用于接收所述信号优先指令,与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进行交互,控制交通信号相位变化,实现公交车交通信号优先场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管控平台还根据所述车辆高精度定位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乘车人员上下车情况、车辆速度、路况信息、前方红绿灯信息、站点信息、道路安全信息、公交营运信息以及线路行车环境信息,实现数字孪生场景展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网联公交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端显示屏,装载于公交车辆车体上;所述车端显示屏用于展示数字孪生场景;所述数字孪生场景包括:乘车人员上下车情况、车辆速度、路况信息、前方红绿灯信息、站点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佘红艳杨硕张奕王松浩欧阳波涛唐琳王月红罗平马攀科郭永顺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东科智慧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