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必敬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90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坝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包括闸门通道和洄游通道,所述闸门通道包括多个不同水位高度的闸门通道,多个闸门通道设置于大坝一侧且与洄游通道连通,所述洄游通道为迂回状且在转弯处设置有休息池,洄游通道末端为下游出水口位于大坝的下游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洄游生态通道的结构和设置方式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各种水生动物的上下洄游,具体包括休息池和可容龟虾蟹爬行的通道,且可根据不同地形进行洄游通道的设置,方便在新坝建设时加入或对旧坝进行改进,可有效解决鱼类全天候洄游跨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坝建造,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


技术介绍

1、拦河大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设施,对工农业生产及民生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很多以前建造的拦河大坝在工程建造时很少考虑鱼类自由跨坝洄游繁殖的问题。鱼类洄游是指鱼类在特定的时期自行顺溜或逆流洄游到固定的产卵的地方进行繁殖现象,而江河中设置的拦河大坝在将江河水进行拦截的同时,所有水生类动物只能在本江段活动交流,鱼类种群之间在性成熟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整条江河种群之间能相互交融,近亲繁殖系数加大,年长日久,会逐渐造成鱼类种质退化现象,导致个体变小或出现畸形鱼体,影响总体产量,给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和生殖影响。这导致一些珍稀鱼种因此大量减少且面临灭绝的风险。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大坝有建设过鱼通道、鱼梯等,但效果不理想,导致大部分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对鱼类洄游的改善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具体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大坝且适应各种鱼类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通道和洄游通道,所述闸门通道包括多个不同水位高度的闸门通道,多个闸门通道设置于大坝一侧且与洄游通道连通,所述洄游通道为迂回状且在转弯处设置有休息池,洄游通道末端为下游出水口位于大坝的下游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洄游通道包括支撑立柱和通道本体,支撑立柱为多根且均垂直设置于河床内,多根支撑立柱围成一封闭框架,所述封闭框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通道本体绕封闭框架外围呈螺旋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通道和洄游通道,所述闸门通道包括多个不同水位高度的闸门通道,多个闸门通道设置于大坝一侧且与洄游通道连通,所述洄游通道为迂回状且在转弯处设置有休息池,洄游通道末端为下游出水口位于大坝的下游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洄游通道包括支撑立柱和通道本体,支撑立柱为多根且均垂直设置于河床内,多根支撑立柱围成一封闭框架,所述封闭框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通道本体绕封闭框架外围呈螺旋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本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支撑立柱采用横截面为菱形的钢筋混凝土立柱体作为主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全天候跨越大坝的上下洄游生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洄游通道包括支撑立柱和通道本体,支撑立柱为多根且均垂直设置于河床内,多根支撑立柱围成一半封闭框架,所述半封闭框架的开口处朝向山坡并与山坡形成三角形闭环,通道本体绕半封闭框架外围并经过山坡呈螺旋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必敬
申请(专利权)人:杨必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