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机构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04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传递机构,首先通过第一传动组件接收并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然后通过倾斜传动组件接收并传递第一传动组件输出的动力,最后通过第二传动组件接收并传递倾斜传动组件的动力至发电机内,同时由于倾斜传动组件朝靠近附件机匣的方向倾斜布设;本方案通过附件机匣和支撑组件相互配合以支撑第一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再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构成一条传动独立、结构紧凑及占用空间小的传动链来专门传动发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附件机匣有限的空间内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进而确保发电机的正常工作以提供足够的功率,从而不再影响飞机的升级迭代进度,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机构及航空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结构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的附件机匣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附件机匣上安装于起动机、液压泵和发电机等附件。在发动机启动时,起动机转矩经附件机匣传递至发动机;在发动机工作时,附件机匣提取发动机功率,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液压泵和发电机等附件工作,以保证飞机上液压设备和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
[0003]然而,随着飞机不断的升级迭代,飞机上的电力设备的也相应增加,导致发电机需要提供的功率成倍增加,同时由于附件机匣的内部空间有限,无法简单的通过增加额外的传动结构来进行动力传递,因此,现有的传动系统无法满足其传动需求,使得发电机无法提供足够的功率,进而无法保证飞机上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从而大大影响飞机的升级迭代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及航空发动机,以解决由于航空发动机中的附件机匣的内部空间有限,现有的传动系统无法满足其传动需求,安装于附件机匣上的发电机无法提供足够的功率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包括附件机匣、布设于附件机匣上的支撑组件、可转动地布设于支撑组件上的用于接收并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的第一传动组件、可转动地布设于支撑组件上的用于传递动力至发电机上的第二传动组件以及朝靠近附件机匣的方向倾斜布设并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用于传递动力的倾斜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可转动的布设于支撑组件上。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进一步地,第一级传动组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以传递动力的弹性轴、固定套设于弹性轴上的用于传递动力的薄壁传动轴以及固定套设于薄壁传动轴上的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一锥齿轮。
[0008]进一步地,倾斜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用于传递动力的锥齿轮轴。
[0009]进一步地,第三级传动组件包括与锥齿轮轴上的锥齿轮啮合的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三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圆柱齿轮轴以及与第一圆柱齿轮轴上的圆柱齿轮啮合的用于与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的第二圆柱齿轮轴,锥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与第一圆柱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设为A角,A角呈钝角布设并用于使锥齿轮轴朝靠近附件机匣的方向倾斜布设。
[0010]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布设于附件机匣上的支撑架、布设于支撑架上并对第一锥齿轮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轴承、布设于支撑架上并对第二锥齿轮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轴承、布设于附件机匣上并对锥齿轮轴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轴承、布设于附件机匣上并对第一圆柱齿轮轴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轴承、布设于附件机匣上并对第一圆柱齿轮轴进行支撑的第五支撑轴承、布设于附件机匣上的用于支撑发电机的安装座、布设于附件机匣上并对第二圆柱齿轮进行支撑的第六支撑轴承以及布设于安装座上并对第二圆柱齿轮进行支撑的第七支撑轴承。
[0011]进一步地,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润滑组件,润滑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润滑减速器以输送滑油的第一油管、布设于支撑架内并与第一油管连通的多条润滑油路、布设于支撑架上并与第一油管连通的第一喷油嘴、用于连通燃油调节器以输送滑油的第二油管以及布设于安装座上并与第二油管连通的第二喷油嘴,多条润滑油路用于润滑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支撑轴承和第二支撑轴承,第一喷油嘴用于飞溅润滑锥齿轮轴、第三锥齿轮、第一圆柱齿轮轴、第二圆柱齿轮轴、第三支撑轴承、第四支撑轴承、第五支撑轴承和第六支撑轴承,第二喷油嘴用于飞溅润滑第二圆柱齿轮轴和第七支撑轴承。
[0012]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布设于附件机匣和支撑架之间的用于调节第二支撑轴承和锥齿轮轴之间的同轴度的调整垫。
[0013]进一步地,锥齿轮轴上的锥齿轮为零度弧齿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为零度弧齿锥齿轮。
[0014]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轴承为双联轴承;和/或第二支撑轴承为双联轴承。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其包括上述的动力传递机构。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机构,通过附件机匣和支撑组件对第一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进行支撑,确保第一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工作可靠,动力传递稳定,在动力传递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传动组件接收并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然后通过倾斜传动组件接收并传递第一传动组件输出的动力,最后通过第二传动组件接收并传递倾斜传动组件的动力至发电机内,同时由于倾斜传动组件朝靠近附件机匣的方向倾斜布设,结构紧凑,减少了占用空间;本方案通过附件机匣和支撑组件相互配合以支撑第一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再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倾斜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构成一条传动独立、结构紧凑及占用空间小的传动链来专门传动发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附件机匣有限的空间内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进而确保发电机的正常工作以提供足够的功率,从而不再影响飞机的升级迭代进度,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附件机匣;2、支撑组件;21、支撑架;22、第一支撑轴承;23、第二支撑轴承;24、第三支撑轴承;25、第四支撑轴承;26、第五支撑轴承;27、安装座;28、第六支撑轴承;29、第七支撑轴承;3、第一传动组件;31、弹性轴;32、薄壁传动轴;33、第一锥齿轮;4、第二传动组件;41、第三锥齿轮;42、第一圆柱齿轮轴;43、第二圆柱齿轮轴;5、倾斜传动组件;51、第二锥齿轮;52、锥齿轮轴;6、润滑组件;61、第一油管;62、第一喷油嘴;63、第二油管;64、第二喷油嘴;A、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包括附件机匣1、布设于附件机匣1上的支撑组件2、可转动地布设于支撑组件2上的用于接收并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的第一传动组件3、可转动地布设于支撑组件2上的用于传递动力至发电机上的第二传动组件4以及朝靠近附件机匣1的方向倾斜布设并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3和第二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附件机匣(1)、布设于附件机匣(1)上的支撑组件(2)、可转动地布设于支撑组件(2)上的用于接收并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的第一传动组件(3)、可转动地布设于支撑组件(2)上的用于传递动力至发电机上的第二传动组件(4)以及朝靠近附件机匣(1)的方向倾斜布设并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3)和第二传动组件(4)连接的用于传递动力的倾斜传动组件(5),倾斜传动组件(5)可转动的布设于支撑组件(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级传动组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以传递动力的弹性轴(31)、固定套设于弹性轴(31)上的用于传递动力的薄壁传动轴(32)以及固定套设于薄壁传动轴(32)上的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一锥齿轮(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倾斜传动组件(5)包括与第一锥齿轮(33)啮合的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二锥齿轮(51)以及与第二锥齿轮(51)固定连接的用于传递动力的锥齿轮轴(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三级传动组件包括与锥齿轮轴(52)上的锥齿轮啮合的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三锥齿轮(41)、与第三锥齿轮(41)固定连接的第一圆柱齿轮轴(42)以及与第一圆柱齿轮轴(42)上的圆柱齿轮啮合的用于与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的第二圆柱齿轮轴(43),锥齿轮轴(52)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与第一圆柱齿轮轴(42)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设为A角,A角呈钝角布设并用于使锥齿轮轴(52)朝靠近附件机匣(1)的方向倾斜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2)包括布设于附件机匣(1)上的支撑架(21)、布设于支撑架(21)上并对第一锥齿轮(33)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轴承(22)、布设于支撑架(21)上并对第二锥齿轮(51)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轴承(23)、布设于附件机匣(1)上并对锥齿轮轴(52)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轴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莉娅赵林刘宁致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