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喂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81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喂饭机,包括饭勺,饭勺包括:饭勺本体,包括手柄部以及勺头部,勺头部连接于手柄部的一端,勺头部限定出第一取食凹腔,第一取食凹腔开口朝下布置;挖取部,呈弧形,挖取部与勺头部转动连接,挖取部限定出第二取食凹腔;驱动组件,连接于挖取部,能够驱动挖取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挖取部密封第一取食凹腔,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朝上布置,且第一取食凹腔与第二取食凹腔联通且形成共同用于容纳食物的取食腔,在第二状态下,挖取部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取食凹腔,且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朝下布置。该方案中,挖取部用于将食物挖取至取食腔内,能够加快取食效率。快取食效率。快取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喂饭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喂食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喂饭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老人,特别是具有帕金森的老人,手部难以握持筷子以及饭勺,故难以进行自主进食,需要护工进行喂食动作,成本较高。自动喂饭机能够将饭菜取出并送入用户嘴部,免去了人工喂食。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臂控制饭勺在盛饭槽内勺取米饭或菜品。传统的饭勺开口朝上,其具有如下缺点:
[0004]1、饭勺勺取食物的过程中无法精准控制每次的勺取量,特别在菜品呈块状时,例如菜品为较大块的南瓜块时,有时候菜品被勺取后容易掉落,有时候菜品被勺取后量过大,不方便送入老人口中。
[0005]2、现有的饭勺难以勺取汤汁,勺取后容易洒落。
[0006]3、勺取效率过低,每次勺取后,为了调整每次的勺取量,需要在底座上固定连接的刮板上刮除,刮除的过程需要精准控制饭勺的运动路线,且操作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喂饭机,能够提升勺食速率以及提升每次勺食的精准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喂饭机,包括饭勺,所述饭勺包括:
[0009]饭勺本体,包括手柄部以及勺头部,所述勺头部连接于所述手柄部的一端,所述勺头部限定出第一取食凹腔,所述第一取食凹腔开口朝下布置;
[0010]挖取部,呈弧形,所述挖取部与所述勺头部转动连接,所述挖取部限定出第二取食凹腔;
[0011]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挖取部,能够驱动所述挖取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挖取部密封所述第一取食凹腔,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朝上布置,且所述第一取食凹腔与所述第二取食凹腔联通且形成共同用于容纳食物的取食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挖取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取食凹腔,且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朝下布置;
[0012]其中,在所述挖取部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挖取部用于将食物挖取至所述取食腔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挖取部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铰接部以及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饭勺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铰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饭勺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转动轴线重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竖直布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竖直布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呈45
°
倾斜布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呈45
°
倾斜布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饭勺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饭勺本体的刮板,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一取食凹腔内,所述刮板呈弧形,所述挖取部被夹设于所述刮板与所述饭勺本体之间,且所述挖取部由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刮板将粘黏于所述挖取部的内壁的食物刮除。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拉丝,所述拉丝穿设于所述饭勺本体内部,且所述拉丝一端沿第一周向缠绕于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拉丝的另一端沿第二周向缠绕于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拉丝的中部穿设于所述手柄部并穿出所述手柄部;
[0020]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拉丝的中部,所述驱动电机配置成正转时拉动所述拉丝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的一端,以驱动所述挖取部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驱动电机配置成反转时拉动所述拉丝连接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一端,以驱动所述挖取部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2]底座,包括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盛放食物的盛饭槽,各所述盛饭槽开口朝上布置;
[0023]机械手,连接于所述承载面板的另一侧,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机械臂以及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向布置,所述第二机械臂与所述第一机械臂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水平布置;
[0024]传感基座,所述传感基座与所述第二机械臂背离所述第一机械臂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饭勺连接于所述传感基座背离所述第二机械臂的一端,所述传感基座能够感应所述盛饭槽的位置以及用户嘴部位置;
[0025]控制器,控制所述饭勺在所述盛饭槽内取出食物,并控制所述饭勺将取出的食物送入用户嘴部。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食腔室呈半球形,所述第二取食腔室呈半球形。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饭勺取食时,可以不采用常规的取食动作,在挖取部处于第二状态时,饭勺可以直接插入盛饭槽内的食物中,然后驱动挖取部转动至第一状态从而挖取食物,该方案中,一方面,对于大块的食物,可以被挖取部切除,例如对于南瓜块,可以被挖取部切除呈两部分,一部分在饭勺内,一部分在饭勺外,并且食物送入用户口中的过程中不会掉落。另一方面,保证了每次的取食量的一致性。又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关注每次的勺取量(最大量不会大于取食腔的体积),能够大大的提升取食速率,还一方面,降低了判断饭勺与食物的相对位置的难度,甚至不需要判断饭勺与剩余饭菜的相对位置(不论食物消耗如何,均可以直接插入食物内进行挖取),从而降低了取食难度。
[0029]并且,进一步的方案中,由于第一取食凹腔开口朝下(现有技术中开口朝上),用户食用时,驱动挖取部转动,配合刮板,能够使食物自由落下,用户无需用嘴唇刮取食物,取食动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喂饭机的底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饭勺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密封盖处于第一状态;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饭勺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密封盖处于第二状态;
[0034]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拉丝、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以及驱动电机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自动喂饭机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饭勺的剖视示意图。
[003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39]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喂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饭勺,所述饭勺包括:饭勺本体,包括手柄部以及勺头部,所述勺头部连接于所述手柄部的一端,所述勺头部限定出第一取食凹腔,所述第一取食凹腔开口朝下布置;挖取部,呈弧形,所述挖取部与所述勺头部转动连接,所述挖取部限定出第二取食凹腔;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挖取部,能够驱动所述挖取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挖取部密封所述第一取食凹腔,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朝上布置,且所述第一取食凹腔与所述第二取食凹腔联通且形成共同用于容纳食物的取食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挖取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取食凹腔,且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朝下布置;其中,在所述挖取部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挖取部用于将食物挖取至所述取食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挖取部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铰接部以及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饭勺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铰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饭勺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转动轴线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喂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喂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竖直布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竖直布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呈45
°
倾斜布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取食凹腔的开口的轴线呈45
°
倾斜布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饭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水平刘少科彭志峰孙伟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