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及其涡桨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及其涡桨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999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和涡桨发动机,包括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内分别设置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中的一种和另一种,中壳体内设置端面间隙补偿结构,后壳体上开设有中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回油接口,后壳体内部设中轴承回油通道和后轴承回油通道,后壳体上设出油口;中轴承回油通道在中轴承回油接口和中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中轴承回油滤,后轴承回油通道在后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后轴承回油滤,后壳体上开设有通孔供对应回油滤放入或取出,通孔处可拆卸安装密封盖板。本抽油泵装置采用集成化设计,减少了附件数量和油管数量,侧面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和结构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构壳体设计,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及其涡桨发动机


技术介绍

1、在一些大型动力设备如涡桨发动机、舰船、气垫艇、潜水艇上,都设有中轴承和后轴承零件,例如某型涡桨发动机中,中轴承指支撑压气机转子后端的角接触球轴承,后轴承指支撑涡轮轴悬臂端的滚子轴承,压气机转子和涡轮轴用花键连接。

2、上述中轴承与后轴承相距一定距离,中间隔着火焰筒,因为涡轮轴从中穿过,两者的轴承腔空气是相通的,但从发动机健康监控和可靠性考虑,要各自回油过滤监控,因此传统涡桨发动机上都设置了独立的回油管路和抽油泵。然而航空发动机附件种类繁多,外部管路错综复杂,传统涡桨发动机未对发动机重量、零部件数量指标等有相关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发动机在整体重量、制造成本、油路简化和外观简洁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3、公开号为cn115523033a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集成式附件传动机匣及航空发动机,集成式附件传动机匣包括附件机匣和油滤组件机匣,其中,油滤组件机匣一体铸造成型于机匣体上;油滤组件机匣内部设置有燃油腔和滑油腔;机匣体、机匣盖和油滤组件机匣上一体铸造成型有燃油管路和滑油管路;燃油管路适于连通燃油泵和燃油腔,滑油管路适于连通滑油泵和滑油腔。该结构的集成式附件传动机匣,油滤组件机匣与附件机匣一体铸造成型,燃油管路和滑油管路均一体铸造成型在附件机匣上,消除了工艺孔,减少了连接导套的使用,减轻了集成式附件传动机匣的总重;燃油管路和滑油管路均一体铸造成型,管路连接位置少,有效防止了管路连接处漏油,保证集成式附件传动机匣的防火性能。

4、上述专利虽然也是对航空发动机上零件的集成创新,但一方面其针对的是涡轴发动机,与涡桨发动机具有本质区别,另一方面其滑油泵和油滤组件机匣仍是是分属两个壳体,是两个壳体集成安装在机匣上,其内部的油路仍然错综复杂,无法从根本上简化油路走向,发动机的外观整洁度提升和制造成本降低方面也是有待商榷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油路得以实质简化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包括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内分别设置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中的一种和另一种,所述中壳体内设置端面间隙补偿结构用于消除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的端面间隙,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中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回油接口,后壳体内部设有中轴承回油通道和后轴承回油通道,后壳体上还设有出油口,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连通中轴承回油接口、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出油口,所述后轴承回油通道连通后轴承回油接口、后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出油口;

4、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在中轴承回油接口和中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中轴承回油滤,所述后轴承回油通道在后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后轴承回油滤,所述后壳体上在中轴承回油滤和后轴承回油滤设置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供对应回油滤放入或取出,所述通孔处均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板。

5、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涡桨发动机,其设有如上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所述前壳体内对应的抽油泵齿轮和涡桨发动机的附件机匣传动轴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1)将回油滤直接安装在抽油泵后壳体内,且回油滤处在滑油被抽油泵齿轮抽吸的必经油路上,一方面省去了回油滤壳体的制作、和组装操作,降低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无需在壳体外布设油管引流回油过滤,充分体现了抽油泵装置的集成化设计,减少了附件数量和油管数量,侧面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再者抽油泵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在保证了各类功能的情况下简化了动力设备的整体结构;

8、2)本抽油泵装置将中轴承和后轴承的回油引到后壳体中,各回油接口处平行布管,方便统一管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内分别设置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中的一种和另一种,所述中壳体内设置端面间隙补偿结构用于消除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的端面间隙,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中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回油接口,后壳体内部设有中轴承回油通道和后轴承回油通道,后壳体上还设有出油口,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连通中轴承回油接口、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出油口,所述后轴承回油通道连通后轴承回油接口、后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出油口;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在中轴承回油接口和中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中轴承回油滤,所述后轴承回油通道在后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后轴承回油滤,所述后壳体上在中轴承回油滤和后轴承回油滤设置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供对应回油滤放入或取出,所述通孔处均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轴承回油滤和后轴承回油滤处还设有金属屑信号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后壳体上,所述密封盖板和后壳体之间还夹设有油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承回油接口和中轴承回油滤对应的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后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回油滤对应的通孔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壳体上还开设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上安装放油开关,放油孔和后轴承回油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轴承回油和后轴承回油的出油口共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和后轴承回油通道在空间上平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间隙补偿结构包括分别贴合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的两个活动垫盘及设置在两个活动垫盘之间并对两个活动垫盘产生反向弹力作用的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后轴承抽油泵齿轮均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结构,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轴颈处设置青铜衬套。

10.一种涡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所述前壳体内对应的抽油泵齿轮和涡桨发动机的附件机匣传动轴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内分别设置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中的一种和另一种,所述中壳体内设置端面间隙补偿结构用于消除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的端面间隙,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中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回油接口,后壳体内部设有中轴承回油通道和后轴承回油通道,后壳体上还设有出油口,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连通中轴承回油接口、中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出油口,所述后轴承回油通道连通后轴承回油接口、后轴承抽油泵齿轮和出油口;所述中轴承回油通道在中轴承回油接口和中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中轴承回油滤,所述后轴承回油通道在后轴承回油接口和后轴承抽油泵齿轮之间还设有后轴承回油滤,所述后壳体上在中轴承回油滤和后轴承回油滤设置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供对应回油滤放入或取出,所述通孔处均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轴承回油滤和后轴承回油滤处还设有金属屑信号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后壳体上,所述密封盖板和后壳体之间还夹设有油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后轴承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莉娅刘飞亭张永江黄艳松王酉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