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89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包括:采集模块、获取到铜粉远离粒径和碳粉原料粒径;分析模块,获取到铜粉平均粒径和铜粉的摩尔质量,铜粉的摩尔质量和铜粉的转料速度;计算得到该铜粉的挥发系数;获取到碳粉平均粒径、碳粉的摩尔质量和碳粉的转料速度;计算得到该碳粉的挥发系数;称量模块,获取到铜粉的挥发系数和碳粉的挥发系数,以及分别获取到铜粉和碳粉配比时所需的重量;然后计算得到铜粉称重值和碳粉称重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计算粉末原料在转料过程中的损耗,使得混合后原料按照工艺配比进行精准配料。工艺配比进行精准配料。工艺配比进行精准配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称量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212779528U公开了一种自动称量配料系统,包括底座、称量器、电磁阀和扭力弹簧,底座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螺栓连接有活动柱,并且活动柱的上端外壁开设有滑槽,活动柱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暗槽,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框,且限位框的下方设置有支架,并且限位框的内侧设置有储料仓,储料仓的下端设置有电磁阀,且储料仓的下端外侧轴连接有缓冲板,并且缓冲板与储料仓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如果根据工艺要求的配方去对金属粉末原料进行称量配料时,由于受金属粉末的粒径小,在敞口转料过程中,需要完成称量、配料工作,其细小粒径的金属粉末会在加料口处上扬,导致原料存在损耗,从而导致混合配料的金属原料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配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细小粒径的金属粉末会在加料口处上扬,导致原料存在损耗,从而导致混合配料的金属原料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配比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可以分析粉末原料在转料过程中的损耗,使得混合后原料按照工艺配比进行精准配料。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包括:
[0007]采集模块、获取到铜粉远离粒径Dt和碳粉原料粒径Dc;
[0008]分析模块,获取到铜粉平均粒径Dtp和铜粉的摩尔质量Mt,铜粉的摩尔质量Mt和铜粉的转料速度Vt;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该铜粉的挥发系数Xht;
[0009]获取到碳粉平均粒径Dcp、碳粉的摩尔质量Mc和碳粉的转料速度Vc;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该碳粉的挥发系数Xhc;
[0010]称量模块,获取到铜粉的挥发系数Xht和碳粉的挥发系数Xhc,以及分别获取到铜粉和碳粉配比时所需的重量,分别标记为Pt和Pc;然后通过公式Zt=Pt*(1+Xht)
n
,计算得到铜粉称重值Zt;通过公式Zc=Pc*(1+Xhc)
n
,计算得到碳粉称重值Zc;
[0011]其中,a1、a2、a3均为比例系数;b1、b2、b3均为比例系数;n表示铜粉和碳粉从原料仓库中添加到混合机内中途所需要转移的次数。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采集模块包括以下工作过程:
[0013]将铜粉摆放区分别成n个区域,然后获取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Dt,将所有区域的
铜粉粒径相加求和,得到该铜粉的平均粒径Dtp。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采集模块还包括以下工作过程:
[0015]将碳粉摆放区分别成n个区域,然后获取到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Dc,将所有区域的碳粉粒径相加求和,得到该碳粉的平均粒径Dcp。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
[0017]筛分模块,获取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Dt,以及铜粉工艺要求的标准粒径Dtb;以及,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Dc,以及碳粉工艺要求的标准粒径Dcb;
[0018]利用公式Ct=|Dt

Dtb|,计算得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差值Ct,利用公式Cc=|Dc

Dcb|,计算得到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差值Cc;
