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999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若干张拉件,第一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一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一侧,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二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另一侧,若干张拉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滑坡面另一侧的第二连接体可依靠若干张拉件向滑坡体中的第一连接体施加拉力,以使第一连接体能够主动抵抗滑坡体的滑坡趋势,从而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另外,从两条隧道均可进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从而方便在张拉件出现损耗时及时进行更换,也方便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张拉件数量,以实现长久地加固滑坡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滑坡体加固,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或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或软弱带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在软弱面或断层的地质条件下,隧道进出口仰坡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常会发生滑坡体整体向下移动的现象,这对隧道施工运营产生了重大威胁,所以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尤为重要。

2、目前,常见的滑坡体加固方式为安装抗滑桩、安装抗滑挡土墙和安装锚杆锚索。但是,安装抗滑桩或抗滑挡土墙时需要人工挖孔浇筑成桩,其危险性较大。锚索锚杆安装一定时间后会因发生腐蚀而使预应力逐渐损失,且锚索锚杆无法后期更换和维护,这将导致锚索锚杆失去加固效果;另外,锚索锚杆的锚固端埋深较大,其经济效益差,且若缩短锚固端长度,则其加固效果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毫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能够长久地加固滑坡体。

2、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包括:

4、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一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一侧;

5、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二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另一侧;

6、若干张拉件,若干张拉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包括与两条隧道连通的第一补砌,第二连接体包括与两条隧道连通的第二补砌,若干张拉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内。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分别为人员进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提供通道,以方便人员更换、增加或减少张拉件。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内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张拉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保护层在若干张拉件与第一补砌之间形成保护,第二保护层在若干张拉件与第二补砌之间形成保护,以避免张拉件对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造成损伤。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张拉件为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螺母和第一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二螺母与第二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钢绞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一垫片紧固连接在第一保护层的外侧,钢绞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母和第二垫片紧固连接在第二保护层的内侧。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穿过张拉件的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孔体与张拉件之间、第二孔体与张拉件之间均设置有保护管。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保护管将张拉件与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进行隔离,以避免张拉件直接锚固在第一保护层或第二保护层中,从而方便拆卸张拉件。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穿过张拉件的第三孔体和第四孔体。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三孔体和第四孔体为张拉件提供安装位置,以有利于定位安装张拉件,从而使张拉件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两端与两条隧道之间均设置有变形缝。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连接体的两端与两条隧道之间设置有变形缝,所以第一连接体与两条隧道之间可相对移动,即可通过第一连接体与两条隧道的相对位置来初略判断滑坡体的加固效果;同时,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通过变形缝来与隧道进行分隔,从而避免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施加张拉应力时对隧道造成影响。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若干张拉件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若干张拉件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以使张拉应力对称分布。

22、第二方面,提供了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3、由外向内纵向开挖修建两条隧道,直至开挖修建至第一连接体的纵向设计位置;

24、两条隧道之间开挖修建第一个横道,在第一个横道修建第一补砌,并在第一补砌的内侧开设若干第三孔体;

25、自第三孔体向内钻设孔道,以使孔道的深度匹配于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纵向距离;之后,在孔道内埋设管道;

26、继续由外向内纵向开挖修建两条隧道,直至开挖修建至第二连接体的纵向设计位置;

27、两条隧道之间开挖修建第二个横道,在第二个横道修建第二补砌,并在第二补砌的外侧开设若干第四孔体,以使第四孔体、管道和第三孔体依次连通;

28、将每一条钢绞线均依次穿设在第三孔体、管道和第四孔体内,以使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内;

29、给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内的钢绞线套设保护管后,在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内相互靠近的一端浇筑混凝土,以在第一补砌和第二补砌内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形成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

30、在第一补砌内给钢绞线依次装上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再在第二补砌内给钢绞线依次装上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并对钢绞线进行初次张拉;

31、继续由外向内纵向开挖修建两条隧道,当掌子面与第二连接体相距50~100m时,对钢绞线进行二次张拉。

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3、滑坡面另一侧的第二连接体可依靠若干张拉件向滑坡体中的第一连接体施加拉力,以使第一连接体能够主动抵抗滑坡体的滑坡趋势,从而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另外,从两条隧道均可进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从而方便在张拉件出现损耗时及时进行更换,也方便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张拉件数量,以实现长久地加固滑坡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位于两条隧道(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包括与两条所述隧道(1)连通的第一补砌(6),所述第二连接体(5)包括与两条所述隧道(1)连通的第二补砌(15),若干所述张拉件(4)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补砌(6)和所述第二补砌(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砌(6)和所述第二补砌(15)内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层(9)和第二保护层(10),所述第一保护层(9)和所述第二保护层(10)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若干所述张拉件(4)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件(4)为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2),所述第一螺母(7)和所述第一保护层(9)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8),所述第二螺母(12)与所述第二保护层(1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9)和所述第二保护层(10)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穿过所述张拉件(4)的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体与所述张拉件(4)之间、所述第二孔体与所述张拉件(4)之间均设置有保护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砌(6)和所述第二补砌(1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穿过所述张拉件(4)的第三孔体和第四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5)的两端与两条所述隧道(1)之间均设置有变形缝(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张拉件(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5)之间。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位于两条隧道(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包括与两条所述隧道(1)连通的第一补砌(6),所述第二连接体(5)包括与两条所述隧道(1)连通的第二补砌(15),若干所述张拉件(4)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补砌(6)和所述第二补砌(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砌(6)和所述第二补砌(15)内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层(9)和第二保护层(10),所述第一保护层(9)和所述第二保护层(10)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若干所述张拉件(4)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件(4)为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2),所述第一螺母(7)和所述第一保护层(9)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8),所述第二螺母(12)与所述第二保护层(1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勇陈国强杨希斌朱江田德彬陈胜兵葛彪陈建申杨文杰唐泽龙陆明奎王涛张从晓彭劲松杨勇章慧健陈委郑余朝卢锋林国进朱旺田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