[0019]将得到的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差值Ct和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差值Cc分别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若区域内的铜粉粒径差值Ct大于铜粉粒径差阈值,则生成不合格信号,若区域内的铜粉粒径差值Ct小于铜粉粒径差阈值,则生成合格信号。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若区域内的碳粉粒径差值Ct大于碳粉粒径差阈值,则生成不合格信号,若区域内的碳粉粒径差值Ct小于碳粉粒径差阈值,则生成合格信号。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
[0023]混合模块,获取到铜粉平均粒径Dtp和碳粉平均粒径Dcp,以及铜粉称重值Zt和碳粉称重值Zc;
[0024]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混合系数Xh;其中,c1、c2均为比例系数;
[0025]获取到铜粉与碳粉混合后均匀值,并标记为Zj;利用公式计算得到铜粉和碳粉混合时间值Th。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将获取到混合模块的铜粉和碳粉混合时间值Th发送给混合机。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的筛分模块,对原料区的铜粉和碳粉的粒径进行分别判断处理,从而得到粒径符合工艺要求的铜粉和碳粉,保证在原料混合配料过程中,可以混合均匀;
[0029]本专利技术的分析模块,通过获取采集模块的铜粉和碳粉原料的粒径,并根据粒径,结合摩尔质量和转料速度,从而得到对应的铜粉和碳粉的挥发系数,该挥发系数表示为在转料过程中铜粉和碳粉在分散在环境中,而没有聚集在称量桶或配料桶对应的设备中,其产生的损耗;根据其挥发系数,预测其在称量、配料过程中,所发生的损耗,从而可以准确地获取到称量重量;
[0030]本专利技术的称量模块,根据粉末转移的次数,以及利用分析模块的铜粉和碳粉挥发系数,从而可以准确称量,得到铜粉和碳粉加入到混合机内的配料比;
[0031]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模块,利用采集模块的粒径值和称量模块的称重值,来得到原料的混合时间,从而保证其铜粉和碳粉可以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实施例1
[0036]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包括采集模块;
[0037]采集模块,获取到铜粉和碳粉原料的粒径,并分别标记为Dt和Dc;
[0038]该采集模块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9]步骤1:将铜粉摆放区分别成n个区域,然后获取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Dt,将所有区域的铜粉粒径相加求和,得到该铜粉的平均粒径Dtp;
[0040]步骤2:将碳粉摆放区分别成n个区域,然后获取到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Dc,将所有区域的碳粉粒径相加求和,得到该碳粉的平均粒径Dcp;
[0041]筛分模块,获取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Dt和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Dc,并判断铜粉和碳粉原料的粒径是否合格,是否需要筛选研磨处理;
[0042]该筛分模块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0043]步骤1:获取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Dt,以及铜粉工艺要求的标准粒径Dtb;
[0044]以及,获取到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Dc,以及碳粉工艺要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模块、获取到铜粉远离粒径Dt和碳粉原料粒径Dc;分析模块,获取到铜粉平均粒径Dtp和铜粉的摩尔质量Mt,铜粉的摩尔质量Mt和铜粉的转料速度Vt;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该铜粉的挥发系数Xht;获取到碳粉平均粒径Dcp、碳粉的摩尔质量Mc和碳粉的转料速度Vc;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该碳粉的挥发系数Xhc;称量模块,获取到铜粉的挥发系数Xht和碳粉的挥发系数Xhc,以及分别获取到铜粉和碳粉配比时所需的重量,分别标记为Pt和Pc;然后通过公式Zt=Pt*(1+Xht)
n
,计算得到铜粉称重值Zt;通过公式Zc=Pc*(1+Xhc)
n
,计算得到碳粉称重值Zc;其中,a1、a2、a3均为比例系数;b1、b2、b3均为比例系数;n表示铜粉和碳粉从原料仓库中添加到混合机内中途所需要转移的次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模块包括以下工作过程:将铜粉摆放区分别成n个区域,然后获取到每个区域的铜粉粒径Dt,将所有区域的铜粉粒径相加求和,得到该铜粉的平均粒径Dtp。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模块还包括以下工作过程:将碳粉摆放区分别成n个区域,然后获取到每个区域的碳粉粒径Dc,将所有区域的碳粉粒径相加求和,得到该碳粉的平均粒径Dcp。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称量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富熊超凡鲁晶汪郭春江鹏
申请(专利权)人:辉门环新安庆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